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宇
脊柱骨折是骨外科常見的疾病之一,以胸腰椎段骨折最為多見,常伴有脊髓損傷[1]。2006年8月-2010年9月筆者所在醫院對84例不穩定型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內固定系統治療,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8月-2010年9月筆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2例,女22例,年齡17~72歲,平均(39.2±10.2)歲。受傷原因:重物砸傷17例,高空墜落傷21例,交通事故傷38例,其他損傷8例。病程2~9 d。骨折部位:T1122例,T1227例,L119例,L211例,L35例。骨折分類:壓縮骨折23例,爆裂骨折46例,骨折脫位15例,均為不穩定型胸腰椎骨折。神經損傷程度根據Frankel分級:A級23例,B級19例,C級21例,D級15例,E級6例。所有患者均行CT或MRI檢查以了解骨折情況,42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椎管狹窄。
1.2 手術方法 對患者采取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俯臥位,取后正中切口切開皮膚,逐層進入,推開棘旁肌群,暴露受傷脊椎和上下相鄰節段的椎板、棘突、小關節和橫突起始部,達關節突外緣[2],清理椎板,確定進釘點。胸椎取上位椎體下關節突下緣與小關節中線交點的外下各1 mm處[3];腰椎為固定椎的上關節突外緣垂直延長線與橫突中軸水平線的交點[3]。定位點位于上關節突外緣的骨嵴外上方小凹處。在傷椎上下鄰近節段椎體兩側各定位點處進置入導針,依次完成打孔道、探釘道、擴孔等步驟,術中以C型臂X線檢查判斷導針位置及釘道情況,確定無不良情況后置入椎弓根螺釘。根據有無脊髓損傷和椎管狹窄決定是否進行椎管探查、減壓和骨折復位。對骨折脫位者,在傷椎前后復位的同時,還要注意考慮對傷椎側方的復位,盡可能恢復椎體高度。骨折復位后,固定各螺帽及橫連,留置引流管,逐層關閉切口。
1.3 術后處理 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同時應用神經營養藥物。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制定功能康復訓練計劃,指導患者執行,定期復查。
84例患者術后行X線檢查,顯示內固定位置良好,無定位錯誤,無椎弓根釘松動、滑脫,且無感染等并發癥發生。與術前X線檢查結果比較,椎體高度完全恢復者38例,基本恢復者29例,部分恢復者17例。所有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6個月~2年,平均14個月,神經功能恢復情況:A級5例,B級9例,C級11例,D級25例,E級34例。
脊柱骨折十分常見,約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胸腰椎段最為多見[1]。其引發原因主要為暴力,常見致傷原因包括重物砸傷、高空墜落傷、交通事故傷等。對于存在骨折并移位以及骨折合并神經系統損傷者常需采用手術治療,而對于胸腰段脊椎骨折,治療的目的主要是恢復胸腰段脊椎的正常序列和椎管容積,使受壓脊髓得到充分減壓,并提供可靠的固定[4]。近年來,隨著手術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椎弓根內固定系統治療胸腰椎骨折也日漸成熟,它不僅能夠實現上述目標,而且易于操作,術后并發癥少,越來越受到骨科醫生的重視,從而在此類疾病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
影響椎弓根內固定系統治療胸腰椎骨折成功與否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椎弓根內固定系統的選擇。目前,常用的椎弓根內固定系統包括椎弓根釘和釘棒連接裝置兩部分,種類包括RF、SF、AF和各種椎弓根釘棒系統等,各具不同特點。其中,RF和SF固定時操作相對復雜,而椎弓根釘棒系統價格相對較高。AF則因其操作簡便、固定可靠、經濟實惠而被廣泛應用于基層臨床實踐中。經過眾多學者研究表明[4-5],選擇內固定系統的種類應以操作是否便捷,術者使用熟練程度作為選擇依據,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各類手術的優勢。有報道稱,椎弓根內固定系統后路治療胸腰椎段脊椎骨折具有創傷小、解剖比較簡單、出血少、操作容易等優點[6]。決定手術成功與否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骨折定位及置釘位置和方式是否正確。術前應采用CT或MRI進行骨折定位,術中通過X線判斷置釘的位置、角度,術中充分暴露術野,嚴格把握進針位置的解剖關系,以保證椎弓根釘置入的安全性和穩固性,進而保證手術療效。此外,依據病情需要對患者進行椎管探查、減壓和骨折復位等處理措施,以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以及后遺癥的發生等等,這些都是保證手術成功,提高臨床療效的重要措施。
本研究對84例不穩定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實施椎弓根內固定系統進行治療,療效滿意,椎體高度獲得不同程度的恢復,且無椎弓根釘松動、脫落,無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經過6個月~2年的隨訪觀察,神經功能由術前的A級23例,B級19例,C級21例,D級15例,E級6例,恢復至術后A級5例,B級9例,C級11例,D級25例,E級34例,其應用價值值得肯定。
綜上所述,椎弓根內固定系統治療不穩定型胸腰椎骨折,具有解剖位置明確、手術簡單、易操作等優點,術后配合積極的神經功能康復訓練,能夠取得較滿意的臨床療效,具有臨床應用并推廣的價值。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01.
[2]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589-634.
[3]段偉燾,宋志勇,徐志英.椎弓根內固定系統治療胸腰椎不穩定性骨折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裝備,2007,4(6):46.
[4]謝松林,顧開宏,吳榮林,等.椎弓根系統治療胸腰椎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6,21(5):387-388.
[5]戴曉明,曾海濱,王金星,等.通用型脊柱內固定系統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脫位[J].實用醫學雜志,2007,23(8):1216.
[6]張亮,陳統一.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臨床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骨科學分冊)2003,24(2):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