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翠
原發性肝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體會
劉寶翠
目的探討原發性肝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方法收集臨床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臨床6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行手術治療,做好術前術后的臨床護工作。結果小肝癌的手術切除率高達80%以上,手術死亡率低于2%。結論減輕或緩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營養狀況。并發癥得到有效預防,及時發現及處理。
原發性肝癌;手術;護理
原發性肝癌是指發生于肝細胞和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的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砂l生于任何年齡,以40~49歲男性多見。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早期手術切除是目前治療肝癌最為有效的方法,常用的術式有肝葉切除、半肝切除、三葉切除、肝段或次肝段切除或局部切除等[1]。原發性肝癌是肝移植手術的指征之一,但遠期療效不理想,患者還會肝癌復發。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臨床6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手術治療前后臨床護理體會分析如下。
本組6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男52例,女8例,年齡36~75歲,平均56.8歲。全部病例經B超、CT或MRI及AFP檢查、活檢證實。腫塊最小的直徑為3~10cm。
2.1 心理護理 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①護理人員應熱情、耐心、服務周到,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隨時了解患者對治療、護理的需求,并盡可能地給予滿足;②對疾病早期不認可自己患有肝癌、不接受診治的患者,應積極引導,說明早期診治疾病的重要性,充分理解癌癥對患者造成的嚴重的心靈創傷,給予科學的解釋、安慰和鼓勵,給予家屬以心理支持和具體指導,使其協助患者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接受和配合治療,達到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③采用介入治療的患者,術前應向其說明該法是一種創傷較小的新技術,扼要介紹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介紹成功病例或請成功者現身說法,消除恐懼緊張心理;④對接受化療和放療所致頭發脫落者,應做好心理護理。以消除患者顧慮。
2.2 術前護理
2.2.1 一般護理 宜采用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少量多餐,不宜攝入過冷過熱、辛辣刺激、粗糙的食物。遵醫囑給予靜脈營養支持、輸血等,以糾正低蛋白血癥,提高手術的耐受能力。對有腹水者,嚴格控制水和鈉鹽的攝入[2],準確記錄24h出入量,每日觀察、記錄體重、腹圍的變化。幫助患者取舒適的體位,避免癌結節破裂的誘因,如用力排便、劇烈咳嗽等使腹內壓驟升的動作。
2.2.2 病情觀察 患者術前可能發生各種并發癥,如肝癌破裂出血、肝性腦病等,要加強患者意識與精神、生命體征、腹部情況、出入液量的觀察。如突然出現腹痛,伴腹膜刺激征,應高度懷疑肝癌破裂出血,立即通知醫生,積極配合搶救。
2.3 術后護理
2.3.1 一般護理 一般不鼓勵患者早期活動,術后24h內臥床休息,避免劇烈咳嗽。以富含蛋白、熱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為原則,必要時提供腸內、腸外營養支持或補充白蛋白等;手術后繼續給予白蛋白、新鮮冰凍血漿,給予靜脈營養支持,保證熱量供給。肝癌術后待胃腸功能恢復、排氣后開始進食,應少食多餐,逐漸從流食向半流食、正常飲食過渡,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為原則,嚴格控制水、鈉的攝入量,記錄24h出入液量,記錄體重和腹圍的變化。
2.3.2 密切觀察病情 肝手術后,特別是廣泛性肝葉切除后易發生諸多并發癥,如肝斷面出血、膽汁滲漏、肝性腦病和上消化道出血(誘發門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及應激性潰瘍)等。因而,術后必須嚴密觀察生命體征、意識狀態、腹部癥狀和體征及各種引流管引流情況,準確記錄24h出入水量,如發現并發癥發生,當及時與醫師聯系,并認真做好相應的治療護理工作。
2.3.3 引流管護理 保持腹腔引流通暢,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狀。如引流液的量逐日減少,且無出血及膽汁,引流管一般可在術后3~5d內拔除。如為開胸手術,在排除胸腔積液和肺不張后,可在術后2~3d內拔除胸腔引流管。如血性液逐日增加,疑有內出血時,應及時向醫生報告,以做相應處理。妥善固定各種引流管;避免受壓、扭曲和折疊,防止意外脫出,保持引流通暢;觀察引流液色、質、量;注意無菌操作,每天更換引流瓶或引流袋。
2.4 術后并發癥護理 有傷口滲血和腹腔出血兩種情況,傷口滲血量多時及時更換無菌敷料。腹腔出血情況要注意腹腔引流管的量,若血性引流液呈持續性增加,應警惕腹腔內出血,及時通知醫師。消化道出血可采取禁食水、使用止血藥和補液治療;若出血量大,遵醫囑快速輸血、補充血容量、使用雙氣囊三腔管壓迫止血或經內鏡止血,仍然不能控制時應積極術前準備,配合手術止血。由于手術的創傷引起患者肝功能失代償,患者出現性格行為變化,如欣快感、表情淡漠或撲翼樣震顫等,應及時報告醫師。
[1] 尤黎明.內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23.
[2] 石華冰.肝葉切除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2,18(1):49.
163001大慶油田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