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鹿瓜多肽是鹿科動物梅花鹿骨骼和葫蘆科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的干燥成熟種子,經分別提取后制成的滅菌水溶液或凍干粉,適用于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折的早期愈合、骨關節炎、腰腿疼痛及創傷恢復等,在臨床使用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其不良反應也日益凸顯,筆者對近2年來本院鹿瓜多肽在治療過程中引起的不良反應進行分析,作如下總結。
1.1 資料來源 所有15例病例均來自本院2010年5月1日至2012年5月1日骨科住院患者,經臨床藥理科收集整理而得。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齡19~64歲,平均36歲。
1.2 方法 按照患者病例資料對其藥物過敏史、原發病、藥物使用情況、不良反應臨床表現、發生時間、治療與轉歸進行統計分析。
2.1 藥物過敏史 15例患者中12例無既往藥物過敏史,2例不詳,1例有過敏史但藥物不詳。
2.2 原發病 15例患者中,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折12例,2例腰椎尖盤突出,1例骨折伴腰椎間盤突出。
2.3 藥物使用情況 本院涉及鹿瓜多肽共有2種劑型,一是由黑龍江迪龍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鹿瓜多肽粉,商品名為綿舒,規格8 mg/瓶,批號20100811、20100837;二是哈爾濱譽衡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鹿瓜多肽注射液,規格4 mg/支,批號涉及09060302、09111602、10012701、10101302。15 例患者均為靜脈滴注,其中3例為單獨使用,12例為合并用藥,大部分用量均在說明書使用范圍內,為16~24 mg范圍內,超說明書用量2例,為32 mg。
2.4 不良反應臨床表現 15例不良反應患者中,變態反應13例,占比86.67%,其中11例為輕度變態反應,表現為皮疹、瘙癢;2例為過敏性休克,表現為頭痛、頭昏、惡心嘔吐、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甚至大小便失禁。另有1例高熱疼痛,1例寒戰心悸。
2.5 不良反生時間 大部分為遲發型藥物過敏,為幾小時至幾天一周不等,且反應較輕;3例為速發型不良反應,2~10 min內發生,較嚴重。
2.6 治療與轉歸 鹿瓜多肽發生不良反應后,均采用立即停藥,給予抗組胺藥物、地塞米松、腎上腺素、異丙嗪等藥物對癥治療,嚴重者給予吸氧、擴容等治療。15例患者經治療后12例痊愈,3例好轉,無后遺癥及死亡情況。
2.7 典型病例 病例1:男,31歲,因足損傷;跖骨開放性骨折入院,于2011年1月4日中午12時許,患者更換木糖醇500 ml+鹿胍多肽24 mg,靜脈滴注。自行衛生間小便后突發胸悶、心悸及心前區疼痛,予心電監護,吸氧后稍好轉。15 min后出血寒戰、冷汗,予停補液,更換生理鹽水,癥狀緩解,考慮藥物不良反應,予地塞米松10 mg,靜推,癥狀明顯緩解。心電監護示生命體征平穩,急查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電軸左偏,TI、II、avF、V5、6 改變。急查肌鈣蛋白(-),谷草54U/L,乳酸脫氫酶668U/L,肌酸激酶215U/L,肌酸激酶同工酶19.9U/L。請心內科會診,停鹿瓜多肽,予血栓通活血治療。
病例2:男,57歲,因肺挫傷;肋骨骨折;慢性支氣管炎;氣胸入院,于2010年12月22日10時20分靜脈滴注鹿瓜多肽(商品名稱綿舒,黑龍江迪龍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00811)約2 min后,突發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出冷汗。查體:脈搏:100次/min,血壓:169/100 mm Hg,SpO2:99%。神志清楚,煩躁,面色潮紅,皮膚濕冷,口唇無紫紺。雙肺哮鳴音,心率:100次/min。即刻予以腎上腺素0.5 mg皮下注射,0.2 mg靜注,地塞米松10 mg靜注,10 min后再次靜注10 mg,異丙嗪25 mg肌內注射并吸氧,多功能監護,攝胸片,急查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繼發ST-T改變。請心內科,呼吸科急會診。患者用藥后述胸悶,呼吸困難略緩解。繼續密切觀察病情變化。11時10min,患者述胸悶,呼吸困難明顯緩解,無心悸。查體:脈搏:80次/min,血壓:129/75 mm Hg,SpO2:100%。神志清楚,口唇無紫紺。雙肺散在哮鳴音,心率:80次/min。呼吸科會診,查體:雙肺少許哮鳴音,病情平穩。后癥狀消失。
病例3:男,53歲,因腰椎間盤突出入院,2011年1月11日17:10補液鹿瓜多肽粉針(第一次使用,商品名稱綿舒,黑龍江迪龍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00811)5-10 min時自訴胸悶不適,予診斷藥物過敏,停用補液,吸氧2 L/min,地塞米松針5 mg靜推。17:20患者下地要上廁所,感胸悶乏力,險摔跌,由巡視護士扶住后,由醫生一起送床上平臥位,予面罩吸氧,心電監護,患者當時神志清,汗多,自訴呼吸困難。查BP87/43 mm Hg,P47 次/min,R24 次,SO297%。患者大便失禁,自訴胸悶加重。17:24予生理鹽水500 ml靜脈滴注,予腎上腺素1 mg iv。當時查 BP81/42 mm Hg,P65 次/min,R24 次,SO296%。17:26患者神志清,感胸悶癥狀較前好轉,但仍明顯。復查BP130/69 mm Hg,P80次/min,R18次,SO299%。17:40患者神志清,仍主訴胸悶,復查BP:80/45 mm Hg,P:82次/min,R:18次,SpO2:97%,予轉ICU監護治療。轉入時患者神志尚清,遍身冷汗,呼之能應答,自訴輕度胸悶,腹部不適但無明顯腹痛。查體:T:36.2℃ P:87次/min R:17次/min,Bp:82/55 mm Hg,SpO2:97%(吸氧 3 L/min),即予補液擴容,血管活性藥物升血壓,予改善微循環,中藥益氣養陰,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對癥治療,完善各項相關檢查。經治療,目前患者自訴胸悶及腹部不適明顯緩解,P:90次/min R:19次/min,Bp107/60 mm Hg,SpO2:99%.予多巴胺 2.6 μg/(kg·min),去甲腎上腺素0.03 μg/(kg·min)維持。
1.7晨停用血管活性藥物。上午患者生命體征平穩。
鹿瓜多肽是骨科近期使用的新的中藥復方注射劑,具有抗炎鎮痛,促進骨生長和血液循環等作用,近幾年在臨床使用較為廣泛。我院是一所中醫醫院,臨床使用鹿瓜多肽較多,月均使用三四千支不止,2年中發生不良反應的例次也僅有15例,可見鹿瓜多肽致不良反應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見的[1]。復方中藥注射劑不僅化學成分非常復雜,其有效成分和雜質的含量難于嚴格控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就難于充分保證。鹿瓜多肽為梅花鹿的骨骼和甜瓜種子等提取而成的復方制劑,成分復雜,富含鈣、磷,多種氨基酸、骨誘導多肽類生物因子、苷類等,均可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特別是多肽類因有較強的還原性,是最有可能的過敏源。鹿瓜多肽的輔料含有右旋糖酐40,不排除其引起過敏的可能,近來已有文獻報道[2],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文所列3例病例,2例為過敏性休克,1例為寒戰、心悸,均為較嚴重的不良反應。我們發現2例過敏性休克均存在超劑量使用情況,為32 mg/d,而鹿瓜多肽說明書上明確要求肌肉注射一日8~16 mg,靜脈滴注一日16~24 mg,因此不能排除因過量使用引起,臨床使用中應提示醫生注意掌握用法用量,任何超出劑量范圍的用藥都易引起潛在的危險。同時還發現此3例過敏反應使用的均為同一廠家同一批次的產品,且均為注射用凍干粉,相同的過敏反應已有文獻報道[3],或是質量控制與生產工藝的差異,亦許凍干粉比注射液多了二次污染的概率,這些都有待探討。
共有12例不良反應為遲發型藥物過敏,甚至有一周以上才發生不良反應,說明是由于用藥時間過長在體內蓄積而引起,因此應避免長期用藥,以免引起中毒或產生依賴性。15例患者僅1例有藥物過敏史,2例不詳,這足以提示臨床醫生在鹿瓜多肽的使用過程中對無藥物過敏史的患者也應密切監控,用藥過程中要告知患者和家屬嚴密觀察,及時識別早期的異常藥物反應,做到及早發現及時處理,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1]鄺俊健,吳麗明.注射用鹿瓜多肽不良反應回顧性分析.中國執業藥師,2010,7(10):5.
[2]張云玲,徐貴麗,尹玉琴.低分子右旋糖酐40致過敏性休克伴高熱1 例.中國藥師,2009,12(2):235.
[3]孔飛飛,譚興起,郭良君.注射用鹿瓜多肽致不良反應7例分析.中國藥師,2010,13(2):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