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振東 李翠娟
(陜西中醫學院,陜西 咸陽 712046)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是指因糖尿病并發全身性的骨量減少及骨組織顯微結構改變,并引起骨脆性增加,骨強度降低,骨折危險性增加的骨病[1],是糖尿病在骨關節系統的一種嚴重并發癥。筆者近年來采用加味青娥丸治療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取得了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陜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住院部及門診部內分泌科2型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患者80例。均符合以下標準:(1)西醫診斷標準:糖尿病診斷參照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糖尿病診斷標準[2]。骨質疏松癥診斷參照1994年WHO的診斷標準[3]。中醫病證診斷標準參照《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4]診斷標準。患者均辨證為脾腎兩虛,瘀血阻絡證。納入符合糖尿病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排除患有風濕、類風濕、原發性甲亢、原發性甲旁亢、胃切除、肝病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治療期間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噻嗪類利尿劑等藥物的患者。8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病程4~15年;對照組4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病程3~14年。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首先均予以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8 mmol/L;在繼續原降糖治療的基礎上,服用阿法骨化醇及鈣爾奇。治療組加用加味青娥丸 [杜仲12 g,補骨脂12g,胡桃仁 15g,鹿角膠(烊化)6g,黃芪 30 g,山藥 15 g,丹參 12 g,煅龍骨、煅牡蠣各 30 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3個月為1個療程,兩組治療2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1.3 觀察指標 兩組均于治療前后檢查糖化血紅蛋白、血清鈣(Ca)、磷(P)、空腹尿 Ca/肌酐(Cr)比值。
1.4 療效標準[2]痊愈: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有效:癥狀、體征均有好轉。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 t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糖化血紅蛋白、Ca、P、尿Ca/Cr比值比較 見表2。結果示治療后兩組各項均有改善(P<0.05),而治療組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糖化血紅蛋白、Ca、P、尿Ca/Cr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糖化血紅蛋白、Ca、P、尿Ca/Cr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 別Ca(mmol/L)P(mmol/L)糖化血紅蛋白(%) 尿Ca/Cr治療組 治療前(n=40) 治療后對照組 治療前2.60±0.47 1.01±0.11 9.85±2.31 0.49±0.05 2.28±0.15*△ 1.45±0.21*△ 7.01±1.09* 0.20±0.02*△2.59±0.59 1.10±0.15 9.91±3.05 0.51±0.06(n=40) 治療后2.39±0.29* 1.22±0.41* 7.11±1.85* 0.33±0.02*
本病就其臨床表現屬中醫學消渴并骨痿范疇,其病因病機主要是以脾腎虧虛為本,因虛致瘀為標,二者相互影響,使骨骼失養,脆性增加,導致本病的發生。因此對于本病的防治,應立足于“脾腎相關”的理論,從調補脾腎入手,資其先后天之本,使化源旺盛,腎精充足,骨得所養而強壯有力。
古方青娥丸具有補腎、強筋、健骨之功效,有良好的改善腎虛狀態、阻抗骨質疏松的作用,臨床上常用于骨質疏松癥的防治,它能調節整個機體的骨代謝平衡。在其基礎上進行加減形成的加味青娥丸具有較好治療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作用。方中補骨脂、胡桃仁補腎助陽益精,堅骨強筋;鹿角膠、杜仲補肝腎,益精血,功偏溫補腎陽;丹參活血通絡;黃芪益氣健脾;山藥健脾助運;牡蠣有益精、強關節之效,龍骨可潛上越之浮陽,又可收斂固澀,二藥固精壯骨,以骨補骨。方中滋腎健脾與益氣活血通絡并舉,合而用之,標本兼顧,既有助于增強臟腑機能,又能改善筋骨的營養,緩解骨質的疏松狀態,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值得進一步研究。
[1]劉忠厚.骨質疏松癥[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2:295.
[2]舒儀瓊,方朝暉,鮑陶陶.溫陽益氣活血法治療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1):49-50.
[3]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骨質疏松癥和骨礦鹽疾病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8.
[4]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