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翔
(浙江省樂清市人民醫院,浙江 樂清 325600)
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約有80%合并肝臟損害[1],不但可加重胰腺炎的病情,且能直接影響患者預后,嚴重者會發展成肝硬化,也可發展為肝功能衰竭,最終失去治療機會,導致患者死亡。筆者對收治的AP合并肝臟損害患者在病因治療的基礎上應用中西醫結合療法保護肝功能,取得滿意療效?,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納入2007年3月至2011年6月浙江省樂清市人民醫院內科收治的AP合并肝損害患者116例,均符合文獻[2]診斷標準,排除需外科手術干預、有嚴重代謝性疾病、胰腺惡性腫瘤、發病前肝功能不全或其他影響肝功能的慢性疾病。采用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8例,男性36例,女性22例;年齡 31~66 歲,平均(57.10±10.10)歲。對照組58例,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齡 28~68 歲,平均(56.31±9.91)歲。兩組差異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療,包括禁食、胃腸減壓、抗炎、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營養支持、抑制胰酶分泌等,還原型谷胱甘肽液1.80 g入液靜滴,每日1次。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自擬利膽湯煎服(茵陳蒿15 g,黃芩10 g,梔子10 g,丹參25 g,大黃 10 g,連翹 20 g,金銀花 20 g),水煎 200 mL,每日分 2次,由胃管注入。療程均為14 d。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表示,采用χ2檢驗、t檢驗和Ridit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漿內毒素、TNF-α、IL-6比較 見表1。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指標相近(P>0.05),經治療各項指標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或0.01),觀察組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P<0.05 或 0.0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內毒素、TNF-α、IL-6比較(pg/mL,)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內毒素、TNF-α、IL-6比較(pg/mL,)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P<0.01。下同。
組別 內毒素 TNF-α IL-6觀察組 治療前 2.82±0.41 482.56±144.38 348.24±35.52(n=58) 治療后 7 d 2.71±0.39 123.42±46.55**△△ 281.19±17.25**△△治療后 14d 1.31±0.15**△△ 33.34±8.86**△△ 34.78±9.14**△△對照組 治療前 2.79±0.40 477.60±127.47 355.16±33.57(n=58) 治療后 7 d 2.76±0.24 343.46±132.29**315.54±30.63*治療后 14 d 2.46±0.22* 131.66±28.29** 155.46±18.93**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2。入院時兩組患者肝功能均異常程度相近(P>0.05),治療后肝功能均較前好轉(P<0.05或0.01),觀察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或0.01)。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DB(μmol/L) TB(μmol/L)觀察組治療前 68.32±15.42 90.21±14.32(n=58)治療后 7 d 44.71±10.92**△ 61.38±14.26**治療后 14 d 11.56±8.54**△△ 9.81±8.63**△△對照組治療前 70.15±12.39 89.37±14.55(n=58)治療后 7 d 52.72±16.21**63.82±11.83*治療后 14 d 22.66±9.71** 19.01±9.83**組 別ALT(U/L) AST(U/L) GGT(U/L)122.18±53.38 138.36±45.23 303.52±18.53 64.38±20.27**△ 103.41±15.84**△ 112.44±17.26**△△33.72±10.42**△ 32.28±14.98**△△ 11.41±5.23**△119.31±56.29 145.27±33.26 313.16±19.24 97.21±33.18* 116.33±32.42* 225.63±16.36**58.16±18.83** 80.32±16.73** 18.97±11.10**
肝臟是AP常累及的胰外器官,嚴重受損時可導致肝功能衰竭,并可對其他器官的損害產生直接影響。AP發生時,由于各種原因腺泡損傷后釋放炎癥介質、各種細胞因子、胰酶等毒物入血,影響全身各系統的功能[3]。炎癥介質、細胞因子通過靜脈血流進入肝臟,使肝竇充血、肝細胞壞死、肝細胞線粒體及溶酶體明顯破壞,肝細胞ATP合成障礙。肝損害時肝臟對毒性物質、炎癥介質及細胞因子的解毒和清除作用明顯下降,致病因子更易透過肝臟屏障而進人體循環,對組織器官造成損傷,將加重病情,并形成惡性循環,因此,預防及積極治療肝損害是治療AP的一個重要環節。還原型谷胱甘肽具有抗氧化,保護肝細胞膜,恢復肝酶活性和促進膽紅素代謝等作用[4]。補充外源性還原型谷胱甘肽能提高細胞內GSH水平,從而為肝臟酶提供活性巰基,促進肝酶活性,維持肝細胞的正常代謝及細胞膜的完整,提高機體內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減輕肝組織的脂質過氧化損傷。筆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通里攻下、清熱解毒、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之法治療。,收效較好。中藥組方中,茵陳蒿通瀉郁熱、清利濕熱,配梔子使濕熱從小便出,配大黃使郁熱從大便而解,諸藥合用清利降泄,引濕熱疫毒之邪由二便而去。研究表明,茵陳蒿湯能降低胰腺炎動物的血清GPT、LDH,改善肝組織線粒體功能,穩定肝組織第二信使,具有保護肝細胞膜,調節肝組織第二信使的功效[5]。丹參具有活血化瘀功效,能改善人體血液流變學指標,減輕淤血狀態,保護受損害肝細胞,抑制和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并促進其再生。金銀花具有提高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降低血清、肝臟中丙二醛的脂質過氧化,能夠維持體內自由基的平衡,對肝臟起到保護作用。因此,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AP合并肝功能損害,療效顯著,安全性好。
[1]劉明森.54例AP患者肝臟損害臨床分析[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11,21(2):114-115.
[2]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胰腺疾病學組.中國AP診治指南(草案)[J].胃腸病學,2004,9 (2):110-112.
[3]申振宇,蔣曉峰,孫斌,等.還原型谷胱甘肽對AP肝損害的保護機制[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2(1):73-76.
[4]李寅.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肝損害[J].天津中醫,2002,19(5):27-28.
[5]周德亮,廖恒祥,森來慶,等.中西醫結合治療AP致肝損害臨床探討[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1,11 (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