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冉梅,張曉琳(指導),李鶴
(1.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在歷代中醫及有關記載中無乳腺瘤樣增生這個病名,現代醫學認為,它屬中醫學中“乳癖”范疇,高鏡庭《瘍科心得集》曰:“乳中結核,何不責陽明而不責肝,以陽明胃土,最畏肝木,肝氣有所不疏,胃見木之木之郁,惟恐來克。伏而不揚,肝氣不疏,而腫硬之形成……”,此名乳癖[1]。《外科醫案匯編》中“乳中結核,雖云肝病,其本在腎”,闡明了腎和沖任在乳癖發病學上的重要影響。隨著外科的發展,專著的增多,對乳癖的論述也多獨具篇章。而《瘡瘍經驗全書》及《外科圖說》中所寫“乳癖乃五六十歲老人多生此病”,指出了本病好發的年齡。清·鄒伍峰《外科真診》中云:“乳癖,乳房結核堅硬,始如錢大,漸大如桃如卵,皮色如常,遇寒作痛”。這類論述看起來接近現代醫學“乳腺瘤樣增生病”的范疇。本病的命名、臨床特征及病因病機,得到了較詳盡的論述。現代醫學認為,乳腺瘤樣增生主要是由周期性的激素紊亂和乳腺組織發生改變導致的,乳房是性激素的靶器官同時也是體內多種內分泌激素的靶器官,乳房的生長、發育及其各月經周期性變化和乳汁分泌等生理活動都與激素有密切的關系,當機體發生紊亂時,乳腺組織對激素的敏感性增高,便導致本病的發生[2]。
中醫學認為,本病主要與肝、脾、腎三臟關系最為密切,本病的發生還與情志、飲食、勞倦內傷等多方面因素有關。主要是沖任失調,痰凝氣滯,肝氣郁結所致。《景岳全書》指出:“肝腎不足及虛弱之人,多有積聚之病。”[3]乳房為陽明經所司,乳頭為厥陰經所屬,腎為先天之精,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注于沖任而主乎天癸;肝腎不足或腎氣不充,天癸枯竭,沖任二脈空虛,氣血運行不暢,沖任二脈與腎相并行,若腎虛,沖任失調,氣血郁結乳房,致乳房結塊而疼痛。肝主疏泄,肝氣宜疏暢而條達,若情志不暢,郁久傷肝,肝氣郁久化熱,灼津成痰;肝郁導致氣血周流失度,氣滯痰凝,血淤成塊,故乳房結塊[4]。乳頭屬肝,乳房屬胃,脾胃相表里,憂思過度,郁怒、情志內傷,肝脾氣逆,則導致氣血凝滯,脾傷則痰濁內生,經絡阻塞,結塊乳房而生乳癖[5]。
乳房的疼痛與月經、情志變化有關,腫塊呈圓形,質韌硬;腰膝酸軟或伴足跟疼痛,或月經周期紊亂等癥狀。中醫學認為,沖任二脈屬于肝腎,肝腎不足,氣血運行不暢,氣滯痰凝,痰郁互結,故致乳房結塊疼痛,治療應以調攝沖任,疏肝理氣解郁,化痰散結止痛等治療原則[5]。
王某某,女,48歲。2010年6月5日乳腺鉬靶片示:1)雙乳腺增生癥;2)右乳腺增生瘤化;3)建議手術病檢。癥狀表現為雙乳經前脹痛,近10天因情緒波動,乳房疼痛加重,伴有疲勞乏力,腰膝酸軟,煩躁易怒,月經后期7~10天,二便正常,睡眠欠佳,舌淡苔薄白,脈弦澀。查體:右乳外上象限1腫物,質韌,活動好,觸痛(+)。診斷:1)雙乳腺增生病;2)右乳腺瘤樣增生。治療原則:調攝沖任,疏肝理氣,化痰散結止痛。處方:木香10g,柴胡 10g,延胡索 15g,郁金 15g,枳殼10g,白芍 20g,當歸 10g,女貞子 10g,仙茅 10g,黃芪20g,夏枯草 15g,海藻 10g,黨參 20g,益母草 30g,雞內金15g,夜交藤20g,酸棗仁15g,7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溫服。二診:雙乳疼痛減輕,疲勞乏力有所緩解,睡眠好轉。查體:右乳外上象限1腫物,質韌,活動好,觸痛減輕,處方:上方減黨參、夜交藤,加白術15g,半夏10g,7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溫服。三診:患者自述雙乳無疼痛,無疲勞乏力,睡眠好轉,無煩躁易怒,腰膝酸軟有明顯的緩解,舌紅苔薄白,脈弦。查體:右乳外上象限1腫物明顯縮小,變軟,無觸痛。處方:柴胡 10g,延胡索 15g,郁金 15g,枳殼 10g,白芍 20g,當歸 10g,淫羊藿 10g,仙茅 10g,海藻 10g,益母草 30g,雞內金15g,莪術10g,白術15g,女貞子10g,菟絲子15g。7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溫服。四診:患者自述偶有疲勞,其他癥狀均消失。查體:腫物摸不清楚。處方:上方減莪術、枳殼。7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溫服。五診:患者自行拍乳腺鉬靶片示:瘤樣增生消失。患者要求再服7劑鞏固,1個月后隨訪病人,無復發。
張某某,女,32歲。2010年3月26日來我院就診,于當日拍乳腺鉬靶片示:1)雙乳增生癥伴左乳內瘤化;2)雙腋下淋巴結良性腫大伴左乳副乳。癥狀:雙乳月經前脹痛,近日因勞累加重,月經周期正常,伴痛經,經常疲勞乏力,睡眠欠佳,便秘,舌淡,苔薄白,脈弦細無力。診斷:雙乳增生癥伴左乳瘤樣增生。治療原則:疏肝理氣止痛,化痰散結,調攝沖任。處方:柴胡,延胡索,海藻,香附,木香,黃芪,黨參,仙茅,莪術,茯苓,夜交藤,合歡皮,白芍,益母草,女貞子,青皮,各1袋,(天江中藥)7劑,水沖服,每日1劑,早晚溫服。1周后患者來復診,上述癥狀有不同情況的減輕,治療原則同前,根據患者現有的癥狀處方如下:上方減合歡皮,木香,青皮,加陳皮,菟絲子,三棱。之后患者又復診3次,直到瘤樣增生完全消失為止。1個月、3個月各隨訪病人,無復發。
隨著都市生活的巨大壓力,人們經濟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本病的發病率有逐年提高的趨勢。方中:木香、柴胡、延胡索、郁金、青皮、白芍等疏肝理氣解郁;菟絲子、淫羊藿、仙茅、女貞子等滋養肝腎,調攝沖任,顧護先天;陳皮、茯苓、枳殼、半夏、海藻等化痰軟堅散結;當歸、莪術、三棱、益母草等養血活血,化瘀通絡;黃芪、白術、黨參等健脾益氣顧護后天使氣血生化有源,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夜交藤、酸棗仁、合歡皮等養心安神。張教授認為,臨證中應結合中醫的整體觀、辨證施治觀,用中藥綜合調理患者的內分泌紊亂,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功能,力爭一藥多用,配伍得當,可使患者在有效的時間內,療效到達最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復發,減少和防止乳腺癌的發生。
[1]宋愛莉,李湘奇,王瑩,等.乳腺病中醫特色診療[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19-22.
[2]楊素清,王玉璽.消核止痛飲對乳腺增生病性激素調節作用的臨床研究[J].中醫藥信息,2004,24(2):52 -54.
[3]張宏生,陳少卿.壯醫藥線治療乳腺增生病120例臨床療效觀察[J].柳州醫學,2009,22(4):222 -223.
[4]林毅,唐漢鈞.現代中醫乳房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63-182.
[5]蔣含嫣,陳述諍,王麗娜,等.自擬消癖湯治療氣滯血瘀痰凝型乳癖療效觀察[J].中醫藥學報,2009,37(2):57 -58.
[6]周君,潘立群.補腎調周法治療乳腺增生病的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07,34(1):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