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春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分院,廣東 廣州 510370)
急診患者的特點及心理護理
張曉春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分院,廣東 廣州 510370)
急診患者 特點 心理護理
急診醫療服務是指醫護人員對急危重癥患者實施及時有效的接診分診、診斷和處置的醫療服務行為和活動。急診服務質量的高低代表著—個醫院的整體醫療服務水平,其重要任務是保證及時、迅速、準確地診斷和有效地搶救急危重癥患者。
1.1 急診醫療服務的特點 急診醫療服務同一般醫療服務相比,具有隨機性強、時間性強、主動性強的特點。(1)隨機性強。急診醫療服務的對象一般都具有病情急劇、危重、復雜、難度大的等特點,且就診時間、人數、病種、病情都難以預料。(2)時間性強。對急診患者,搶救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醫護人員應爭分奪秒、全力以赴搶救。(3)主動性強。急診的醫務人員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并根據病情及時主動地采取有效措施。
2.1 急診患者發病突然,病情復雜危重,且變化快,往往涉及多系統、多器官同時發病,需要給予緊急處理。
2.2 急診牽涉的范圍廣泛,包括內外婦兒等多個學科,對急危重癥患者應按照病情嚴重程度和復雜情況搶救,如一般搶救由有關科室急診醫師和當班護士負責,遇有大批急診患者和嚴重復合傷情況時,應通知院醫務、護理等職能科室和總值班、主管院領導,由醫院統一組織相關科室醫護人員共同搶救。
2.3 患者來自不同的社會環境、從事不同的職業,各人的性格愛好、習慣和心理需要不同,對疾病的態度和認識也有差異,同一種疾病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也有不同的心理反應。因此醫護人員不但要有嫻熟的診療技術,高度負責的責任感,同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不同的心理護理,幫助患者緩解心理沖突,減輕精神痛苦。醫護人員要有嫻熟的診療技術,盡量避免消極暗示,尤其是來自家屬、病友方面的消極暗示,使患者能夠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2.4 由于病情危重,患者和家屬多存在緊張、恐懼焦慮、悲觀、憂郁和求生心理,甚至憤怒。
急診科的護理人員必須掌握、運用護理心理學知識,使患者樹起良好心理狀態,配臺治療和護理,提高急診搶救成功率。
3.1 人文關懷對于急診患者尤為重要 醫護人員不僅要為患者解除疾病痛苦,更應該理解其心理。真誠的關注患者的感受和脆弱的情緒,給予精神上的呵護、心理上的寬慰和行為方式上的指導,給予足夠的尊重和同情,尋求與他們情感上的共鳴,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盡量滿足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讓患者感受到整個護理過程充滿人性的溫暖,從而修復創傷的心靈,獲得肉體和心靈上的康復,以達到“以人為本、患者至上、真誠關愛”的護理服務目標。
3.2 使患者感到醫護人員可親 急診患者大都求醫心切,一旦進入醫院,頓有絕路逢生之感。這時,醫護人員應當做到緊張而又熱情地接診,親切而又耐心地詢問,悉心體貼關懷周到,使之感到在危難之時遇到了救命的親人。
3.3 使患者感到醫護人員可信 醫護人員嫻熟的醫療操作技術和嚴謹的工作作風,不僅是贏得時間使之轉危為安的保證,同時對患者來說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
3.4 使患者感到安全 醫護人員的醫德和技術是患者獲得安全感的基礎。為了幫助患者緩解心理沖突,減輕精神痛苦,醫護人員不僅要有嫻熟的診療技術,還要盡量避免消極暗示,這種醫患關系,對搶救過程能否順利進行有極大的影響,也直接影響著急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和治療效果。
3.5 個性化的護理 由于急診涉及的范圍廣泛,往往伴有多學科的情況,因此護士除根據患者的病情做好治療和護理工作之外,還要針對患者進行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根據筆者多年的臨床觀察和護理經驗,現就幾種常見情況簡如敘下。(1)創傷患者。急性創傷患者絕大多數是突發事件的受害者,諸如交通事故、打架斗毆和自然災害等。在沒有任何精神準備下突然受到外界的強烈打擊,以及創傷過程中的驚嚇,容易產生恐懼不安和憤怒等不良情緒。患者往言辭激烈、不易配合診治[4]。護理人員應當給予同情和體恤,對他們轉移到醫療環節上來的過激情緒要給予容忍和理解,一般不予以計較和指責。在做好傷口處理和術前準備等護理過程中要注意傾聽他們的陳述,針對他們最為憤恨不平的焦點進行安慰和勸解,使其過激情緒得到宣泄,減輕心理壓抑,主動配合醫護診治[5]。(2)腹痛患者。急腹癥患者發病急、疼痛劇烈、病情重、病程短、后果嚴重,如不及時診治,將危及生命。這類患者來到醫院,往往不知所措,大多數顯出焦慮,急燥,恐懼不安的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多方關懷、安慰[2]。因腹痛劇烈,難以忍受而迫切要求止痛。這時我們就應該耐心向患者說明不能隨便使用止痛藥的原因,告之醫生正在積極為他診斷治療,鼓勵其堅持片刻,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積極配合醫務人員診治。(3)服毒患者。服毒患者大多很消極,對生活失卻了信心,故對一般的勸說無動于衷,拒絕交談,拒絕洗胃等必要的醫療措施[1]。對于這類患者應讓家屬或當事人回避,使患者接受洗胃及其他治療護理措施;虛榮心理者服毒是一時沖動所致,服毒后雖巳后悔,但出于面子而拒絕治療。這時有必要讓同事和朋友給予勸告,醫務人員可采取半強制手段進行進行各種治療,并給予各種勸慰。搶救成功后患者仍會有悔恨、恐懼、焦慮彷徨等心理狀態,有的還想自殺,一死了之。家屬及同事也可能會出現怨恨、嫌棄等不良表現,此時心理康復非常重要。因此要加強心理護理,給予同情、關心和安慰,勸其正確對待所遇到的問題,正視和珍惜生命最終配合治療。同時做好患者家屬的工作,進行勸說和解釋,消除矛盾,使家屬和患者之間互相諒解。避免新的刺激;還有的患者因為誤服藥物而中毒,在做好患者和家屬心理護理的同時,還要告訴患者和家屬藥物的放置和保存的注意事項。(4)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是內科常見的危急重癥之一,在治療上必須分秒必爭,在護理是必須密切配合。絕大多數患者在急性出血時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懼緊張,特別是見到自己嘔出的大量血液更容易產生恐懼悲觀心理,往往對治療失去信心,不愿與醫護人員配合,有的表現精神抑郁,有的表現脾氣暴躁、挑剔、易怒等,因此,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和心理安慰十分重要,使之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主動配合治療護理。(5)心血管疾病。部分患者因對疾病缺乏正確認識,表現為精神極度緊張、恐懼,擔心搶救不及時而死亡,這時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態度要和藹;檢查治療要及時,護理要周到。給予恰當的心理疏導,健康宣教工作,讓患者了解疾病的有關知識和治療措施,解除患者疑慮,穩定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急診患者病情多危重復雜,要求急診科護士不僅要具備熟練的基本功和訓練有素的操作技能,全面的護理理論知識,還應具備人際溝通能力,掌握各種急癥患者的心理特點,通過勸告、啟發、誘導、暗示等方法[3],因病因人而異地做好耐心細致的心理護理工作,調動患者內在的心理因素,增強急診護理效果,提高醫療質量,以利于患者身心健康,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1]王梓凌.服毒自殺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華醫學論壇,2003,10(4):224.
[2]杜召云.護理心理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6:228.
[3]陶鳳芹.急診患者的心理護理[J].臨床護理,2007:201.
[4]崔立敏.骨科急診患者的心理護理[J].時珍國醫國藥,2007,18(5):1259.
[5]韋翠英.500例夜間急診病人的心理護理[J].廣西醫學,2000,22(5):1107.
R473.5
B
1004-745X(2012)02-0337-02
201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