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茂蓉 苗 青 羅海麗 王書臣 張燕萍△
(1.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北京 100091;2.北京市密云縣中醫醫院,北京 101500)
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IPF)是以彌漫性肺泡炎、肺泡結構紊亂和纖維化為特征的一組漸進性的致死性疾病[1]。 Martinez等[2]發現 89%的 IPF 患者死于突然出現不可預測的急性加重,其中47%患者的直接死因是間質纖維化的急性加重。西醫目前對于IPF尚無明確有效的藥物,筆者應用肺纖通方治療IPF,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西醫診斷標準根據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2002年擬定的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診斷標準[3]制定。中醫證型診斷標準為主癥:呼吸困難,活動后加重,且呈漸進性。次癥:(1)胸痛、胸悶;(2)干咳,久咳不愈;(3)倦怠乏力,氣短無力;(4)紫紺,面色晦暗;(5)自汗,畏風;(6)杵狀指(趾)。 舌脈:舌質暗紫淡胖,苔薄白,脈沉細或弦滑。主癥必備,次癥具備2項以上,參照舌脈即可診斷[4]。納入標準為符合IPF診斷標準及中醫證型診斷標準,年齡18~75歲,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腎和血液系統等急、重病者;已知對本藥成分過敏者;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1.2 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來自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西苑醫院門診患者50例,脫落7例,實際入組43例。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22例,男性 14例,女性 8例;平均年齡(60.98±9.22)歲;平均病程(4.21±1.98)年。對照組21例,男性12例,女性9例;平均年齡(65.12±8.61)歲;平均病程(3.73±2.25)年。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予肺纖通方:旋覆花15 g,紅景天 30g,威靈仙 15g,海浮石 20g,三棱 10g,莪術 10g,生黃芪30 g,生地黃20 g,甘草10 g。水煎服,每日 1劑,早晚分服,按需吸氧。對照組予N-乙酰半胱氨酸(珠海人人康藥業有限公司)0.2 g口服,每日3次,按需吸氧。兩組療程均為3個月。
1.4 觀察指標 臨床癥狀、體征,肺功能[一氧化碳彌散量(DLCO)、肺總量(TLC)、肺活量(VC)],6 min 步行實驗,圣·喬治生活質量調查問卷。
1.5 療效標準 參照WATTER等[5]制定的臨床、生理、X線(CRP)綜合記分法,綜合記分差值=治療前綜合記分-治療后綜合記分。顯效:綜合記分差值≥20分。進步:綜合記分差值<20分且≥10分。穩定:綜合記分差值<10分且≥-10分。無效:綜合記分差值<-10分。肺功能療效評定按文獻[4]執行。 有效:TLC、VC、DLCO、氧分壓(PaO2)較長時間保持穩定,TLC或VC增加≥10%,或至少增加≥200 mL;DLCO增加≥15%或至少增加 3 mL/(min·mmHg)。無效:TLC 或 VC 下降≥10%或下降≥200 mL;DLCO下降≥15%或至少下降≥3 mL/(min·mmHg)。 生活質量評定按文獻[6]執行。 有效:圣·喬治評分治療后較治療前降低4%以上。穩定:圣·喬治評分治療前后波動小于等于4%。惡化:圣·喬治評分治療后較治療前增加4%以上。
1.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用配對樣本t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CRP綜合記分比較 見表1。治療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CRP綜合記分比較(n)
2.2 兩組中醫單項癥狀積分比較 見表2。治療組治療后氣短氣急、咳嗽、胸痛胸悶、倦怠乏力、口干癥狀明顯改善(P<0.05),對照組治療后氣短氣急、倦怠乏力癥狀明顯改善 (P<0.05);組間比較治療組在改善咳嗽、倦怠乏力、口干方面優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中醫單項癥狀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中醫單項癥狀積分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組 別 氣短氣急 倦怠乏力 口干咳嗽 胸痛胸悶治療組 治療前(n=22)治療后對照組 治療前10.19±4.43 3.94±1.42 1.37±0.94 5.58±3.31* 1.82±1.43*△ 0.39±0.81*△10.73±4.10 3.93±1.37 1.49±0.88 3.67±1.37 1.75±1.10 1.75±1.21*△ 1.01±0.48*3.41±1.37 1.78±1.22(n=21)治療后7.27±3.30* 3.23±1.51*1.43±0.92 3.25±1.64 1.63±1.23
2.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見表3。治療組治療后DLCO較治療前上升,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兩組治療前后DLCO比較差異明顯(P<0.05),治療組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s)
組 別 TLC VC DLCO治療組 治療前 60.86±10.02(n=22) 治療后 60.70±10.59對照組 治療前 64.41±11.78 66.27±11.87 42.18±9.10 66.97±14.14 45.43±9.12*△68.93±14.92 41.16±9.20(n=21) 治療后 62.49±10.7566.29±11.66 39.35±7.18*
2.4 兩組生活質量療效比較 見表4。治療組有效率及有效+穩定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生活質量療效比較(n)
2.5 兩組治療前后6 min步行距離比較 見表5。兩組治療后步行距離均有延長,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無明顯改善(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差異顯著 (P<0.0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6 min步行距離比較(m,±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6 min步行距離比較(m,±s)
組 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22 350.50±4.00 450.00±5.00*△對照組 21 348.00±4.00 350.50±4.50
IPF以進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難、干咳無痰或咯少量白黏痰為主癥,晚期出現以低氧血癥為主的呼吸衰竭,目前對于IPF的治療只有長期氧療屬于強推薦,糖皮質激素僅在IPF急性加重時應用,且部分患者無效,屬于弱推薦,對于糖皮質激素聯合硫唑嘌呤及N-乙酰半胱氨酸或單用N-乙酰半胱氨酸、吡非尼酮等治療IPF,目前尚無足夠的臨床資料證實上述藥物治療有效[7]。因此,尋找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藥物,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病屬中醫學“肺痿”、“肺痹”范疇,存在著由肺痹到肺痿的臨床演變過程。初期以風、濕、痰、瘀、毒等邪氣痹阻肺絡為主;后期以肺脾腎氣陰不足為主,同時有肺絡痹阻的病機,氣血瘀阻貫穿于疾病始終。常可見到痹中有痿,痿中有痹的病理狀態。根據以上理論,以旋覆花湯為基礎,加用軟堅散結、通痹活血、益氣養陰中藥組成肺纖通方[8]。方中以旋覆花為君藥,其味咸、溫,下氣消痰、止咳喘、軟堅行水、活血通絡;生黃芪味甘,性溫,入肺、脾經,大補宗氣,令氣旺血行,瘀去絡通,營心脈而行呼吸,治血痹;生地黃滋陰養營而散血;海浮石咸寒軟堅,化痰散結以祛頑痰;威靈仙味辛行散,性溫通利,通行十二經脈,既能祛風除濕,活血通痹,舒筋脈之拘攣,又能治心膈痰水久積,尤宜于肺絡痹阻,宣降失司之證,且具有軟堅之功;紅景天生長于高寒、缺氧的地區,性平,能補腎、潤肺;三棱、莪術能破血行瘀而疏通血脈;以上諸品共為臣藥。甘草止咳化痰并調和諸藥,為佐使之品。全方攻補兼施,寒熱相輔,共奏軟堅散瘀、益氣養陰之功。臨床觀察表明,肺纖通方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氣短氣急、咳嗽等主要癥狀,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運動耐力,并可以提高患者的彌散功能,為臨床治療IPF提供思路和科學依據。
[1]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onsensus classification of the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2,165(2):277-304.
[2]Martinez FJ,Safrin S,Weycker D,et al.The clinical course of patientswith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J].AnnInternMed,2005,142(12Pt1):963-967.
[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診斷和治療指南 (草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7):387-389.
[4]田德祿.中醫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68-378.
[5]Watter LC,King TE,Schwarz MI,et al.Aclinical,Radiographic,and Physiologic scoring system for the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J].Am Rev Respir Dis,1986,133:97.
[6]Jones PW,Quirk FH,Baveystock CM.The St Georg’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J].Respir Med,1991,85(SupplB):25-31.
[7]Kogan EA,Tyong FV,Demura SA.The mechanism of lung tissueremodeling in the progression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J].Arkh Patol,2010,72(4):30-36.
[8]張燕萍,林琳,王書臣,等.肺纖通及其拆方對肺間質纖維化模型大鼠TH1/TH2細胞因子的影響[J].江蘇中醫藥,2008,4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