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娟 陳爽 吳偉琳
小兒頻繁瞬目260例臨床分析
李延娟 陳爽 吳偉琳
目的 分析小兒頻繁瞬目的發病原因。方法 對260例3~12歲頻繁瞬目患兒,通過詳細詢問病史,檢查視力、眼位、結膜、角膜,裂隙燈、眼底鏡、屈光狀態以及其他必要的輔助檢查以尋找引起瞬目異常的局部刺激因素。對于屈光不正患者,均進行1%阿托品眼膏散瞳驗光。結果 260例受檢者中,存在屈光不正者176例,占68%;眼表疾病者57例,占22%;營養不良者16例,占6%;伴神經系統疾患者8例,占3%;不良習慣者3例,占1%。結論 多種病因可導致小兒頻繁瞬目,其中屈光不正和眼表疾病是小兒頻繁瞬目的主要原因。
小兒;頻繁瞬目
頻繁瞬目是指多見陣發性頻繁眨眼動作但實驗室檢查并無明顯眼病的一類病癥,又稱之為異常瞬目癥[1]。此類病癥屬于小兒眼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為探求其原因,我們對近4年來就診的260例頻繁瞬目患兒進行了臨床檢查觀察,現報告如下。
收集我院近4年來門診經治的頻繁瞬目(指每5秒以內瞬目一次以上)伴雙眼異物感、發癢、常揉眼就診的患兒260例。其中男159例,女101例,就診年齡3~12歲,平均8歲,其中病程不超過1個月者204例,超過1個月者51例。
詳細詢問病史,檢查視力、眼位、結膜、角膜,裂隙燈、眼底鏡、屈光狀態以及其他必要的輔助檢查以尋找引起瞬目異常的局部刺激因素。對于屈光不正患者,均進行1%阿托品眼膏散瞳驗光。
共176例,占68%,其中遠視加散光105例,混合性散光42例,近視29例。驗光后暫時停止使用電腦及游戲機,等瞳孔恢復正常大小后配鏡及時矯正屈光不正。158例患兒異常瞬目癥狀逐漸消失,18例減輕癥狀。
共57例,占22%,其中包括慢性結膜炎、春季卡他性結膜炎、濾泡性結膜炎、沙眼、結膜結石、內翻倒睫、霰粒腫、淺層點狀角膜炎、瞼緣炎等眼疾病,使用針對病因的治療后,其異常瞬目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率達97%。
共16例,占6%。偏食、食欲不振的患兒,喜零食、厭食蔬菜,導致微量元素、維生素缺乏,進而引起頻繁瞬目。矯正營養不良后,1個月內癥狀消失。
共8例,占3%。排除眼部疾病的面部及眼周輪匝肌痙攣,出現不自主抽動致面部及眼周輪匝肌痙攣者轉神經康復科治療。此8例患者經相應治療后,6例癥狀好轉,2例無效。
共3例,占1%。如模仿他人眨眼者,經家長管教后,患兒1周左右癥狀消失。
正常情況下,眼瞼瞬動對眼表起保護作用。自然狀態下,人每分鐘眨眼10~15次[2]。當瞬目動作加促并超出正常范圍,則謂“異常瞬目”。從本組病例看,68%患兒的異常瞬目與屈光不正及其導致的視疲勞有關。當屈光不正特別是遠視及復性遠視散光時,光學焦點在視網膜之后,而在視網膜上無法成像;為了看清物體,必須利用調節力,把視網膜后面的焦點移到視網膜上,看近物時,還要增加部分調節力。故此,雙眼經常處在調節狀態,易發生視疲勞而致眼部不適,繼而容易出現頻繁眨眼以達到看清的目的。眼表疾病也是頻繁瞬目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以前的研究發現,由慢性結膜炎、沙眼、春季卡他性結膜炎、濾泡性結膜炎、結膜結石等眼部刺激因素引起瞬目者,其局部刺激一方面是因為直接引起不適癥狀而加強瞬目[3],另一方面是其刺激損害局部組織而使眼表細胞分泌減少或分泌物質量改變而成為連環性局部刺激,使瞬目增加。當針對病因治療后,其異常瞬目癥狀也基本消失。存在挑食及偏食的兒童,其缺鋅、缺鐵現象較為多見,從營養學角度分析,則認為兒童頻繁瞬目的發生與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維生素、微量元素的攝入缺乏相關[4]。然而在另一方面,鋅作為人體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參與機體的體液和細胞免疫功能活動,而在人體內鋅含量最高的組織即為眼組織。研究發現:缺鋅對于角膜免疫、新陳代謝和修復都會產生一定影響[5]。本組病例營養不良者,改善營養狀態后癥狀消失。從本組病例看,小兒頻繁瞬目還有其他原因造成,如伴神經系統疾患、不良習慣等,只要去除病因,都能得到控制。兒童頻繁瞬目是一種病因復雜的眼科常見病,受多種因素影響。患兒就診時,一定要詳細詢問病史,認真細致地做眼部檢查及輔助檢查,認真分析病情,才能避免漏診或誤診。
[1]劉祖國.眼表疾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35.
[2]曾蔚冰,莊雅玲,黃安明.兒童異常瞬目征.眼科研究,2001,4(2):175.
[3]楊繼華.中西醫結合診治小兒眨眼癥.云南中醫學院報,1992,6(2):35-36.
[4]王莉,崔國義.兒童多瞬癥的相關因素研究.醫藥論壇雜志,2006,27(17):102-103.
[5]肖鳳枝,戴亦娟,鄭素惠,單秀水,李峰.378例兒童頻繁瞬目癥臨床分析.眼科研究,2006,24:106.
116021 大連市第五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