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沁
(云南省普洱市中醫醫院,665000)
圍絕經期綜合征是指婦女在絕經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內分泌變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軀體和精神心理癥狀。表現為月經紊亂、烘熱面赤、潮熱汗出、煩躁易怒、情志異常等。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醫學發展的趨勢由治病轉向為預防疾病,維持和促進健康以及人們對生活質量的更高追求,中醫“治未病”的理念及其應用顯得尤為重要。在婦科門診,護理人員應用“治未病”理論來指導絕經綜合征患者進行心理調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開展衛生宣教:在婦科門診設立圍絕經期婦女咨詢室,運用解釋、鼓勵、說服等方法使護理對象及家屬理解并相信圍絕經期是正常生理過程,對健康影響不大,此為機體內分泌失調的過渡時期,待平衡重新建立后,癥狀會自動緩解消失。通過耐心解答,使患者消除無謂的恐懼和焦慮,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對待絕經期的到來。
心理調適:隨著身份、社會地位的改變再加之生理上的變化,處于圍絕經期的婦女大多都存在著程度不等的心理問題。焦慮、煩躁等精神、神經癥狀也是絕經綜合征的重要臨床癥狀。此時護理人員要積極通過咨詢門診針對各種心理問題給予心理上的調適,加強溝通和交流,耐心傾聽患者心聲,對她們的不良情緒反應表示充分的理解和關心。充分了解其家庭、社會關系、文化程度、生活習慣、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咨詢和行為治療,指導病人增強自我保健能力。同時使圍絕經期婦女避免精神壓抑或受到強烈的精神刺激,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調整生活方式:指導病人重新設計生活目標,培養新的興趣。合理安排日常活動,做到起居、飲食有規律,既要保持和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營養,注意平衡膳食,攝取足夠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又要去除不良的不適合自己的生活習慣,例如飲食無節制、嗜煙酗酒等不健康行為。鼓勵病人堅持力所能及的勞動和體育鍛煉,因為體育活動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環,使人精神爽朗,是縮短圍絕經期、減輕各種不適癥狀的有效方法,也是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的重要方法。散步、慢跑等均可使機體達到最大氧氣攝取量。
及早修理,再振根基:著名醫家張景岳提出了“人到中年左右,當大為修理一番,則再振根基”的養生學說。中年婦女肩負事業、家庭的重任,同時生理功能逐漸衰退,處于“多事之秋”。此時女性應當注意養生保健,重視固本培根,未病先防。成都中醫藥大學譚萬信教授等根據中醫學對女性生長發育規律的認識,主張防治絕經綜合征應從“五七”、“六七”開始,以補益陽明為主。認為改善陽明經氣不足的絕經過渡期特殊病理生理內環境是延緩女性生殖軸機能減退、防治該期疾病的治本措施[1]。
對于確實因性激素水平降低引起明顯癥狀者,宜在醫生指導下用性激素治療,以達到有效控制癥狀的目的。門診護士應將用藥目的、用藥量、用藥方法,可能出現的反應及有關注意事項詳盡告訴護理對象。但考慮到現代醫學對絕經綜合征的治療雖療效肯定,但副作用明顯,應用有一定局限性,我們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和特色,立足于整體,通過調節臟腑功能,達到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目的。同時積極利用針灸、推拿、氣功、導引等中醫的其他治療手段,綜合治療,使患者及早擺脫病痛。
門診護士要教育患者,使其充分認識到圍絕經期是一個生理階段,將會持續幾年甚至更長時間,而且絕經綜合征癥狀復雜多變,很容易受到環境、心理等多方面的影響而反復。因此,在癥狀緩解后要繼續調整飲食結構和適當增加活動,保證充足睡眠,注意個人衛生及定期檢查,防止絕經期癥狀反復和其他婦科疾病特別是婦科腫瘤的發生。
綜上所述,絕經綜合征是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只要我們在護理工作中讓患者對該病有一個全面地認識,用“治未病”的思想教育廣大中年婦女,使她們做到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和防止癥狀反復,掌握相應的衛生保健知識,讓患者調適心理、調整生活方式等,從而減輕圍絕經期癥狀,較快地平安度過這一特殊時期。
[1]張英杰,伍學珍,譚萬信 .淺談中醫藥防治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特色與優勢 .中醫雜志,2007,48(9):86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