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國
截癱后難治性臀部褥瘡1例外科治療治愈后的體會
張宏國
目的 探討截癱后褥瘡的治療方法。方法 通過外科手段修復截癱后褥瘡。結果 通過外科手段,褥瘡一期愈合。結論 本法明顯縮短了褥瘡愈合療程,提高治愈率,減少費用,主張在褥瘡治療過程中適當使用外科手術治療。
截癱;臀部;褥瘡
褥瘡是截癱后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巨大性壓迫性臀部褥瘡是褥瘡治療中的難題,不僅費時、費事,且費用巨大,但療效不佳,給患者造成痛苦,且經濟負擔增大。我院于2012年2月通過外科手術成功治愈1例截癱后難治性臀部褥瘡,療效滿意。現將體會報告如下。
張X,男,45歲,5年前在井下工作時,被砸傷胸12椎,致截癱至今。因臀部褥瘡曾兩次在三甲醫院就診,每次療程4個月左右。于2011年10月初右臀部坐骨結節處褥瘡感染再次出現,原褥瘡處內部腫脹、潰破。在我院先施用切開引流,局部用慶大霉素紗條換藥,生長因子針劑局部換藥,后采用中藥去腐生肌膏換藥,歷經三個月左右,傷口內肉芽組織生長緩慢,傷口經久不愈。查體:褥瘡外口長約6 cm,邊緣及皮下瘢痕組織質硬,傷口內肉芽組織極少,臀大肌與臀中肌肌間溝深達15 cm,內有少量粘性液體滲出。
離臀大肌與臀中肌間部分粘連組織;第三步:清理傷口及皮下瘢痕組織表面;第四步:用稀釋碘伏沖洗液沖洗傷口及內部三天;第五步:再次清理傷口和皮下瘢痕組織表面及臀大肌與臀中肌間部分筋膜組織;傷口內用可吸收線關閉腔隙,不留死腔;傷口用7號絲線間斷褥式縫合。
第一步:延長褥瘡外口,長達15 cm;第二步:分
本例患者經過約2個月的治療,褥瘡愈合良好。
截癱患者由于截癱平面一下感覺及運動功能喪失,不能隨意變換體位,致使組織長期受壓,局部缺血壞死而發生褥瘡。褥瘡主要發生在身體骨性突起部位,好發于骶部、股骨大轉子及坐骨結節部。尤其坐骨結節褥瘡,口小底大,深達坐骨結節,周圍有纖維化增厚的囊壁,由于引流不暢,很快向深部發展。由于褥瘡的這一特點,較一般創面修復能力低,病程長,治療較困難。[1]
3.2.1 切開引流換藥治療,歷時較長,易復發。
3.2.2 中藥去腐生肌膏換藥,一般4個月左右,易復發。[2]
3.2.3 鄰近皮瓣、肌皮瓣移植,創傷較大。[3]
大多數患者在褥瘡痊愈以后,忽視了褥瘡復發的潛在因素[4],多是壓迫時間過長,又不注意合理的康復鍛煉,如經常拍打局部、紅外線照射等;口小底大的褥瘡,即使傷口愈合,但傷口內部存在帶菌死腔,是褥瘡復發的又一重要原因,要求患者提高自身體質,抑制細菌繁殖。
治療初期,抗生素的應用必不可少,全身治療,殺滅體內致病菌株。
巨大的褥瘡,由于長期慢性炎癥,造成患者負氮平衡,全身狀況差,體質明顯下降,傷口生長緩慢,故需要治療期和平時加強營養,增強抗病能力。
3.6.1 徹底清除病灶,形成新鮮創面,包括清楚褥瘡口內外的表面組織及局部殺菌處理。
3.6.2 關閉傷口時不留死腔。最好用可吸收線,持續拉力4周左右。
3.6.3 傷口表面用粗絲線縫合,防止傷口裂開。理由:由于褥瘡愈合非常緩慢,療程很長,主張用粗絲線,因為粗絲線如7號絲線與1號和4號絲線相比,拉力大,切割力小,能夠維持更長的時間。
3.6.4 褥瘡愈合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加上局部組織瘢痕增厚,故不能按常規時間(10~15 d)拆線,要保留縫合線1個月以上,觀察治療,根據情況再拆除縫線。
褥瘡位置不同,輕重不一,根據實際情況可適當選擇外科手術治療,明顯縮短了褥瘡愈合過程,且降低了患者費用,減少了患者痛苦,值得推廣。
[1]侯春林,陳愛民,劉祖德,等.截癱后褥瘡的外科治療.第二軍醫大學學報,1997,18(6):555-556.
[2]宋易華,陳琳,江立軍.中藥外敷治療褥瘡30例.吉林中醫藥,2006,26(8):27.
[3]侯春林,劉巖,陳愛民,等.筋膜皮瓣治療褥瘡.第二軍醫大學學報,1996,17(1):61.
[4]于淑花,宮振翠,刁素蕾.影響褥瘡愈合的相關因素分析.山東中醫雜志,2003,22(7):412-413.
471842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安煤礦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