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研發中心 莊麗娟 陳厚彬 蘇鉆賢
2011年我國幾大荔枝龍眼產區先后遭遇了春寒、干旱、臺風等自然災害,生產受到了一定影響。但總體來看,荔枝龍眼在面積略有減少的情況下,產量穩中有增,品種結構有所改善,加工量和出口貿易均有所增加,從業者收入也有不同程度增長。
生產 目前國家統計部門的權威數據尚未出爐。從各試驗站的調研情況看:與2010年相比,2011年試驗站覆蓋區域荔枝面積減少了0.34萬hm2,減少了0.9%,而產量從113.55萬t增加到126.91萬 t,增產11.04%,預計2011年全國荔枝產量將達到195.25萬 t;2011年試驗站區域龍眼在面積減少的前提下,產量增加了12.21%,預計全國龍眼產量可達到142.61 萬 t。
出口 2011年我國出口鮮荔枝1.24萬 t,是 2010年的 1.33倍,平均出口價格13 338元/t,比2010年略有上升;出口荔枝罐頭3.71萬t,比上年增長 23.13%, 價格 5 744元/t,比2010年略有下降。
加工 2011年我國荔枝加工總量達 4.58 萬 t,其中,荔枝干 3 500 t,荔枝罐頭3萬t,荔枝汁 4 584 t,速凍荔枝5 000 t,與上年度相比加工總量大幅提升。2011年我國龍眼總加工量達2.31 萬 t,其中,龍眼干 1 500 t,桂圓肉 2.16 萬 t。
種植效益 根據農業部發展南亞熱帶作物辦公室初步統計,國內各主產省(區)荔枝龍眼種植戶年人均純收入:廣西區4 937元,海南省6 066元,云南省4 130元,福建省6 960元,四川省5 915元,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一是荔枝龍眼生產性投入中仍以傳統要素為主。荔枝生產中,農藥化肥占總成本的37.75%,勞動力投入占52.88%;龍眼生產中,農藥化肥占總成本的48.56%,勞動力投入占33.5%。低投入導致平均單產低 (平均每667 m2產量不足200 kg),一些主產區失管果園較多,產能穩定性差,荔枝龍眼園現代化改造任務任重道遠。
二是荔枝龍眼加工業發展水平低,產業帶動能力較弱。我國荔枝龍眼加工業經營規模較小,很多產區仍然以個體種植戶分散加工荔枝干、龍眼干等粗級產品為主,而其他深加工產品如果汁飲料、果酒、罐頭等,都沒有得到有效地開發與利用。
三是荔枝龍眼流通成本高企,已成為影響農民增收的原因之一。據調查,荔枝龍眼流通成本占零售價格的比重高達50%~70%。整個果蔬供應鏈中,主要的參與主體經營風險由大到小依次為農戶、零售商、批發商、運輸商和批發市場。
四是荔枝龍眼社會化服務供給嚴重滯后于生產者需求。近年,國家和各省區十分重視水果產業的發展,在多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扶持作用,但對果業投入仍很有限,尤其果園結構調整投資補貼、自然災害救濟補貼、收入保險計劃等綠箱政策都沒有實施,也沒有實施如生產投入要素補貼、價格支持補貼等黃箱政策。
密閉荔枝龍眼園群體結構優化與技術改造廣度和力度加大。2011年荔枝園累計間伐面積達到8.75萬hm2,約占全國荔枝園面積的15%;回縮修剪技術應用面積 6.95萬 hm2,約占12%;安裝灌溉設施面積3.24萬hm2、水肥一體化設施面積1萬hm2。2011年龍眼園間伐面積累積達到4.67萬hm2;回縮修剪技術應用面積5.13萬hm2;高接換種面積0.69萬hm2、灌溉設施面積1.09萬hm2、水肥一體化設施面積0.33萬hm2。隨著果園結構優化與改造效益日益明顯,2012年荔枝龍眼園改造技術將被更多的果農接受與自發應用。
荔枝龍眼品種結構調整持續。2011年全國累計高接換種荔枝面積3 654 hm2,黑葉、懷枝、白蠟荔枝將成為主要調減對象,這些品種的改換工作將持續一些年份;而桂味、妃子笑和雞嘴荔成為主要的高接換種品種。今年桂味荔枝售價偏低,應增加新的品種選擇,以使產期更加均衡。龍眼以儲良和石硤占絕對優勢,2011年龍眼品種調整面積較小,石硤的面積比2010年減少了約0.29萬hm2,儲良增加了0.25萬hm2。四川瀘州則有把瀘早龍眼調整為蜀冠和瀘豐龍眼的趨勢。
通過多種途徑實現荔枝龍眼生產管理節本增效,提高種植效益。包括間伐減少植株數以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果園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減少勞動力投入量和勞動強度;加強技術投入力度,改善技術應用效果等。同時,調研荔枝龍眼鮮果及其加工制品的消費結構,分析荔枝龍眼價格波動對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影響,在技術和市場兩個層面提高荔枝龍眼種植效益。
通過建立多元化投入體系,支持荔枝龍眼產業可持續發展。熱區政府應建立荔枝龍眼特色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同時,集中力量支持果園現代化改造,區域品牌整合和重塑優勢品牌,果品保鮮貯運和加工技術等;引導分散經營果園向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大的種養果場等相對集中。
支持勞動節約型技術的研發、試驗示范和推廣,以降低勞動力成本。如何減少果場管理中的人工投入需要新的技術,輕簡型栽培模式、林間機械的運用、水肥一體化以及樹冠回縮技術應該得到廣泛推廣。建議各級政府大力推進荔枝龍眼果園關鍵生產技術的集成運用,加快荔枝品種結構調整和區域布局步伐,加速低產果園的更新改造,推動荔枝龍眼產業發展方式轉變。建議對間伐技術、回縮修剪技術、高接換種技術等實施果園結構調整補貼,且重點向間伐技術傾斜。
積極培育荔枝龍眼流通中介組織。大力扶持和培育農民水果專業合作社等組織,成立荔枝龍眼流通協會等類似合作組織,統一管理、協調荔枝龍眼營銷策劃、品牌創建與價格制訂等;引導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合作機制。
減少水果流通環節,延伸水果運輸綠色通道。把眾多商戶的采購權集中起來,直接與荔枝龍眼生產基地對接;加強零售企業和果蔬基地之間的信息溝通和互動,有效推動"農超對接"和"農貿對接"的發展;鼓勵城市水果共同配送,加快配送速度,降低流通成本。
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發展多元化的經銷商隊伍。本土經銷商隊伍的發展壯大可以降低產區對外來經銷商的依賴。同時,產區仍應采取多種措施積極吸引銷地經銷商前來收購,讓其為我所用,充分發揮其既有流通領域優勢,推動荔枝龍眼產業發展。
開展區域荔枝龍眼品牌整合,積極打造本土知名品牌。區域荔枝龍眼品牌整合指荔枝主產區各市(區)、鄉(鎮)、村荔枝龍眼品牌的整合,其目的是聯合作戰,實現整體優勢,并由此組成一個共享品牌或品牌共同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