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擔心真菌病害危害香蕉種植,菲律賓當地香蕉種植戶要求菲律賓政府幫助種植戶抗擊巴拿馬病(亦稱香蕉枯萎病),以挽救菲律賓出口收入。菲律賓是中國、日本、韓國和新西蘭市場最大的香蕉出口國,香蕉出口成為菲律賓第二大出口創匯產品,僅次于椰子。2010年菲律賓僅卡文迪什香蕉出口額就達7.2億美元;同期香蕉行業雇傭工人達32萬人次,工資總額達300億菲律賓比索。香蕉生產商向地方政府交稅達18億菲律賓比索,行業供應商和合同商交稅12億菲律賓比索。
菲律賓香蕉種植者及出口商協會(PBGEA)則指出,政府應協調一致、持續幫助所有的香蕉行業人員減輕香蕉巴拿馬病的威脅。該病是一種土傳真菌病害,主要為害根部,無法用殺菌劑控制。農業部門與當地政府部門協調,能夠快速確定巴拿馬病的為害程度,尤其是對小型農場香蕉種植戶而言,這種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對防控巴拿馬病更有利。目前巴拿馬病已橫掃中國臺灣、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香蕉產區,其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幾十年。巴拿馬病傳播快,不僅影響卡文迪什香蕉,也影響其他香蕉品種,目前還沒有有效防治方法。
2011年9月,菲律賓農業官員證實在達沃省發現了香蕉枯萎病真菌。香蕉協會要求政府重新激活啟用在2006年成立的棉蘭老島香蕉疾病專職小組,研究出防治香蕉疾病的整套措施。菲律賓香蕉業界呼吁成立全國性的香蕉研究、開發和推廣中心,傳授香蕉種植知識和技術,包括組織培養、育種方法、政策和新的生產體系等,以解決小型蕉農關心的問題。
擬建中心將快速應對病蟲害暴發,并培育出抵抗巴拿馬病的卡文迪什香蕉品種。已有研究指出,在達沃市的實地考察結果表明,兩個卡文迪什品種對巴拿馬病有較好的抗性。目前最主要的香蕉品種是菲律賓卡文迪什,Cardava,薩巴和Lacatan,這些品種主要以新鮮水果或果干、果醬或纖維出口。目前菲律賓用于出口的香蕉種植面積達8萬hm2,約占棉蘭老島總土地面積的0.8%,分布在13個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