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然
(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中醫院,山東 棗莊 277300)
急性腦卒中又稱急性腦血管意外,具有發病率、死亡率及致殘率高的特點。筆者對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112例急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記錄及病案資料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2例急性腦卒中患者均為棗莊市嶧城區中醫院院前急救病例,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1],除2例病情危重現場搶救無效死亡外,其余110例患者入院后均經頭顱CT檢查確診。男性61例,年齡 37~88歲;女性 51例,年齡 41~90歲。 腦梗死 84例,腦出血23例,腦出血并腦梗死2例,蛛網膜下隙出血3例。患者神志清楚者29例,嗜睡26例,昏迷57例。從接到“120”調度通知到院前急救時間為5~40 min,平均13′29″。平均出診時間 1′27″。
2.1 快速反應 接到“120”調度通知后,立即對病情做出預測評估,3 min內出診。行駛途中及時與患者家屬取得聯系,告知車輛行駛位置及預計到達時間,進一步了解患者病情、主要癥狀及相關生命體征,穩定患者及家屬情緒。指導家屬:(1)不隨意搬動患者和亂服藥物。(2)使患者平臥,頭部略抬高,防止頭部過度扭曲,神志不清、嘔吐者頭轉向一側,并解開衣領、褲帶利于呼吸。(3)清理患者口腔內的嘔吐物及分泌物,以防誤吸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4)有假牙者立即取出假牙。抽搐者用紗布或毛巾疊起數層放到患者上下齒之間,把舌頭放入口腔內,以免咬傷舌頭。
2.2 評估病情 到達現場后,簡要詢問患者的發病時間、誘因、面色等發病情況和既往病史,配合醫生立即進行必要的體格檢查,測量血壓、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重點檢查患者神志、瞳孔大小、對光反射和肢體活動情況是否正常,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法(GCS)迅速判定病情嚴重程度,確立搶救或轉運措施。
2.3 現場救護
2.3.1 呼吸支持 患者取平臥位,呼吸平穩者給予鼻導管高流量吸氧,呼吸道分泌物多時隨時吸痰,舌后墜的患者置入口咽通氣管。懷疑腦出血者頭部抬高15~30°,以減輕腦血流量,降低顱內壓,并給予雙腔鼻導管給氧或面罩給氧。GCS<8分、意識喪失者立即開放氣道,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暫停的立即行氣管插管,連接簡易呼吸器或呼吸機輔助呼吸。
2.3.2 建立靜脈通道 采用靜脈留置針,穿刺部位加強固定,防止脫管和液體外滲,保持輸液管道通暢,保證搶救藥物的及時應用。
2.3.3 對癥處理 顱內壓增高者,應用20%甘露醇250 mL靜脈快速滴注,速尿20~40 mg靜注,以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小便失禁者保留導尿,記錄尿量;血壓>220/120 mmHg者,慎重適度降低血壓,控制在200/110 mmHg以內;應激性潰瘍者給予奧美拉唑40 mg稀釋后靜滴;煩躁不安、抽搐者給予地西泮10 mg緩慢靜脈推注或魯米那100 mg肌肉注射;呼吸心跳驟停者,立即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同時應用腎上腺素、呼吸興奮劑,必要時給予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2.3.4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尤其注意觀察意識、瞳孔、面色、血壓、脈搏、呼吸的變化,是否有劇烈頭痛、嘔吐、煩躁等顱內高壓癥狀以及腦疝的前驅癥狀。如意識障礙加深、血壓升高、瞳孔不等大、心率加快、呼吸鼾聲加大,提示病情加重,應立即采取搶救措施。經急救處理改善
呼吸循環障礙后,迅速將患者向醫院轉運。
2.4 轉運與途中救護
2.4.1 搬運技術 因患者病情、條件、環境而異,采用恰當的方式或手段進行搬運。搬運動作應輕柔、迅速,頭部抬高15~30°,一人固定頭頸部,與身體保持一致,其余人分別托住患者的肩、胸、腰、臀、膝部,將患者平移擔架上。搬運時隨時觀察病情,一旦發現患者呼吸、心臟停搏應立即就地復蘇。
2.4.2 轉運途中監護 根據病情,在不影響治療的情況下,協助患者采取舒適、安全的體位。上車時,患者頭部朝向車頭方向,偏向一側,專人保護并固定頭部,防止頭部晃動。固定擔架車,并使用保護帶,以防患者從擔架上翻落等意外。充分利用車載設備實施生命支持與監護,通過心電監護、吸氧、機械通氣、保持靜脈通道、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等不間斷的有效救護措施,給患者以持續生命支持,并做好搶救、觀察、監護記錄。
2.4.3 做好患者交接 轉運途中,迅速與相關科室取得聯系,通報病情,開通急診綠色通道,通知做好搶救準備。患者送到醫院后,與急診科醫務人員進行病史、病情和治療護理的交接,以保證患者救治工作的連續性,把病殘率降到最低。
2.5 心理護理 由于急性腦卒中發病突然,病情兇險,患者及家屬容易出現緊張、憂慮、恐懼等心理變化,因此,醫護人員需耐心解釋病情,細心合理地處理患者的要求,主動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撫慰和鼓勵患者消除恐懼緊張情緒,使其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于突然發生昏迷或腦卒中癥狀加重,給家屬帶來劇烈心理打擊或焦慮恐懼者,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和安慰,讓家屬全面了解病情,取得他們的理解和配合,促進患者康復。
本院112例患者中除2例因病情危重現場搶救無效死亡外,其余均安全轉送回院,無一例因救護或搬運不當而致病情加重或死亡。規范的院前急救護理干預措施,對縮短急性腦卒中患者搶救時間、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具有重要意義[2]。院前急救是暫時的、應急的,因受環境及條件的限制,故實施搶救以生命支持與對癥治療為主。及時正確的救護措施能在最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的生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3],并對院內的后續救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年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2]古旗.腦出血院前急救分析[J].急診醫學,2000,3(9):205.
[3]鄭松枝,魏肖利.急性腦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與護理[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1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