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生
(衡陽市農業局,湖南衡陽421001)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推進,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而農產品需求卻日益增長,客觀現實迫使農業生產必須由傳統方式向現代化方式轉變,在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長期不變的大背景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方式,尋求解決農業生產方式轉變過程中的瓶頸問題。耒陽市洲陂鄉結合本地實際,探索出以行政村民小組為單位,整建制分區土地流轉的做法,符合國家的政策法規,較好地統一了國家大局利益和局部農民的個人利益,有利經營管理,有利機械作業,能引導勞動力合理分流,增強轉包經營者投入信心,促進農業生產轉型發展,值得總結完善,借鑒推廣。
耒陽市洲陂鄉探索的整建制分區土地(經營權)流轉法,即“洲陂模式”的核心內容是:由鄉政府組織協調,以行政村民小組為單位,穩定原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土地承包權及其有關國家政策性補貼不變,在充分民主并統一思想的基礎之上,首先,把組內農戶所有責任田的經營權全部流轉出來,由組長總攬負責,流轉年限3~5年,流轉費多少由村民小組全體農戶民主討論決定(一般為每公頃每年1 500元左右,由轉包農戶以現金支付或物資抵付);然后,依據自然灌溉、方便管理、土壤肥力等條件,民主討論將田塊劃分為四個功能區域,即集中育秧區、自給口糧區、種糧大戶區和其他作物區;再按區域對其經營權進行分包轉包,簽訂合同,到人到戶,明確各方權利義務。
集中育秧區。在最適宜育秧的地方,按占全部水稻面積10%左右的比例劃定,由水稻種植農戶按面積比例分攤轉包,所有水稻農戶的早晚稻秧苗都集中在該區域培育,分戶或統一管理。
自給口糧區。在村民小組內,凡自己想種點糧食自己吃,但又不愿意多種的農戶,則在旱澇保收、土壤肥水較好的區域,按家庭總人口人平不超過200 m2的面積進行分包,要求必須種植雙季稻,并及時繳納土地經營權流轉費,否則收歸集體再重新分包。
種糧大戶區。除集中育秧區、自給口糧區和其他作物區外所剩下的全部稻田,由愿意種較多田的大戶分包,要求都必須種植雙季稻,如果在村民小組內有多人爭著分包種植,則按方便布局管理和耕作灌溉等原則,分為相應片數抓鬮或競標分包到人,如果有剩余面積或沒有人愿意分包種植,則由組長負責向臨村臨組或外來業主分包轉包,并及時繳納土地經營權流轉費,否則收歸集體再重新轉包。
其他作物區。指自然條件只能滿足種植一季水稻或旱糧的稻田、高岸田、二排田及個別在不影響其他三個功能區分區和管理的前提下的經濟作物丘塊等在內的區域,由農戶自愿或參照種糧大戶區的方法進行分包轉包。要求必須種植一季水稻或旱糧或經濟作物,決不能拋荒,并及時繳納土地經營權流轉費,否則收歸集體再重新轉包。
(1)依法依規流轉,管理規范。一是穩定了原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土地承包權長期不變,并按原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土地承包面積發放國家有關政策性補貼,也使農民吃下了定心丸。二是堅持了土地經營權流轉的依法、自愿、有償原則。《中共中央關于做好農戶承包地使用權流轉工作的通知》和《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均有明確的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可在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基礎上規范有序流轉。“洲陂模式”中,強調在充分民主并統一思想的基礎之上對經營權進行流轉,是否轉包,轉包多少,由農戶自己決定,流轉費多少由村民小組全體農戶民主討論決定,由轉包農戶以現金支付或物資抵付,這些關鍵環節均堅持了依法、自愿、有償原則。三是管理規范。依法按規定程序簽訂合同,到人到戶,明確各方權利義務,使各方權利義務都能得到保障,并且流轉年限為3~5年,到期可以繼續流轉或進行再分包轉包,既讓轉包農戶有較長的穩定經營年限,又消除了外出務工人員擔心把土地經營權流轉出去后,自己想回來種田時又沒有田種的后顧之憂。
(2)較好地統一了國家大局利益和局部農民的個人利益。在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全過程中,始終把種植雙季稻、決不能拋荒并及時繳納土地經營權流轉費,作為獲得轉包土地經營權的必備條件,同時,在充分民主的基礎之上,因地制宜,依據自然灌溉、方便管理、土壤肥力等條件,將全部田塊劃分為四個功能區域,是否種田,種多少田都由農戶自己決定。既從機制和源頭上著手解決耕地拋荒問題,強調了堅決杜絕耕地拋荒,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局意識,也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人人平等的公平、民主決策意識,實現了國家大局利益和局部農民個人利益的統一。
(3)有利經營管理,有利機械作業。目前,雖然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各種不同的土地流轉方式,但大多都遇到了一個共同的難題,就是散戶經營的田塊夾雜在大戶的田塊之中,管理作業受到諸多限制,大戶經營的田塊分散不連片,管理作業難度大,成本高。“洲陂模式”因地制宜,依據自然灌溉、方便管理、土壤肥力等條件,將全部田塊劃分為四個功能區域,最大限度地解決了這一難題,特別有利于機械作業、肥水管理、病蟲防治及其他農事活動。
(4)能引導勞動力合理分流,增強轉包經營者投入信心,促進農業生產轉型發展,培育出新一代農民。一是引導勞動力合理分流。土地(經營權)流轉后,外出務工人員可一心務工,再不需要因為種植責任田影響務工收入,還可獲得土地(經營權)流轉費收入,在家種田的勞動力則可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適度規模種植,實現規模效益,也可一心一意把田種好。二是能增強轉包經營者投入信心。土地(經營權)流轉年限為3~5年,到期還可以繼續轉包,讓轉包農戶有較長的穩定經營年限,這種相對穩定的流轉機制使轉包者能有一個較長遠的經營管理規劃,也就能夠下定決心增加投入,維護好基礎設施,添置機械設備,改善生產手段,從而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經濟效益,提高種田積極性,實現不拋荒、種得好、效益高的良性循環。三是能促進農業生產轉型發展,培育出新一代農民。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推進,幾乎都是老弱婦小留守農村,以傳統方式進行農業生產,已凸顯勞動力嚴重不足。筆者認為,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推進,今后將是在工業反哺農業的大政策背景下,以“組織專業化分工、適度規模化經營、全程機械化作業、現代企業化管理”的形式開展農業生產,“洲陂模式”較好地解讀了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政策依據,較好地統一了國家大局利益和局部農民的個人利益,較好地理順了務工致富與保留土地承包權、規模經營與土地分散不連片、增加投入與投資回收慢等關系和矛盾,定能促進農業生產由傳統方式向現代化方式轉型發展,加快轉型進程,引導并培育出新一代的農民。
一是鄉村干部要認真負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煩,要深入村組,指導實施,解決具體問題,并且要及時總結成功經驗,現身說法就地推廣。
二是一定要實事求是,公平公正。土地(經營權)流轉工作與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一定要從村組實際出發,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做到科學合理,切實可行。
三是堅持循序漸進,決不能搞一刀切。土地(經營權)流轉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難度大,風險高,鄉村干部的工作一定要做深做實做細,切實做到宣傳發動到位,調解糾紛到位,流轉手續到位,履約執行到位,條件成熟一個組就推進一個組,條件不成熟的,決不能搞行政命令,決不能搞一刀切。
四是在改革中創新,在創新中改革。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洲陂模式”在大范圍借鑒推廣,將對農業生產經營帶來深遠影響,一方面,要充分解放思想,勇于改革現有生產方式,同時要在改革過程中敢于創新,使土地(經營權)流轉更趨科學合理,更切合當地實際。
洲陂鄉轄12個行政村,10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 725人,水田面積950 hm2。2011年下半年,洲陂鄉黨委、政府經過反復調研,提出“洲陂模式”這一土地(經營權)流轉設想,并首先在洲陂村12組開展試點,由于該組沒有農戶種植其他作物,所以,該組的10 hm2水田被劃分為“集中育秧區”、“自給口糧區”和“種糧大戶區”三個功能區,鄭美光、楊啟河等13戶分包了2 hm2的“自給口糧區”,除去1 hm2的“集中育秧區”,剩下的7 hm2水田由4個種糧大戶分包。由于這一做法既符合國家的政策法規,也確保了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很快,這一土地流轉模式在全鄉順利推廣。截至2012年春耕前,全鄉完成土地流轉900 hm2,占該鄉水田總面積的94.7%,產生轉包3.3 hm2以上水田的種糧大戶110人,轉包1.3~2 hm2水田的種糧大戶160人。由于流轉后的田塊方便機械作業、肥水管理、病蟲防治及其他農事活動,也按照自己的意愿實現了適度規模經營,所以2012年轉包農戶按照鄉黨委、政府的要求,全都種植了雙季稻,豐收在望。
[1]黃延信,張海華,李偉毅,等.農村土地流轉狀況調查與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11,(5):4-9.
[2]劉衛柏,李 中.新時期農村土地流轉模式的運行績效與對策[J].經濟地理,2011,(2):300 -304.
[3]楊德才.議我國農村土地流轉模式及其選擇[J].當代經濟研究,2005,(1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