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銀
腹部手術后胃排空障礙,又稱功能性胃排空障礙(Func.tionality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也稱胃癱,是指腹部手術后,由于胃腸功能紊亂導致胃排空延遲引起的胃潴留。它是一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持續性暖氣、胃部脹氣、腹痛、厭食、早飽、惡心、伴或不伴嘔吐、大便習慣改變、反酸、燒心以及體重減輕等。常見于胃大部切除、迷走神經離斷、腹部腫瘤根治等腹部手術后患者。近年來,逐漸被臨床工作者所認識。臨床上發現,胃癌根治術、門靜脈高壓斷流術、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較常并發FDGE[1]。本文對我院收治的28例FDGE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外科收治的FDGE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齡43~65歲。原發病:胃癌根治術15例,門靜脈高壓癥門體斷流術4例,重癥胰腺炎1例,膽囊切除術2例,胃空腸吻合2例,結腸癌切除術2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2例。28例患者均在術后3~7 d停止胃腸減壓、流食改為半流食后,出現上腹部悶脹、惡心、嘔吐,嘔吐物為大量食物,少見膽汁,嘔吐后癥狀有所減輕。查體:上腹部飽滿,并有輕度壓痛,叩診振水音,腸鳴音正常。
1.2 診斷標準 ①患者在術后拔除胃管后,出現上腹部飽脹、頻繁嘔吐;②經消化道造影和胃鏡檢查排除機械性梗阻;③胃引流量>800 ml/d,且時間>10 d;④可叩到胃振水音;⑤無明顯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⑥患者無引起胃排空障礙的基礎疾病如:糖尿病、結締組織病,未使用平滑肌收縮藥物。1.3 治療方法 ①早期禁食水、胃腸減壓保持胃處于空虛狀態,以減輕胃及吻合口黏膜水腫和保持胃的張力;②懷疑因吻合口水腫或痙攣引起,用地塞米松加3%溫鹽水從胃管內注入洗胃,2次/d;③使用胃腸動力藥:如胃復安、莫沙必利、紅霉素等;④靜脈輸液,補充能量,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補充維生素;特別注意補充鉀,因低鉀本身可致胃腸平滑肌張力低下;⑤必要時靜脈輸入白蛋白、血漿等;⑥針刺足三里、內關等穴位,30 min/次,1次/d,1周為一個療程;⑦局部熱敷。⑧若是切胃的手術,最好在胃鏡下放置胃管通過輸出袢,胃內注意剪側孔,既可以減壓,又可以腸內營養。⑨心理治療: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溝通,耐心詳細解釋病情及治療方法.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幫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本組28例患者經全身支持療法+胃腸動力藥+中醫針灸、熱敷治療,均痊愈,治愈率100%?;颊呶概趴展δ芑謴?,正常進食后痊愈出院,平均治療時間26(10~45)d。
3.1 原因分析 FDGE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胃排空障礙的可能病因有:①交感神經系統激活。②胃神經支配,胃、體問的迷走-迷走反射弧中斷,胃蠕動減弱或紊亂。③正常胃起搏點數量減少,胃竇遠端異位起搏點抑制正常起搏點。④胃泌素分泌減少,腸抑胃素分泌紊亂,小腸黏膜分泌的胃動素分泌減少。⑤胃內正常菌群平衡失調。⑥精神和心理因素。⑦高齡、惡性腫瘤。⑧糖尿病。⑨其他因素:如鎮痛泵/阿片類藥物、手術時間和方式、免疫抑制以及心理因素等。胃大部切除術切除了運動最活躍的幽門和胃竇部,阻斷了胃竇一幽門及十二指腸的協調運動,使殘胃功能減弱,手術后胃腸交感神經活動增強,胃壁釋放去甲腎上腺素或其他抑制物質直接與胃腸平滑肌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阻止胃腸平滑肌中交感神經釋放乙酰膽堿,從而抑制胃腸肌電運動,延緩胃排空[2]。胃的正常排空主要由胃壁肌肉的緩慢蠕動、幽門和賁門的協調性開放共同引起,主要依靠體液和神經調節。有研究者認為,手術過程中對胃腸道的牽拉、血管的夾閉、胃腸道外置時間較長等均可造成胃腸道交感神經興奮、去甲腎上腺素分泌過多,與平滑肌上的受體相結合,抑制了肌細胞的電活動,引起蠕動減慢或消失,從而抑制了胃排空[3]。手術后應用阿片類鎮痛藥可延緩胃腸排空;胃癌根治術的吻合口常有不同程度水腫,門靜脈高壓手術可能術中牽拉刺激胃腸,重癥胰腺炎可能系胰液刺激而導致胃排空障礙,膽囊切除術與交感神經系統激活有關,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與吻合口水腫、交感神經系統激活、生長抑素應用,在抑制胰液分泌的同時亦具有抑制胃腸蠕動有關。胃外手術發生胃排空障礙恢復相對較快。
3.2 診治方法 本組25例患者均經全身支持療法+胃腸動力藥+中醫針灸、熱敷治療而痊愈,治愈率達100%。由此可見,采用中西醫結合全身綜合性療法治療FDGE是有效的。早期禁食、胃腸減壓引流可使胃腸得到充分休息;高滲鹽水洗胃可減輕吻合口水腫及炎癥;胃復安20 mg靜脈滴注,1次/d,可以提高靜止狀態時胃腸括約肌的張力,增進胃腸的蠕動;莫沙必利5 mg,3次/d,苯甲酸胺的衍生物,為新一代選擇性5-HT4受體激動劑,主要作用于胃腸肌間神經叢末梢的5羥色胺受體,促進節后神經纖維釋放乙酰膽堿,從而促進胃排空;紅霉素針劑1.0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靜脈滴注,連用3 d,為胃動素受體激動劑,可以提高血漿胃動素水平;靜脈輸液以保證患者每天的能量供給,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補充維生素需要;白蛋白、血漿等可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針灸可輔助引起胃蠕動增加,熱敷可減輕手術后引起的吻合口炎性刺激及水腫[4];腸內營養減低了營養支持治療的費用;心理治療: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溝通,耐心詳細解釋病情及治療方法,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幫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腹部手術后發生FDGE時,主要應采用全身綜合性治療[5],多數患者可在1個月左右恢復,而不主張再次手術治療,以免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綜上所述,采用中西醫結合全身綜合療法治療FDGE,可明顯提高療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陳國富,董新舒.腹部手術后胃排空障礙31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12):1067.
[2]毛西高.腹部手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40例臨床分析.西南軍醫,2010,12(3):444-445.
[3]宋瑞,陳學謙,姜占武.手術后胃癱綜合診治進展.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09,12(6):511-513.
[4]杜月娥,樊桂蓮,裴新榮,等.術后胃癱綜合征的循證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8):81-82.
[5]黃鶴光,方勇木.老年患者腹部手術后常見并發癥的早期診斷.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9,29(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