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素俠
(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中醫院,河北 青龍 066500)
混合痔術后尿潴留為臨床常見病,傳統治療多以精神安慰,增加排尿信心,局部按摩、熱敷、口服利尿劑或傳統針灸等為主,但總體療效欠佳。筆者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采取針刺燒山火法配合隔蔥灸治療混合痔術后尿潴留,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2年1月至2011年8月在青龍滿族自治縣中醫院住院的混合痔術后患者102例。均于腰麻下行痔內扎外剝加肛門括約肌檢擴加痔注射術,術后6~12 h,平均10 h,所有患者均出現尿潴留癥狀,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癃閉確診[1]。給予局部按摩、熱敷、流水聲誘導等方法治療,效果不佳。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40~68歲,平均52.20歲;治療組52例,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齡42~74歲,平均55.20歲。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傳統針刺療法,取關元、中極、足三里,采用毫針酌情補瀉法,留針30 min,每日1次。治療組囑患者取仰臥位,取足三里、三陰交、太溪、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溪行針刺燒山火法,即在患者呼氣時進針,先將針刺入應刺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氣后行捻轉補法,再將針刺入中 1/3(人部),得氣后行捻轉補法,然后將針刺入下1/3(地部),得氣后行捻轉補法,即慢慢地將針提到上1/3,如此反復操作3次,即將針緊按到地部留針,令針下有熱感為度。其余穴行平補平瀉法,留針30 min,每10 min行針1次,使針感上傳過膝甚至到達腹股部和會陰部者效果最佳。在患者吸氣時出針,出針時按壓針孔1 min,使針氣內留。在留針同時予以隔蔥灸法,取蔥白40 g,細鹽10 g,先將鹽填滿神闕穴(于臍窩正中)將蔥白搗亂如泥放置鹽上,再將自制的長約2 cm艾柱放于蔥白正中,點燃,待感覺皮膚灼痛時,用鑷子夾住除去,再換上新的艾柱,每次灸2~3壯。經治療1h后,觀察排尿情況,如無尿,間隔6 h再行第2次治療。每日1~2次,兩組均治療2 d。觀察兩組患者排尿情況。
1.3 療效標準 療效評定標準為筆者自擬。顯效:治療1 d內患者自行排尿且排出順暢。有效:治療2 d內患者尿液自主排出,但排尿欠順暢。無效:治療2 d后尿液仍無自主排出。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結果示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混合痔中醫學稱為翻花痔,為肛門墊下移合并內外痔靜脈叢同時曲張而成。臨床常采取手術治療,但術后容易出現尿潴留。本病屬于中醫學“癃閉”范疇。該病病位在膀胱。但多與肺、脾、腎、三焦有關,腎主水液而司二便,與膀胱相表里,腎氣化正常則開合有度,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謂“無陽則陰無以生”致膀胱氣化無權,而溺不出。由于手術耗傷氣血,導致氣血雙虧,氣損腎虧,血虛津液源泉不足,氣虛無力推動津液運行,腎虧則膀胱氣化失司,尿液不得外泄,導致尿液潴留膀胱。治以溫陽益氣,補腎利尿。取穴以經脈穴和遠端穴為主,因多數患者腹部脹滿針刺會有一定的風險,這樣即遵循取穴原則達到治療目的又安全可靠。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合穴,也是“四總穴”之一(肚腹三里留),還是足陽明胃經下合穴。膀胱為太陽腑,“合治內府”;膀胱失約,氣不得化,所藏津液不得出,此穴有利水作用;太溪穴為足少陰腎經之輸穴,亦為腎經原穴,具有溫腎壯陽之功;三陰交為三陰經交會穴,可調養足三陰經及其本臟;腎主水,腎虧則無力氣化行水,用此穴能溫補腎陽,助通調水道。燒山火法出自《針灸大全》,為針刺補法的綜合運用,具有補虛瀉實的作用,以往多以此法治療久患癱瘓、頑麻冷痹之類的慢性痼疾,筆者根據多年臨床經驗認為針刺足三里、三陰交和太溪穴運用燒山火法更能充分發揮其溫補腎陽補益脾腎之功,這樣使中氣得以溫補,脾胃之氣調,氣血生化有源。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是“四總穴”之一,以合谷治療少腹之病,符合中醫“下病上治”之原則。配以血海共奏行氣活血、通關利尿之功。神闕穴乃任脈穴位,位于臍中,又名氣舍,與沖、督、脾、胃等經脈相關,素有“臍通百脈”之說,故它能直通內臟,主要有調上、中、下三焦之氣的作用。蔥白,辛溫之品,具有散寒通陽利尿之功,“治小便不通,小腹脹痛”(《本事方》)。《本草綱目》記載,鹽能入腎,能防腐,出生于水里,性寒,寒能涼血,活血;有腥味,與血同味,有補血,活血的作用。艾灸是以燃燒的艾絨在體表皮膚熏灼的一種治療方法,在傳統針灸臨床中應用十分廣泛,現代醫學也從多方面證實灸療可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循環調節神經功能,促進與調整內分泌、呼吸、消化、生殖等系統功能的作用[2]。已有研究表明,除艾絨和間隔物的藥物作用,溫熱刺激在隔物灸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3]。針刺手法與灸法相結合意在加強振奮腎之氣化功能,使膀胱開合有度小便自利。綜上所述,采用針刺燒山火法配合隔蔥灸治療混合痔術后尿潴留,可收到直達病所、藥半功倍,無創無害的獨特臨床效果。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44.
[2]楊華元,劉堂義.艾灸療法的生物物理機制出探[J].中國針灸,1996,16(10):17.
[3]洪文學,蔡建紅,景軍.艾灸的熱輻射光譜特性研究[J].應用光學,2004,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