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哲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湖北 武漢430030)
多汗癥是因調節汗腺的交感神經系統過度亢進而致汗腺分泌過多。表現為全身(泛發性多汗癥)或局部(局限性多汗癥)異常,出汗過多。多汗癥可見于西醫多種疾病及傳染病中,而且可成為患者的主要癥狀。如甲亢、低血糖、各種原因引起的虛脫、風濕熱、結核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包括更年期綜合征、神經官能癥)、各種癌癥等疾病中。繼發性多汗癥及時治療原發性疾病即汗止,如低血糖、甲亢、虛脫。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各種癌癥以及原因不明的多汗癥遷延不愈。西醫學對多汗癥的治療一般是針對交感神經系統進行,利用外科手術結扎交感神經,消除交感神經對汗腺的調節功能。筆者采用中藥治療多汗癥患者53例,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本組53例均為門診患者。男8例,女45例;年齡30~65歲,平均50歲;出現多汗1個月~3年。其病種:植物神經功能紊亂43例,肺癌骨轉移1例,胃癌3例,原因不明者6例。按出汗程度可分為輕、中、重度。輕者汗出較平時增多,片刻消失,不濕衣服;中度可見頭頸部汗水流出,可將內衣輕微打濕;重則汗出如珠,內衣濕透。
以龍牡桂枝湯、玉屏風散、牡蠣散、二至丸為基礎方加減,即:桂枝10g,白芍15g,甘草6g,生姜3片,大棗12枚,煅龍骨30g,煅牡蠣30g,黃芪15g,白術10g,防風20g,浮小麥20g,麻黃根15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如果汗多者可加五味子15g,五倍子15g;癌癥患者加人參15g,黃芪加重到50g。此方每日1劑,早晚分服,聯用3劑(即服用3天),停服2天,再服3劑,共服6劑。
療效評定標準:治愈:汗出如常人。顯效:經治療出汗程度降低,但偶有汗出。無效:經治療汗出程度無改善。
結果:治愈50例,顯效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8.1%。
中醫學認為,汗癥是指人體陰陽失調,營衛不和,腠理開合不利而引起汗液不能內守而外泄的病證。衛氣的功能主要是:護衛肌表,抗御外邪入侵;控制汗孔的開合,調節體溫;溫煦臟腑,潤澤皮毛等。所以衛氣有固護津液、不使妄泄的作用。營衛不和,風邪侵襲表虛之體故汗出。桂枝湯不失為治表虛證、調和營衛之良方。“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桂枝散風寒以解肌表;白芍斂陰和營,使桂枝辛散而不致傷陰,二藥同用,一散一收,調和營衛;佐以生姜、大棗、甘草和中;煅龍骨、牡蠣入其中,補正不斂邪,潛陰澀汗,更助固表之力。肺主氣屬衛,肺氣不足,肌表疏松,腠理不固而汗自出?!蹲C治準繩·自汗》中說:“或肺氣微弱,不能宣行榮衛而津脫者”,治則以益氣固表,是汗癥不可少的治療方案。方選玉屏風散,生黃芪益氣固表止汗,《古今名醫方論》中柯琴曰:“黃芪能補三焦而實衛,為玄府御風之關鍵,且無汗能發,有汗能止,功同桂枝”。白術健脾化濕,防風走表而助黃芪固表止汗。方中加入牡蠣散,麻黃根止汗,合主藥益心氣而斂汗固表;浮小麥養心陰,清心熱;女貞子、旱蓮草滋陰養血。諸藥合用,增強益氣固表、斂陰止汗功效,使氣陰得養,汗止而神定,表固而正氣復。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桂枝湯對汗腺分泌有雙向調節作用;牡蠣散止汗、增強免疫、促進物質代謝;玉屏風散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治療原發性多汗癥。二至丸有免疫調節作用、抗衰老作用,可增強體質。四方合用驗之臨床,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