郭俊玲
護理教學中安全隱患分析及防范對策
郭俊玲
目的分析臨床護理教學和工作中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以提高教學質量,確保護理安全。方法對本院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發生的8例護理差錯、投訴案例進行總結。結果其發生與護生專業知識不扎實、法律意識淡薄、缺乏溝通技巧有關。結論加強崗前培訓,強化其法律意識及職業意識,盡快提高她們的安全防范意識,預防護理糾紛發生。
護理教學;安全隱患
一名護生從入學開始,到臨床實習結束成為一名護士,都要經歷兩次角色轉換,第一次是從學生到護生,第二次是從護生到護士。從護生到護士這種角色轉換是關系到臨床實習是否成功的關鍵一步。這個時候護生承受的心理壓力是巨大的,這就需要帶教老師付出自己愛心和耐心,幫她們走好這一步。
1.1 一般資料 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帶教護理實習生40名,發生護理差錯、投訴共8例,具體原因:發錯藥2例,抽錯血1例,給新生兒洗澡燙傷1例,解釋溝通不到位被投訴2例,靜脈穿刺技術差被投訴1例,輸液卡書寫不規范被投訴1例。
1.2 原因分析 以上案例分析,導致護理安全隱患的因素有以下三個方面:
1.2.1 法律意識淡薄,風險意識不足 隨著社會的發展,患者與家屬的要求和保護意識不斷加強,醫療糾紛不斷上升,無理取鬧現象時有發生,護生剛剛踏上工作崗位應接不暇,這時,老師稍有疏忽,個別護生就會因“三查七對”制度執行不嚴、違犯操作規程等導致差錯事故發生。
1.2.2 心理壓力大,護理技術操作不熟練 護理實習生來自十幾所不同的院校,學歷層次不一,性格不同,部分帶教老師在因材施教方面做得不夠,讓膽小、內向的護生單獨操作,由于緊張操作不順利時,患者及家屬常感覺把他們作為學習練習的對象[1],因而產生不滿情緒,進而引起護理投訴。
1.2.3 護患溝通欠缺,缺乏溝通技巧 大多護生為獨生子女,家庭條件優越,依賴心強,剛離開校門,社會閱歷少,學習與生活一直處于被照顧的對象,進入醫院后工作與生活上需要獨立、并且學會關愛他人,往往承受能力差,同時,患者及家屬對護生不理解,采取排斥態度,不讓護生動手,也嚴重挫傷了護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導致糾紛發生。
2.1 加強帶教老師帶教意識 在護生進入醫院實習前,院辦、護理部召開各科帶教老師會議,明確帶教老師職責及帶教方法,在帶教過程中要求帶教老師“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2],在給護生提供充分實踐鍛煉機會的同時,堅決不放松對護生的監督和指導,把好護理安全關。
2.2 開展人文關懷教育,加強護生角色轉換 護理專業是最具人性化的專業,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實習工作開始集中組織護生崗前培訓,介紹醫院文化與實習相關的各個部門、醫院服務理念、護理核心制度、護士修養與禮儀規范以及如何關愛患者并與其進行有效的溝通等人文關懷課,使她們進入新環境后,盡快理解新的文化模式,完成由學生到護士的角色轉換,以減輕她們的心理壓力。
2.3 加強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護生的法律意識淡薄,護理過程中缺乏自我保護意識[3],對他們加強《執業護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學習,并觀看案例錄像及事故分析,使其明白在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責任問題。要求帶教老師認真履行職責,帶領護生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嚴格遵守護理技術操作規程。
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40名護理實習生發生護理差錯、投訴8例,發生率6%,實施防范措施后,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帶教40名護理實習生發生護理差錯、投訴共2例,發生率2.9%,取得滿意效果。
帶教老師通過一系列防范措施的實施,培養了護生的實際工作能力、臨床思維能力、職業道德以及護患關系處理能力。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了她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了她們的潛能發揮,不斷地適應未來健康服務系統改變的趨勢,為培養護士事業發展的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礎。
[1]劉振雄,黃欲新,聞勤生等,臨床實習教學中醫療糾紛隱患及防范,西北醫學教育,2005,13(1):28-29.
[2]駱秀玉,黃宏坤,加強實習生醫療安全教育,防范醫療糾紛,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3,1:133-134.
[3]謝海娥,潛在護理糾紛的原因分析及對策,昆明醫學院學報,2005,(1):145-146.
[4]陳紅英,徐勝風,護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交流技巧,中華護理雜志 2001,36(10):10.
[5]吳卓潔,臨床實習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衛生職業教育,2005,(5):103-104.
457000 河南省濮陽市婦幼保健院
2.4 注重三基訓練 良好的技術和全面的知識是維系溝通效果的紐帶,嫻熟的技能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和維持良好關系的重要環節[4],各臨床科室應選擇臨床經驗豐富、有帶教能力的教師對護生進行三基訓練培訓,理論、技術操作考試和床邊指導對護生進行訓練,使護生掌握各種技術操作程序,較快進入狀態,取得患者及家屬信任。
2.5 加強護患溝通技巧培養 護理工作的全部內容都是圍繞著促使患者早日康復而進行的,這也是它的最終目的。如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護理工作中重要一環[5],帶教老師應注重對護生溝通能力的培養,帶領護生多與患者溝通,當患者入院時,主動介紹醫院、科室情況,住院須知等,和患者談話時:1.態度要和藹、語氣要親切。2.要注意觀察病情、查詢病因、了解患者思想和生活習慣、接受建議、征詢需求等。3.重視患者的興趣,主動引導、激發和培養她們對生活的興趣感,增強其對未來的信心,對她們病程的轉歸是十分有益的。
總之,溝通在護患關系中有重要作用,護理臨床帶教老師的一言一行對護生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帶教老師應把每一次護理操作過程當做一次為患者服務與交流的過程,打一次針、做一次護理,是一次護患交流、是一次情感交流、是一次健康教育,這不僅顯示了護士的技術、護士的品德、更體現出護士的善良、愛心和耐心。尊重患者,真誠的幫助患者,讓患者感受到醫院的溫馨。讓護生學習帶教老師端莊的儀表、文雅的談吐、優雅的舉止,時刻體現出她們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在這充滿關懷的求學環境中,讓護生學習怎樣去關懷患者,怎樣更好地與患者溝通。讓患者感到你是真心實意為她好,才能啟迪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同時,使護患關系更加和諧。
2.6 定期檢查、嚴格管理 帶教老師注意觀察護生情況,發現哪位情緒異常、精神欠佳及時進行班次調整,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對已發生的差錯行為,要與護生一起分析發生差錯原因,避免出現同樣的問題,確保臨床護理教學質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