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雪梅 劉秀玲 付祥龍邱 雁 余利忠 盧慶芳
(1.山東省棗莊市皮膚病性病防治院,277500 2.山東省日照市皮膚病防治所 3.山東省棗莊市科技職業學院)
神經性皮炎又名慢性單純性苔蘚,是一種以陣發性劇癢及皮膚苔蘚樣變為特征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病情反復,瘙癢明顯,臨床上易泛發全身,引起泛發性神經性皮炎。治療較困難,傳統治療方法較多,現代醫學認為該病與神經精神因素明顯相關,心理社會因素在本病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本科于2010年1月~2011年9月對58例泛發性神經性皮炎(GND)患者采用心理干預聯合苦參湯藥浴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58例GND患者均為本科門診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泛發性神經性皮炎診斷標準[1],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齡19~68歲,平均45.19歲;病程1個月~15年,平均5.3年。將入選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9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程等方面均具可比性。
排除標準:妊娠或準備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合并嚴重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原發性疾病、精神疾病患者;對藥物成分過敏者;治療前3個月使用過長效糖皮質激素注射劑,近2周內口服過糖皮質激素,近1周內使用過抗組胺類藥物或外用糖皮質激素制劑者;未按時復診、自動終止治療的病例。
對照組:采用苦參湯(苦參30g,蛇床子30g,百部30g,白鮮皮20g,黃柏15g,敗醬草15g,川花椒12g,荊芥12g,白礬9g)水煎藥浴治療,水溫(36℃~37℃),時間(20~30min),2天1次。局部外用中藥制劑蜈黛軟膏(清華紫光古漢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每日2次。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同時給予患者心理干預治療,加強心理護理和疏導。療程均為28天,在治療前及治療7、14、28天后評估療效并記錄。
療效判定標準:所有患者每周觀察治療情況和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在治療第1、2、4周分別對皮損的面積、瘙癢程度、苔蘚樣變程度進行評分,記錄觀察指標的變化。根據治療前后的癥狀、體征改善程度,計算療效指數,評定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4級。療效指數 =(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痊愈為癥狀、體征基本消退,療效指數≥90%;顯效為癥狀、體征明顯減輕,療效指數60%~89%;有效為癥狀、體征改善,療效指數20%~59%;無效為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療效指數 <20%。顯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 )/病例總數×100%;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病例總數×100%。
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29例,痊愈15例,顯效8例,有效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55%;對照組29例,痊愈4例,顯效7例,有效1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72.41%。兩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不良反應:4例出現局部不良反應,表現為灼熱感、干燥或輕微刺痛,持續2~5天消失,不影響繼續治療。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頑固性皮膚病,是典型的身心疾病之一。GND患者尤感奇癢難忍,不同程度地影響睡眠和工作。此病的病因雖還不十分清楚,但與神經精神因素有明顯的關系。在我國,不良情緒作為神經性皮炎發病的重要因素已被廣泛認同,劇烈的瘙癢不可避免地會誘發一系列精神癥狀,根據臨床觀察,多數患者有頭暈、失眠、煩躁易怒、焦慮不安等神經衰弱癥狀,另外還有悲觀失望、興趣減退、易激惹、緊張恐懼、體重改變、心慌、疼痛、呼吸不暢、便秘、食欲改變等[2]。
Wrong[3]曾指出皮膚不僅是人體的保護器官,還是一個表達憤怒、恐懼、羞愧等的情緒器官。情緒緊張,大腦皮質功能紊亂,促發神經內分泌失調,體內某些物質如兒茶酚胺、乙酰膽堿、組織胺被釋放[4],這些活性介質作用于皮膚可引起瘙癢。大腦和皮膚發育于同一胚層,即外胚層,在生命的整個過程中,精神與皮膚相互影響,神經系統通過心理—神經—免疫—內分泌機制影響皮膚狀態[5]。心理因素可引起神經免疫變化,使中樞神經興奮和抑制功能失調,導致癢覺調節機制發生紊亂,引起中樞癢覺。顧氏[6]曾研究124例神經性皮炎患者,發現83.16%患者屬A型性格,易于焦慮和抑郁。如果不能改善這種心理狀態,就會使皮膚瘙癢而搔抓,從而使GND患者越癢越抓、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加重臨床癥狀,并直接導致治療困難、易反復。因此,使患者保持心情開朗,情緒穩定,能有效地減輕瘙癢感及降低搔抓頻率。
另外,瘙癢還與注意力明顯相關。神經性皮炎患者大多數在夜間時感覺瘙癢明顯,這與注意力集中有關。因此,分散注意力對減輕瘙癢感及避免搔抓非常重要。
我們采用苦參湯藥浴,清熱利濕、祛風止癢。藥浴是皮膚病治療的一種重要輔助方法,有清潔、溫熱及藥物作用,水溫36℃~37℃具有良好的鎮靜、止癢、安撫作用。且操作簡單,易于家庭使用,突出中醫治療優勢。
蜈黛軟膏具有抗炎抑菌、殺蟲止癢、祛風燥濕、清熱解毒、調節免疫功能作用。由于是純天然中藥,不含激素,不良反應輕。
我們在以上治療的同時,治療組給予相應的心理干預治療:①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讓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宣泄;②主動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人生經歷及對生活有重大影響的事件;③給予進一步的心理疏導,以解除病人緊張、憂慮、抑郁等情緒,讓患者正確對待生活中發生的心理應激事件,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從心理上減少癢覺的產生,降低癢感,提高治愈率;④讓患者樹立正確認識疾病的態度,消除對疾病的過分擔憂,更自信、更主動地配合治療;⑤勸導患者改變過分緊張的生活方式,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同時避免用熱水、鹽水等燙洗,不進食刺激性食物。瘙癢時可用指腹或棉簽輕輕拍打皮膚或戴手套,以免搔抓引起皮膚感染或癥狀加重;⑥瘙癢時轉移注意力,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鼓勵患者多參加一些健康娛樂活動,放松精神、心胸開闊,癢感便自然消失。
本研究也提示皮膚科醫師在藥物治療疾病的同時,應正確評價心理、社會因素對疾病的影響,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不但可以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更有助于提高療效,減少復發。
但由于樣本偏少,缺乏嚴謹科研設計,觀察時間短,還需要長期觀察遠期療效,并需進一步論證其療效。
通過臨床研究表明,應用心理干預聯合苦參湯藥浴治療泛發性神經性皮炎可顯著提高療效,且患者易于接受,依從性好,價格便宜,安全有效,標本兼治,值得推廣應用。
[1]趙辨 .臨床皮膚病學 .第3版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0.
[2]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34-40.
[3]Domonkos An.Andrews’diseases of the skin.Saunders Philadelphia,1971:66.
[4]何權瀛,張素,任秀玲 .支氣管哮喘患者心理狀態調查 .醫學與哲學,1988,5:49.
[5]Shenefelt PD.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in them an agement of common skin conditions.Psychology Research and Behavior Management,2010,25(3):51-63.
[6]顧偉程.124例神經性皮炎患者性格特征調查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1990,4(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