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紅紅
(浙江省慈溪市第三人民醫院,浙江 慈溪 315324)
中風患者恢復期的中醫護理
倪紅紅
(浙江省慈溪市第三人民醫院,浙江 慈溪 315324)
目的 探討中風恢復期患者的中醫護理方法。方法 回顧性分析20例中風恢復期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本組患者入院時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為(42.80±14.34)分,出院時ADL評分為(56.80±17.44)分。結論運用傳統中醫理念,加強中風恢復期患者的中醫康復護理可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中風 恢復期 中醫護理
中風又名卒中,是以卒然暈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或不經昏仆而僅以?僻不遂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疾病。因起病急驟,變化迅速,與風性善行數變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風名之。本證與《傷寒論》所稱“中風”名同實異。本證發病率、病死率、病殘率均較高,是嚴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之一[1]。中風恢復期是指發病2周后或1個月至半年以內[2],是向后遺癥期過渡的時期,治療和護理同樣關鍵。隨著腦血管疾病的診斷、搶救和治療水平的提高,中風的治愈率有所增加,但仍有2/3以上患者殘留運動、言語功能障礙、心理或情感障礙及諸多并發癥。因此正確的功能訓練、日常生活訓練、語言功能訓練及心理康復護理均至關重要。中醫康復和護理對于中風患者的功能恢復具有一定優勢。我們對中風患者加強中醫護理和康復,收到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1月-2011年4月收治的中風恢復期患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42~67歲,其中40~50歲5例,51~60歲9例,61~70歲6例。
1.2 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定 ADL評定方法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評分[3]。 入院時 ADL 評分為(42.80±14.34)分。 出院時 ADL 評分為(56.80±17.44)分。
2.1 情志護理 中風患者發病急驟,往往突然倒下或突然行動不便,而恢復期的過程又比較漫長,患者易產生恐懼、焦慮、抑郁等情緒,多生憂思惱怒。憂思傷脾,惱怒傷肝。肝主疏泄,調理氣機。脾主肌肉四肢,為后天之本,因此情志失調會對患者帶來嚴重影響。這個時期護士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掌握患者的情志變化,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及時疏導不良情緒,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正確面對疾病,耐心接受治療??刹捎们橹鞠鄤俜ā⒁魄榀煼āl泄解郁法等方法進行護理。(1)情志相勝法。又稱情志制約法,是以五行相克為理論依據,用一種情志糾正另一種情志所致疾病的方法。即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喜勝悲、悲勝怒[4]。如護士可采取“喜勝悲”法,利用幽默、詼諧的語言、笑話以及聽相聲等促使出現好動、好笑、高興的欣喜狀態,從而使心情舒暢。(2)移情療法。又稱移情變氣療法或移情易性療法,就是讓患者把精神注意力,從疾病轉移至其他方面上去。這就要求護士要善于疏導,疏泄消極情緒,使之忘卻病痛,克服緊張、煩悶之感,保持愉悅歡欣的積極情緒,保持心神穩定,達到心理平衡。(3)發泄解郁法。發泄可使人壓抑和憂郁得以疏伸,情釋開懷,身心得舒。鼓勵患者自我調節,發泄抑情,化郁為暢?;颊呷缒軐⒉∏榛蛴魫灥那榫w向旁人傾訴,不僅對分析病情大有好處,本身也是一種心理疏泄??墒剐那榈靡允鏁?,為治療創造條件。
2.2 飲食護理 中風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因素體痰熱內盛、陰虛陽亢或氣虛虧虛,致使肺腑功能衰退。中醫素有“食治勝于藥治,藥補不如食補”之說,因此飲食護理尤為重要。中風患者的飲食宜限制膏粱厚味過量攝入,應以清淡素食為主。另外食物有氣味之偏,病有陰陽盛衰,故飲食療法要遵循:因人因病,辨證施食;因時因地,靈活選食;審證求因,協調配食等原則。首先要根據病情辨證用餐:痰多者要少食魚腥;肝陽上亢、肝火旺者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之品;再者因中風后,患者受納腐熟水谷的功能減弱,飲食過飽易造成食滯,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故飲食不宜過飽,宜少食多餐。其次,飲食宜清淡,不宜偏嗜,多食蔬菜、水果、蜂蜜等,保持大便通暢,以防腑氣不暢,影響氣機升降,而不利于患者康復。切忌暴飲暴食或偏嗜咸、辣。要做到“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要嚴格戒煙、戒酒,限制動物性脂肪、蛋黃和含糖食物,以免過量攝入。
2.3 康復護理 (1)肢體康復訓練。首先評估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程度,與患者及家屬一起討論,制定出適合患者的鍛煉計劃,教會患者及家屬正確的鍛煉方法及注意事項,督促指導和協助患者按計劃進行鍛煉。功能鍛煉不能操之過急,運動量以不引起疲勞為原則,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每日2次或3次,每次20~30min,配合穴位按摩。上肢應多做前臂、腕、指的伸展動作;下肢應多做伸屈、外展動作。出現自主運動后,以自主運動為主、被動運動為輔,由健肢帶動患肢,可根據自身情況選做腳踩木板、手指爬桿、手搓核桃等活動[5]。(2)語言康復訓練。語言功能的訓練越早越好。語言康復訓練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需要醫護患和家屬的共同努力。護士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鼓勵患者說話,盡量用語言表達要求。耐心糾正發音,由簡到繁。與患者對話時盡量簡短易懂、清楚、適當緩慢,并給患者充分的時間回答問題。當患者由于不能流暢表達意愿而急躁時,應予安慰并教其如何回答。對講話時出現單音、音調不正確、不連貫者,應加猜測并予以澄清,使患者知道他的講話已被聽懂,使之樂于接受反復矯正。教會患者做口腔操:噘嘴、鼓腮、齜牙、叩齒、彈舌,每個動作作5~10次,每天重復數次。教會患者練習發音[Pa/ta/ka/Ma],先單個發單,當患者能準確發音后,幾個連在一起重復,每日重復訓練多次,直到患者訓練好為止。(3)日常生活功能訓練。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訓練貫穿于患者每日的生活起居中,如吃飯、個人衛生、穿衣、洗漱、移動等,各種護理活動盡量從患側接近,鼓勵患者用患手,或用患手予以協助;指導其用編織、剪紙等訓練雙手的協同操作,用疊積木、書寫、擰螺絲、撿豆等,訓練手的精細活動。但要注意,所有的訓練活動均要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活動量應逐漸增加,不可冒進。
2.4 針灸推拿護理 中醫恢復期常見的辨證分型有3種:氣虛血瘀、陰虛陽亢、風痰瘀血痹阻脈絡。針灸治療的作用以醒腦開竅、滋補肝腎為主,疏通經絡為輔,每日1次,每次30min。同時配合推拿,效果更為顯著,可調節運動中樞興奮狀態,改變肌張力,能促使肢體功能恢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畸形。為了達到療效及避免意外發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為了正確取穴,便于操作,持久留針及防止針刺意外情況的發生,要指導患者選擇適當的體位。(2)針刺前要根據患者的體質強弱、形態胖瘦、病情虛實和針刺部位的不同,選擇長短、粗細適宜的針具。(3)針具要經高壓滅菌消毒,并做好穴位皮膚和操作人員的手指消毒,防止感染。(4)針刺要求得氣,患者自覺針刺部位有酸、脹、麻的感覺,并在得氣基礎上施行適當的刺激,才能獲得滿意的效果。(5)施術者要正確掌握針刺的補瀉手法。補法:進針快退針慢,插針重提針輕,針尖順經絡循行方向;出針快,急閉其穴。瀉法與補法相反。
通過對20例中風恢復期患者的護理過程,筆者體會到:全程護理干預,從中醫整體觀念出發,運用“三分治療,七分調理”,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能夠直接影響中風恢復期患者的遵醫行為。及早進行康復訓練,系統地安全管理,隨時跟進的康復知識指導,幫助患者及家屬積極參與康復過程,從而減輕恐懼心理,提高生活質量,有效預防并發癥,減少中風的發生。對中風患者的護理既要細心,又要耐心。護理的任務,一是輔助患者料理生活,二是幫助患者進行功能訓練或輔助康復治療。護理人員必須有高尚的醫德和戰勝疾病的信心,才能協助患者早日康復。中風患者要達到完全康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患者、陪護、醫護同力合作,針藥并用,適當飲食,良好的情志,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為了使病人肢體早日康復,要根據個體功能障礙的程度,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鍛煉計劃,在活動過程中,不斷糾正不正確的姿勢,才能達到預想效果。
[1]孫同效.中醫學[M].四川: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274。
[2]田德祿,蔡淦.中醫內科學[M].上 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6:297.
[3]卓大宏.中國康復醫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146-147.
[4]賈春華.中醫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3.
[5]孫秋華,李建美.中醫護理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266-267.
R248.1
B
1004-745X(2012)02-0335-03
201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