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永忠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端,轄景洪市和勐海與勐臘兩縣。北部毗鄰普洱市,西南部與東南部分別與緬甸、老撾接壤,水、陸、空立體交通便捷,是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前沿和中國面向東南亞開放的橋頭堡。境內海拔最高2360m,最低480m,年平均氣溫22℃,年均降雨量1600mm,年均日照2300小時左右,是典型的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州冬無嚴寒,夏無酷熱,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越,豐富的高熱壩區土地資源為香蕉產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所產香蕉外觀好,肉質細香、潤滑,是國內優質產蕉區。
近年來,隨著香蕉市場價格的一路攀升,西雙版納州連片種植的香蕉面積不斷擴大,如何提高香蕉市場抗風險能力,保持全州特色農業健康發展,確保蕉農持續增收,已成為全州農業發展所面臨的重大而緊迫任務。
2001年前西雙版納香蕉僅為零星種植,生產面積小,即使率先在全州種植香蕉的勐臘縣面積也僅有106.67hm2。2001年后,廣東大唐公司進駐勐臘縣,開始規模種植商品蕉。之后,大批外地客商進入西雙版納種植香蕉,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目前,全州香蕉種植面積已接近2.67萬hm2(其中,景洪市1.13萬hm2,勐臘縣 1.07萬 hm2,勐海縣0.4萬hm2)。壩區土地不能滿足香蕉種植需求后,逐年向山區鄉鎮發展,僅勐臘縣山地蕉種植面積就達0.27萬hm2,并從全州輻射到省內的普洱市及國外的緬甸、老撾等地開發種植,全州香蕉種植面積仍呈擴大生產趨勢。
西雙版納香蕉產業發展先后經歷了兩個階段,即2001—2005年以外地客商租地種植為主,2005年后當地各族群眾看到商機后開始自發種植,地租也由 2001年的每 667m2450~500元上漲到2010年的3500~4000元。全州香蕉每667m2產量2500~3200kg不等,總產量達100萬t多,產值達28億元。近兩年來,當地香蕉銷售價格穩定在 2.80~3.80元/kg,2011年3—4月曾高達5.50~7.50元/kg。
西雙版納是典型的農業州,全州具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但資源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香蕉生產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社會化服務和市場體系建設滯后等問題突出。
一是生產規模小,科技含量低。全州各族群眾參與香蕉種植后,一家一戶的分散種植生產制約了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低,生產環節中節水、節肥等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病蟲害防控技術不力,加之生產投入、銷售網絡等方面的局限性,散戶種植的香蕉品質競爭力弱。
二是無品牌效應,缺乏市場影響力。全州香蕉種植基本上是分散、粗放式的經營管理,品牌創建滯后,在銷售上尚處于農戶各自為政的自發狀態,缺乏市場競爭力。除上百畝以上種植大戶以外,散戶種植農戶脫離市場,通常是先種植后問市場,對市場需求變化情況預先一無所知,生產和銷售中的盲從現象突出,全州香蕉銷售基本上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國內銷售體系,增產不增收現象已開始顯現,嚴重影響整個產業的持續發展。
三是社會化服務和市場體系建設滯后,產業鏈短。相關涉農部門缺乏對產區和銷售市場的調查與信息收集,無法及時對當地及全國香蕉生產與銷售等情況進行科學分析及預測。全州至今還沒有一個大型的果蔬冷藏庫,加工轉化率低,產業鏈條短,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低。
針對西雙版納州香蕉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全州各級黨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只有解決好全州香蕉種植、產品銷售乃至整個產業發展所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才能確保全州特色農業健康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對此,筆者認為,推動西雙版納州香蕉產業持續高效發展,在以下幾方面還應繼續加強:
一是加強規劃和引導,加快水果產業結構調整。近年來,西雙版納香蕉價格極不穩定,主要有上市時間和市場因素等多種原因,同時也暴露了全州香蕉等水果種植結構和品種結構的不合理。因此,要認真總結,抓住時機,加快水果產業結構調整,盡快制訂西雙版納州香蕉產業發展規劃等農產品發展規劃,促進香蕉產業科學發展。同時,加強市場信息收集與發布,引導果農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水果結構和品種結構,積極發展優勢特色水果,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二是采用先進技術,提高香蕉品質。目前西雙版納州已有香蕉規模化種植經營企業從國外引進滴灌技術和優質香蕉品種在生產中進行試驗,效果較好。下一步,政府職能部門應在企業試驗成功的基礎上,加大示范推廣力度,指導農戶采用節水、節肥等生產技術措施,實施標準化種植管理,生產大小均勻、品質好、賣相佳的香蕉產品,全力提高西雙版納香蕉品質,以優良的品質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三是引導合作經營,提高農民香蕉生產組織化程度。目前,有相當一部分農戶把土地流轉給專業公司,在獲得土地租金的同時,農民又可在蕉園打工,獲得報酬;有的農戶以土地入股形式參與到企業的香蕉生產經營中,分享規模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的成果。因此,有關涉農部門應大力扶持 “香蕉合作社”、“香蕉協會”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引導農民走組織化和規模化經營之路,有效推進農村土地有序流轉,促進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西雙版納香蕉種植經營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四是創建品牌,走產業化經營發展之路。目前全州香蕉產業缺乏資源整合和組織協調機制,產業化和組織化程度低,規模小且分散。可選擇2~3家龍頭企業為主體,整合資源,進行產業化建設試點,探索有效的運作模式,結合全州香蕉生產及市場開發情況,進行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創建西雙版納香蕉品牌,進行重點培育和開發。
五是實施“走出去”戰略,實行跨境經營。西雙版納是享譽國內外的一片綠洲,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不能以犧牲資源和農民利益為代價發展經濟。應充分發揮西雙版納州優越的地理區位優勢,借鑒部分企業到接壤的緬甸、老撾兩國開展香蕉種植的成功經驗,利用緬甸、老撾兩國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充足的光水資源,生產高品質香蕉,做大做強西雙版納香蕉產業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