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穎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重慶 400038)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由消化道非器質性因素所引起一組功能性疾病,是最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病之一。臨床主要表現為腹部不適、疼痛、慢性間歇性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改變。臨床上IBS分為便秘型、腹瀉型、混合型和不定型[1],以腹瀉型最為常見。筆者采用復方中藥痛瀉寧顆粒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療效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消化科門診腹瀉型IBS患者65例,西醫診斷符合羅馬Ⅲ診斷標準[2],診斷前3個月內每月至少有3 d出現癥狀,75%以上的排便為糊狀或水樣便。均經結腸鏡、腹部B超、鋇灌腸檢測排除器質性腸病。中醫診斷按照《中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篇》執行,辨證為肝郁脾虛證。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5例,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齡21~65歲,平均41.20歲;病程 6個月至3年。對照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齡23~66歲,平均43.10歲;病程6個月至3年10個月。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服乳酸菌素片,每日3次,每次2.4 g,馬來酸曲美布汀分散片,每次 2片,每日3次,連續治療 3周。治療組予痛瀉寧顆粒(重慶華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5 g,每日3次,溫水沖服,連續治療3周。兩組治療期間忌酒、辛辣、生冷、油膩食物,不服用其他相關藥物。
1.3 療效標準 觀察兩組治療期間基治療后腹痛腹瀉的情況及不良反應。腹痛、腹瀉療效判定參照文獻[3]的研究制定。(1)腹痛療效判定標準如下。痊愈:腹痛消失,腹痛癥狀積分為0。顯效:腹痛明顯減輕,腹痛癥狀積分較用藥前下降≥70%。有效:腹痛有一定減輕,腹痛癥狀積分較用藥前下降≥30%。無效:腹痛無明顯減輕。(2)腹瀉療效判定標準如下。痊愈:大便次數及性狀恢復正常,大便性狀及次數積分為0。顯效:大便次數及性狀明顯改善,積分較用藥前下降≥70%。有效:大便次數及性狀有一定改善,大便性狀及次數積分較用藥前下降≥30%。無效:用藥后大便次數及性狀無明顯改善。(3)綜合療效標準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擬定。痊愈:臨床癥狀或陽性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臨床癥狀或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臨床癥狀或體征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臨床癥狀或體征無明顯改善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表2。結果示治療組腹痛、腹瀉改善情況及臨床綜合療效均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過程中均未發生明顯不良反應。

表1 兩組腹痛、腹瀉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綜合療效比較(n)
IBS屬中醫學“泄瀉”范疇,多屬肝郁脾虛.濕盛濡泄所致,初期以肝郁為主,日久惟脾虛為主,虛實夾雜,且脾虛濕盛貫穿疾病全過程[5]。痛瀉寧顆粒由白芍、白術、青皮、薤白組成,柔肝緩急、疏肝行氣、理脾運濕的功效,對IBS療效尤佳。臨床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表明,試驗組腹痛緩解時間明顯短于安慰劑組,治療腹瀉型IBS安全有效[6]。方中君藥白芍疏肝理氣,緩中止痛,平肝斂陰,現代藥理表明,白芍具有調節免疫、抗胃潰瘍、止痛鎮痛作用;臣藥為白術,可健脾和中,燥濕利水,可以減少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防止胃黏膜損傷,提高免疫,促進小腸的運輸功能及雙向調節自主神經功能[7];佐藥青皮消積化滯為佐藥;使藥薤白溫中通陽,下氣散結,引藥直達病所。全方共奏柔肝緩急、疏肝行氣、理脾運濕、痛瀉并除之功。
[1]張萬岱.功能性胃腸病羅馬標準的簡介和解讀[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8,16(2):120-124.
[2]羅馬委員會.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Ⅲ診斷標準[J].胃腸病學,2006,11(12):761.
[3]Bensooussan A,Talley NJ,Hing M,et al.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1998,280(18):1585.
[4]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66.
[5]石玲.中醫藥聯用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36例[J].江蘇中醫藥,2008,40(9):41。
[6]王剛,李廷謙,王蕾,等.痛瀉寧顆粒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肝氣乘脾證)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6,6(2):84.
[7]沈丕安.中藥藥理與臨床運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