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英
護理程序在肱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胡海英①
目的:探討護理程序在肱骨骨折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方法:60例肱骨骨折患者隨機分為護理程序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護理措施,護理程序組在傳統護理方法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術前護理、術后護理、功能鍛煉、出院指導等。結果:護理程序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住院天數明顯縮短,功能優良率93.3%,對照組6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結論:護理程序在肱骨骨折的治療和護理中有重要意義,有較好的社會效益。
肱骨骨折; 護理程序; 護理方法
肱骨骨折是常見的一種創傷,筆者所在醫院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骨折60例,術后采用護理程序的護理方法對30例患者進行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60例患者均為同期收治的住院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齡31~68歲,平均(47.5±5.2)歲;致傷原因:車禍傷28例,摔傷17例,墜落傷15例。受傷至手術時間1~3 d。將患者隨機分為護理程序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32~67歲,平均(46.8±5.3)歲。對照組30例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31~68歲,平均(47.6±5.1)歲。兩組性別、年齡、病情程度、受傷原因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給予鎖定鋼板內固定手術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相應護理措施。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的護理措施,包括臥床休息,觀察生命體征,及時記錄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尤其注意血壓變化。
1.2.2 護理程序組 在傳統護理方法的基礎上,給予護理程序護理[1]。(1)術前準備:術前常規皮膚消毒、抗生素皮試等。(2)術前心理護理: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尤其有血管神經損傷者,為其講解病情及神經修復的特殊性;同時做好患者手術前的思想工作,消除顧慮及緊張情緒,預防不良情緒發生。手術前認真評估患者的精神、營養和心理狀況及生活情況,有無不良嗜好(如吸煙、飲酒、喝濃茶等),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有無手術史。由于骨折后患者活動受限,較易出現煩躁、焦慮、抑郁、害怕、恐懼等心理,護士要關心體貼患者,給予細心、熱情的照顧和安慰。詳細介紹手術目的及要求,做好與家屬的溝通,使患者主動配合,共同完成手術。向家屬說明病情,爭取他們的協助。(3)術后護理:包括體位護理,要求術后患者平臥6 h,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6 h后協助患者翻身。傷口護理主要是觀察傷口滲血情況,如滲血較多,應報告醫生及時處理。飲食護理方面,指導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如牛奶、雞蛋、瘦肉、水果、蔬菜等。(4)舒適護理:術后患者臥床,要注意保持床單的清潔干燥,做好皮膚護理,每日用清水擦浴3~4次,以促進血液循環。(5)功能鍛煉:術后當日進行患側手部握、伸屈分合手指,腕屈伸環繞,前臂旋轉,肘伸屈的鍛煉和上肢肌肉的舒縮鍛煉。1周后練習聳肩和肩帶后伸的主動鍛煉,每組每個動作可做3~6次,每天練習數組,以后每天增加2次,至每個動作20次左右。2周后開始進行肩關節的功能鍛煉。3周后在醫生指導下開始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活動,活動時應循序漸進,幅度因人而異,逐漸增加用力程度,鍛煉次數以患者輕度疲勞感為宜。活動時應注意骨折部位的保護性固定,以免引起骨折處疼痛或骨折再移位[2]。(6)出院指導:出院后應告訴患者保持正確姿勢,密切觀察患肢遠端的血液循環、活動情況,發現異常及時來院處理。同時注意加強患肢的功能鍛煉,包括指、掌、腕關節活動,并作上臂肌肉的主動舒縮活動,注意加強肩關節、肘關節活動,活動范圍由小到大,次數由少到多,然后進行各方向的綜合練習,切不可操之過急。出院帶藥應將藥物的名稱、劑量、用法、注意事項告訴患者,按時用藥,加強飲食調護,遵醫囑定期復查。
1.3 療效評定標準 按照Neer以肩關節功能評定標準評定。優:無傷口感染,無血管、神經損傷,無骨不連、肱骨頭壞死等并發癥。良:傷口延期愈合,無血管、神經損傷,無骨不連、肱骨頭壞死等并發癥。差:未達到上述標準。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全部病例隨訪6~24個月,平均(7.2±3.8)個月。護理程序組骨折均愈合,無感染、骨不連及肱骨頭壞死發生,無內固定松動斷裂,住院天數12~35 d,平均(12.5±3.6)d。功能評定采用Neer評分:優22例,良6例,差2例,優良率93.3%。對照組骨折均愈合,3例發生切口感染,無骨不連及肱骨頭壞死發生,無內固定松動斷裂,住院天數15~42 d,平均(15.2±4.2)d。功能評定:優15例,良5例,差10例,優良率66.7%,兩組優良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護理程序(nursing process)是指導護理人員以滿足護理對象的身心需要,恢復或增進護理對象的健康為目標,運用系統方法實施計劃性、連續性、全面整體護理的一種理論與實踐模式[3]。
通過對肱骨骨折患者采用護理程序,筆者認識到,護理程序是護理工作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由于患者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最大限度減輕患者的負擔,提高生存質量,很大程度取決于患者的心理狀態及護理質量。因此重視護理工作對肱骨骨折的治療及康復非常重要。
應用護理程序進行護理,改變了傳統的護理方法,提高了醫療護理質量。傳統的醫療護理方法按照醫囑進行護理,目標不夠明確,護理人員缺乏健康教育意識,因而患者得不到系統、全面的護理。采用護理程序,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護理有預見性和針對性,護理管理者可以通過護理程序進行全程質量控制,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
應用護理程序大大縮短了住院時間,通過護理程序,讓患者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完成治療和檢查。同時通過教育,患者也主動參與護理過程,加快了患者的康復,縮短了住院時間,減少了住院費用,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有較好的社會效益,達到了高質量、高效能、低成本的護理需求,因此,應用護理程序開展護理工作切實可行,值得推廣應用。
[1] 吉勇,張勇,齊識.肱骨骨折幾種方法的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11,8(4):6.
[2] 劉擎國.功能鍛煉在肱骨外科頸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骨傷,2003,16(2):115.
[3] 馬智.實用臨床護理程序[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7:1-2.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50
①山東省成武縣中醫院 山東 成武 274200
胡海英
2012-04-10) (本文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