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祥武
尋常型銀屑病全身治療臨床觀察
孫祥武
目的探討全身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療效。方法100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采用全身治療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果 治療后,效率分別為83%以上。結論改善臨床癥狀、延長緩解期為目的。
銀屑病;尋常型;全身治療
尋常型銀屑病是常見的慢性、復發性、有多層的銀白色鱗屑的丘疹和紅斑的炎癥性皮膚病。典型的臨床特征是白色鱗屑、發亮薄膜和點狀出血。本病發病率較高,病因不明,病程長,且不能徹底根治,易于復發。收集臨床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尋常型銀屑病患者100例臨床全身治療效果滿意現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0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男58例,女性42例;年齡16~58歲,平均36歲;病程1~15年。點滴型40例,斑塊型60例。進行期75例,靜止期25例。
1.2 臨床特點 起初為栗粒至綠豆大的炎癥性紅丘疹,以后可逐漸擴大或融合成斑片。損害邊界清楚,周 圍有紅暈,基底浸潤明顯,表面覆有多層銀白色鱗屑,輕刮可出現亮膜,再刮除薄膜可出現小出血點,呈露珠狀稱為點狀出血現象。好發部位:頭皮、四肢伸側、膝肘對稱發生;銀白色鱗屑、薄膜現象及點狀出血;病程慢性,多為夏輕冬重,反復發作而易診斷。
1.3 方法 維生素A,口服:維生素C,口服:或靜注:維生素B12,肌內注射:每天或隔天1次。龜維生素D2,口服:靜脈封閉療法,普魯卡因按4~8mg/(kg·d)計量,維生素C1~3g溶于生理鹽水300~500ml靜滴,抗生素類可采用青霉素、紅霉素或頭孢菌素等,適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后誘發或加劇的點滴狀或急性泛發的患者。一般連用2~4周。維甲酸類,阿維A酯(酸)按1mg/(kg·d)計量,分次服用。異維甲酸30~40mg/d,分次服用
治療后,效率分別為83%以上。
尋常型銀屑病最常見,皮疹好發于頭皮、四肢伸側,尤其肘、膝關節和腰骶部,也可全身泛發,常對稱分布。初為淡紅色丘疹或斑丘疹,漸融合成斑塊,邊界清楚,表面覆有多層干燥銀白色鱗屑,且急性期較薄,慢性期較厚。刮鱗屑猶如刮除蠟滴,稱蠟滴現象;刮去鱗屑可見半透明淡紅色薄膜,稱薄膜現象;再刮去薄膜可見小出血點,稱點狀出血現象,即Auspitz征。其中銀白色鱗屑、蠟滴現象、薄膜現象與點狀出血現象是銀屑病的特征性表現,具有診斷價值。自覺不同程度瘙癢[1]。銀屑病皮疹呈多種形態,有點滴狀、蠣殼狀、錢幣狀、花瓣狀、地圖狀、斑塊狀等。頭皮損害因鱗屑厚積,使毛發成束狀;面部皮疹鱗屑較少,似脂溢性皮炎;累及指甲可使甲板增厚、粗糙,有"頂針狀"凹點;腋下、乳房下和腹股溝等皺褶處皮疹鱗屑較少,容易出現糜爛、滲液和皸裂。
治療銀屑病的藥物種類和數量不少,但療效均有限,不僅沒有根治銀屑病的藥物,而且很多藥物的毒副作用很大。因此,在系統治療時尤其需要注意合理用藥,使療效充分發揮,將毒副作用降到最小,也即提高療效/危險的比值。對于尋常型銀屑病患者若皮損面積超過體表面積的25%才考慮系統用藥,并應加強整體性調整,因為患者機體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復能力。千萬不要急于求成,追求短期治愈,而應用大劑量皮質類固醇激素、抗腫瘤藥物以及含重金屬類的藥物;因為這些藥物毒副作用大,停藥后容易反跳,并導致病情惡化,使治療更困難[2]。維生素是機體維持正常代謝和功能所必需的一類低分子有機化合物。銀屑病可用維生素A、B12、C、D、E和K4進行治療。皮質類固醇激素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銀屑病由來已久,但多年的經驗證明尋常型銀屑病不宜系統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系統應用雖能使皮損獲得短期痊愈,但一旦停用,則會出現嚴重反跳,導致病情惡化,甚至由尋常型轉為膿疙型或紅皮病型,故盡量避免內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銀屑病。抗腫瘤藥物治療銀屑病的機制是抑制DNA合成和表皮細胞有絲分裂。環孢菌素有高效的免疫抑制作用,能選擇性抑制TH細胞的增殖,對角質形成細胞的增殖也有抑制作用。主要的不良反應是肝腎功能受損和引起高血壓,還可以引起神經系統癥狀等。此外,此藥價格昂貴。因此尋常型銀屑病不選擇應用此類藥物。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時可誘發銀屑病,尤其是兒童點滴狀銀屑病。因此,若銀屑病合并有咽炎、扁桃體炎等可以應用青霉素、氨芐西林或頭孢菌素等抗生素,也有一定療效,但要避免濫用抗生素引起的各種不良反應。
加強有關銀屑病的科普知識宣傳,使社會上對銀屑病有正確認識,解除對銀屑病的緊張和恐懼心理。逐步創造條件將患者組織起來,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和社會環境,并得到正確的指導,樹立治愈的信心。合理治療,減少復發,延長緩解期,爭取治愈。
[1]張玉婉,李強.尋常型銀屑病患者心理評估.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雜志,2003,2(1):51-52.
[2]趙辨.臨床皮膚病學.第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59-772.
136200吉林省遼源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