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建峰 史艷萍 梁蓬勃 指導 張金虎
(陜西省西安市兒童醫院,陜西 西安 710000)
小兒過敏性紫癜是一種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尤以春秋季發病居多。兒童及青少年多見,主要表現為皮膚或黏膜點狀出血,常見于下肢。并可伴有關節炎或關節痛、腹痛、消化道出血及腎損害等。近年來筆者應用中醫辨證分型治療本病,收到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西安市兒童醫院過敏性紫癜患兒100例,診斷均符合《實用兒科學》第7版[1]相關標準,未接受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排除不同意合作者;腹型紫癜并消化道大出血或不能進食者;腎型紫癜呈腎病綜合征改變者。全部患兒的血小板計數及出、凝血時間均在正常范圍。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0例,男性26例,女性 24例;病程 1~90 d;年齡 3~8歲 32 例,8~15歲 18例;其中皮膚型20例,關節型10例,腹型9例,腎型5例,混合型6例。對照組 50例,男性 27例,女性 23例;病程 1~100 d;年齡 3~8歲30例,8~15歲 20例;其中皮膚型 22例,關節型 9例,腹型 11例,腎型4例,混合型4例。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按中醫辨證分型,給予中藥治療。(1)風熱傷絡證。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驟,皮疹初起鮮紅,瘀斑、瘀點夾雜,高出皮面,出沒迅速,伴有瘙癢,多見于下肢,可伴有關節腫痛,腹痛,發熱,咳嗽,頭痛,咽紅或咽痛,小便黃,大便干,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治法:疏風散熱、清熱解毒。方藥銀翹散加減:金銀花 10 g,連翹 10 g,牛蒡子 9 g,黃芩 6 g,炒梔子 9 g,荊芥炭 9 g,防風 10 g,蘆根 10 g,生地黃 10 g,赤芍 10 g,牡丹皮 10 g。 (2)血熱妄行證。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驟,皮疹鮮紅或紫紅,瘀斑瘀點,分布廣泛,量多密集,甚者融合成片。可伴有高熱,煩躁,面赤唇紅,腹痛,關節疼痛或伴紅腫,出血傾向明顯,可見鼻衄、齒衄,小便黃赤或見血尿,大便干結,便血,舌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數有力。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方藥犀角地黃湯加減:水牛角15 g,生地黃 10 g,玄參 10 g,知母 10 g,赤芍 10 g,牡丹皮 10 g,茜草10 g,金銀花 10 g,梔子 9 g,藕節炭 10 g,大黃 6 g,當歸 10 g,甘草6 g。(3)氣滯血瘀證。臨床表現為病程長,易反復,皮疹色紫暗或青紫,瘀斑瘀點,面色青暗,四肢臀部,雙下肢多見,關節疼痛,或腫脹,腹痛,納差,便干或黑便,舌暗,見瘀點,苔白,脈澀或弦,偶見脈濡數。治法:理氣化瘀,活血止血。方藥桃紅四物湯加減:桃仁 9 g,紅花 6 g,當歸 9 g,川芎 6 g,赤芍 10 g,紫草 10 g,牡丹皮 10 g,蟬蛻 10 g,生地黃 10 g,白鮮皮 10 g,甘草 6 g。 (4)氣不攝血證。臨床表現為病程長,遷延反復,面色萎黃或無華,皮疹顏色黯淡,稀疏散在,下肢臀部較多見,勞累則病情加重,多伴倦怠乏力,心悸氣短,頭暈,多汗,納差便溏,偶見腹痛便血,關節疼痛或下肢浮腫,舌淡或胖有齒痕,苔白,脈以細弱為主,偶見沉細或沉緩。治法:健脾養心、益氣攝血。方藥歸脾湯加減:黃芪15 g,防風 10 g,白術 10 g,茯苓 10 g,山藥 10 g,白茅根 10 g,黨參 10 g,五味子 9 g,白芍 10 g,牡蠣 15 g,甘草 6 g。(5)陰虛火旺證。臨床表現為病程長,遷延反復,斑色紅或色暗而紫,瘀點多見散發,下肢小腹多見。患兒多伴低熱,顴赤唇干,煩渴不欲飲,五心煩熱,盜汗,神疲倦怠,腰酸腿軟,頭暈耳鳴,心煩失眠,可見尿血及鼻蛆、齒蛆,舌紅,少津,苔少或花剝,脈細數。治法:滋陰降火、涼血止血。方藥知柏地黃丸加減:熟地黃10 g,補骨脂10 g,五味子10 g,龜版 15 g,赤芍 10 g,白芍 10 g,山藥 10 g,茯苓 10 g,牡丹皮10 g,紫河車 10 g,知母 10 g,黃柏 6 g,甘草 5 g。 隨癥加減:腹型加白芍10 g,延胡索9 g,木香6 g;關節腫痛加牛膝10 g,防己10 g,桑枝 10 g,秦艽 10 g,獨活 10 g;腎型加大薊、小薊各 10 g,藕節炭10 g,地榆炭10 g,白茅根10 g,益母草10 g等。以上諸藥水煎服,每日1劑。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安絡血片2.5~5 mg口服,每日2次;維生素C片0.1口服,每日3次;蘆丁片20 mg口服,每日3次;賽庚啶片2 mg口服,每日2次。血尿明顯加止血藥,腹痛和(或)關節痛可酌用止痛藥或加用強的松。均以2周為1療程,2療程后觀察療效。
1.3 療效標準[2]痊愈:癥狀及體征完全緩解無反復,大便隱血、血尿、蛋白尿消失。顯效:癥狀、體征或大便隱血、血尿、蛋白尿檢驗結果僅1項未恢復正常,但較治療前明顯好。有效:癥狀、體征或大便隱血、血尿、蛋白尿檢查有2項以上未恢復正常,但均較治療前有好轉。無效:癥狀、體征無任何好轉、有加重或反復出現,伴有大便隱血、血尿、蛋白尿1項以上檢驗結果加重或無好轉。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2.0統計軟件。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過敏性紫癜是由于某些過敏因素引起的血管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多由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食物或藥物過敏等所致。本病屬中醫學“血證”、“紫斑”、“葡萄疫”等范疇。對于該病的發病機制,中醫藥治療及臨床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丹溪心法》在總結以往外感發斑的基礎上又提出內傷發斑的理論,認為發斑有“傷寒發斑、溫毒發斑、內傷發斑、陰證發斑”的不同。小兒形體不足,氣血未充,衛外功能不固,易受外邪入侵,熱伏血分,內博營血,灼傷絡脈,迫血妄行,絡傷則血溢,血不循經,滲于脈外,留于肌膚,積于皮下,而形成紫癜。小兒乃因純陽之體,生機勃勃,加上脾腎相對不足,衛表不固,易感受風邪[3]。病位主要責之于肺、脾、腎,病因可歸結于風、熱、濕、瘀、虛 5 方面[4]。 故多數學者認為過敏性紫癜的發生與風熱毒邪入侵,熱毒郁蒸于肌膚,致使邪熱傷血,絡脈受損,血液外溢關系密切[5]。 藥理研究[6-8]表明,銀翹散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抗凝溶栓;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炎癥滲出,防止炎癥擴散;可改善血液循環及組織微循環作用;犀角地黃湯具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抗過敏,抗自由基損傷,降低血管脆性及通透性,調節免疫等作用。桃紅四物湯具有改善血液流變性,改善微循環,抗凝,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歸脾湯可增強機體抗應激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提高人體的抗病力。知柏地黃湯對機體免疫系統具有明顯的調節作用,能夠增強免疫器官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降低其受損傷的程度,調節腎臟功能。筆者根據小兒發病特點,應用中醫理論辨證分析,根據不同的證型,運用中藥治療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且沒有出現不良反應,值得深入研究。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89-690.
[2]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臨床疾病診斷治愈好轉標準[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198.
[3]蔡化理.中醫治療小兒血液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15(12):182.
[4]胡艷,幺遠.裴學義老中醫治療過敏性紫癜經驗[J].中國中醫急癥,2009,18(14):577-578.
[5]朱樹寬.徐長卿治療過敏性紫癜[J].中醫雜志,2001,42(9):520.
[6]孫偉正,雍彥禮.中醫辨證治療過敏性紫癜333例臨床療效觀察[C].全國中西醫結合血液學學術會議,2010:656-661.
[7]崔秀麗.犀角地黃湯加減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臨床應用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19(3):30.
[8]張輝,王虹.桃紅四物湯功效機理探討[J].中醫臨床研究,2011,18(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