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貴銀 司海瑛 仲偉賢
小腦出血起病過程突然,癥狀惡化快,高血壓病為最常見原因。我院自2005年4月至2012年4月應用微創引流技術治療高血壓性小腦出血29例,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齡37~76歲,平均年齡54.3歲,從發病至手術時長為40 min~6.5 h,平均1.45 h。
1.2 臨床表現 入院時GCS評分>12分6例,9~12分17例,6~8分2例,<6分4例。全組患者血壓均高于正常,最高達240/135 mm Hg。2例術中呼吸暫停,曾經發生嘔吐者26例。全組患者入院后行微創引流手術治療。
1.3 影像學檢查 全組患者均經急診CT檢查明確診斷。小腦蚓部血腫者3例,小腦半球血腫者26例。全組病例中,出血破入腦室系統者5例,伴有急性腦室擴張者3例。出血量>10 ml或血腫直徑>3 cm者16例。出血量雖<10 ml,但破入第四腦室、出現急性顱內壓增高、腦干體征明顯者5例。
1.4 治療方法 手術適應征:出血量>10 ml或血腫直徑>3 cm,病情逐漸加重者;或出血量雖<10 ml,但破入第四腦室,形成鑄型,出現急性顱內壓增高、腦干體征明顯者。根據小腦出血的特征及患者病情制定治療方案:一是血腫微創引流結合側腦室穿刺引流,二是單純采用側腦室穿刺引流術。側腦室引流術主要解除腦脊液循環梗阻,防止腦疝。小腦血腫微創引流術時,要避開靜脈竇,一般穿刺點選擇在正中矢狀線旁開2.5 cm與橫竇線下1.5 cm的交點。標出正中矢狀線、橫竇線、基線,小腦半球出血者,穿刺方向平行于基線和矢狀面。蚓部出血者,穿刺方向除平行于基線外,還需與正中矢狀線形成一個65°夾角。術后根據復查CT的情況適時拔除引流。給予抗感染、止血、脫水治療,控制血壓,并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加強營養支持治療。
根據隨訪患者狀況,按照GOS預后評分評定。本組患者中,死亡7例,其中5例死于腦疝,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放棄治療,其余22例患者存活。存活22例患者中13例恢復良好,中殘5例,重殘2例,植物生存2例。
小腦出血在歐美地區1810例腦出血中占3%;臺灣地區292例腦出血中占5.1%;日本5255例腦出血中占8%[1]。高血壓病為最常見原因,其他如血液病或出凝血障礙、腫瘤、血管畸形亦可引起小腦出血。起病突然,癥狀惡化過程大多持續數小時,約有1/5病情呈迅速進行性加重,并可在48 h內陷入昏迷而死亡。發病時,頭痛、嘔吐較、眩暈、共濟失調較為突出。出血量增大時,可出現腦橋受壓體征,同側或雙側病理反射、輕度偏癱。直徑3cm以下的小血腫通常不須手術處理且預后良好[2],3.5 cm以下的血腫約1/3伴腦積水,CT顯示四疊體池消失為出現腦積水的強烈指征[3]。快速解決顱內壓增高是重點,術中及術后的血壓控制也是治療的關鍵[4]。微創引流術能及時解除腦脊液循環梗阻,以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穩定。術中的精確定位、合理的穿刺技術,能夠及時處理上述問題。本組29例患者采取微創引流技術,手術過程短,總體死亡率24%,診療過程符合國家腦卒中治療規范的要求。
[1]周良輔.現代神經外科學.1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798-803.
[2]Krylov VV,Dash’ian VG,Murashko AA,et al.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ellar hematomas.Zh Nevrol Psikhiatr Im S S Korsakova,2009,109(4):24-29.
[3]王任直.施米德克神經外科手術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25-937.
[4]鄒明,程焱,周廣喜.積極降壓在老年急性腦出血治療中的應用.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9,18(12):1262-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