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定玉
(重慶市中醫院,重慶 400021)
膽腸吻合術是膽管因結石梗阻、瘢痕狹窄、腫瘤等原因引起阻塞時,外科醫師常常將阻塞部位近側的膽管和腸道直接連接,使膽汁能經過這個接口直接流到腸內。膽腸吻合術后易發生膽道感染,反復膽道感染、膽汁淤積易引起肝功損害,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出現黃疸。筆者近日使用中醫藥成功治療1例膽腸吻合術后黃疸患者,報告如下。
黃某,女性,66歲,退休教師。因身黃、尿黃、腹脹半月就診。既往患者有胰腺炎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10年,8年前因膽結石行膽囊切除術,6年前和4年前因膽總管結石行膽總管探查取石術,1年前又因膽總管結石在西南醫院行膽腸吻合術(膽總管空腸Roux-en-Y吻合)。半月前因進食大量海鮮后出現身黃、腹脹、納差、乏力、尿黃如濃茶水,自服“消炎利膽片”等藥物治療,癥狀無緩解,遂到人民醫院就診,查肝功能示谷丙轉氨酶、谷氨酸氨基轉移酶、堿性磷酸酶、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均增高,空腹血糖8.91 mmol/L,建議住院治療,但患者要求中醫治療而來我院就診。
初診(2011年9月28日)癥見:面色萎黃,消瘦,神萎,眠差,白睛稍黃,納差,乏力,中上腹脹滿,尿黃如濃茶水,大便偏稀,舌質淡胖邊齒痕苔薄白,脈細弱。辨證為陽虛水寒,土濕木郁,治宜溫陽健脾利濕、舒肝利膽,方以四逆茵陳五苓散加減。藥用:白附片 30 g,白術 10 g,蒼術 15 g,茵陳蒿 30 g,郁金 10 g,黨參 30 g,桂枝 10 g,茯苓 20 g,豬苓 20 g,干姜 10 g,雞內金 20 g,砂仁9 g,炙甘草10 g。每日1劑。6劑后自覺精神明顯好轉,諸癥均有減輕。12劑后面部黃色消退,小便色轉清,精神食納已恢復正常。2011年10月19日查肝功能示轉氨酶及膽紅素恢復正常,空腹血糖下降為7.18 mmol/L。
本案實由多次手術,加之久病,陽氣受損,“久病窮必及腎”,腎陽不足,陽虛水寒,寒濕內盛,土濕木郁,肝氣郁結不得溫升,脾虛失其運化所致。脾虛失運,濕濁阻遏中焦,膽汁失其順降,溢于肌膚而發黃。陽虛則濕從寒化,膚色黃晦不鮮,為陰黃之候,故用四逆茵陳五苓散加減以溫陽健脾利濕,舒肝利膽治療,方證切合,故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