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醫學關于老年睡眠障礙的認識*

2012-01-25 03:58:18劉艷驕許彥臣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2年3期

劉艷驕,許彥臣

(1.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心理睡眠醫學科,北京 100053;2.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00)

衰老是一種自然現象,所有生命體都要經歷生、長、壯、老、已的過程,人也必然要經歷衰老過程。在衰老過程中,機體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其中變化最大的就是睡眠的改變。當然,除了睡眠還有面容、皮膚、毛發、筋骨、臟腑結構和功能等的改變,本文主要討論老年睡眠的改變。

1 衰老過程中人的睡眠改變

現代研究證實,長期睡眠較差,可促進老年人的外貌老化,機體自由基增多,引起各種疾病,加速老化過程。近年來,雖然對睡眠的生理機制已進行了大量研究,知道了腦干和前腦的一些神經結構可能與睡眠的調節有關,但對睡眠-覺醒全部過程仍然還不清楚,所以長期的睡眠障礙對促進衰老和疾病的原因,尚有待進一步研究[1]。

人到老年,營衛氣血必趨于衰退,“年過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說明陰陽的平衡從40歲開始,陰氣自半,為了維持平衡狀態,陽氣也隨之減半,人的生理功能逐漸減退,這種陰陽平衡是較年輕人水平為低的一種水平。陰陽虧虛后必然導致起居衰退,表現為睡眠障礙(包括入睡失眠、鼾眠、睡眠顛倒、睡行癥等)。此外,營衛之行失其常度,這是人在衰老階段的普遍現象,也是生理上的必然趨勢。若年齡尚未衰老而出現此種現象則屬于病態,需要積極治療。《靈樞·天年》曰:“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馬蒔注曰:“好臥者,衛氣不精也。”這類好睡現象多見于老年人或久病之人。人年老之后,心氣不足,氣血虛衰,也可使衛氣運行紊亂,不得行于陽而出現嗜睡。另外,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老人出現肝腎逐漸虧虛、腦減髓消的自然衰老變化。《靈樞·海論》說:“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精、氣、神三者為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為人之三寶。精足,則上補腦髓,故髓海有余則足輕健而多力。反之若髓海不足者則其精氣必虛,精虛則神無所養,神衰氣去而諸證并現,必見怠惰安臥,多寐嗜睡。

2 老年睡眠障礙

老年人睡眠障礙有很多種,最多見的是不寐或少寐、嗜臥或多臥,古醫籍中有關不寐或少寐(現在統稱失眠)的記載浩如煙海,有關嗜臥或多臥的記載較少而簡略。

2.1 失眠

《靈樞·營衛生會》:“帝問于岐伯曰:……老壯不同氣,陰陽異位,愿聞其會……黃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氣使然?少壯之人,不晝瞑者,何氣使然?岐伯答曰:壯者之氣血盛,則肌肉滑,氣道通,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2]”這是有記載的有關老年睡眠生理和病理的最早論述,從年輕人和老年人的睡眠結構不同的機理來分析成因和表現,也是最早記載老人睡眠顛倒的經典醫籍。

《靈樞·大惑論》:“帝曰:病而不得臥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衛氣不得入于陰,常留于陽。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盛,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也……岐伯曰:衛氣留于陰,不得行于陽。留于陰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滿,不得入于陽則陽氣虛,故目閉也……夫衛氣者,晝日常行于陽,夜行于陰,故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

《靈樞·口問》:“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陰主靜,陽主動;陽氣衰,陰氣盛,則發生睡眠;陽氣盛,陰氣衰,人即醒覺。這種陰陽盛衰主導睡眠和醒覺的機制,是由人體陽氣出入運動來決定的。《傷寒六書·不眠》曰:“不得眠者,陽盛陰虛,則晝夜不得眠。蓋夜以陰為主,陰氣盛,則目閉而臥安。若為陽所勝,故終夜煩擾而不得寧,所謂陰虛則與夜爭也。[4]”其《傷寒六書·多眠》又曰:“夫衛氣者,晝則行陽,夜則行陰。行陽則寤,行陰則寐。陽氣虛,陰氣盛,則目瞑,故多眠,乃邪傳于陰而不在陽也。”由此可知,陰陽的盛衰直接導致睡眠障礙疾患“不得眠”或“多眠”的產生。

《難經·四十六難》曰:“老人臥而不寐,少壯寐而不寤者,何也?然。經言:少壯者,血氣盛,肌肉滑,氣道通,榮衛之行,不失于常,故晝日精,夜不寤。老人血氣衰,肌肉不滑,榮衛之道澀,故晝日不能精,夜不寐也。故知老人不得寐也。[3]”此論與《素問·營衛生會》基本相同,均將老人和少壯者晝夜睡眠不同的生理情況作一對比,并解釋了其關鍵是由于營衛運行的正常與否、氣血的充盈與否,說明營衛衰少、氣血不足,破壞了營衛晝夜運行規律而影響睡眠。營衛虛少,氣血不足,五臟失養而功能異常,營衛不能協調運行,白天衛氣不能正常地行于陽,故晝不精,夜間衛氣難以正常地行于陰,故夜不寐。

《十問》中說:“譬臥于食,如火于金,故一夕不臥,百日不復。”闡述睡眠與飲食的關系:睡眠好,消化就好,如火融化金屬一樣,同時強調睡眠對健康的重要性。此書是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古醫學軼書[5]。

后世醫家認為失眠的原因多與營血不足有關,《景岳全書·不寐》[6]曰:“無邪而不寐者,必營氣之不足也。營主血,血虛則無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故……不寐。”《古今醫統大全·不寐候》[7]提到:“汗下后過亡津液,心血虛而神不寧,亦不眠。”清·吳澄《不居集·論不得眠》[8]認為:“血虛無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以致終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為神魂不安者,皆以養營氣為主……凡精血虛耗、思慮太過、神魂無主所以不寐,即有微微火皆不必顧,只宜培養氣血,血氣復,諸癥自退。”《張氏醫通·不得臥》[9]有“肝主藏魂,肝血足則魂藏,肝血虛則魂越……治法祛肝之邪,而先補肝之血,血足而邪自難留,邪散而魂自歸舍”之論。唐宗海在《血癥論·臥寐》[10]中說:“不得臥寐之證,雜病猶少。失血家往往有之。”《外臺秘要·傷寒不得眠方四首》[11]中說:“雖復病后仍不得眠者,陰氣未復于本故也。”以上均進一步闡明了陰血耗損是引起失眠的常見原因。引起失眠的病理變化總屬陽盛陰衰,陰陽失交。因為血的來源由水谷精微所化生,上奉于心,則心得所養;受藏于肝,則肝體柔和;攝納于脾,則生化不息,調節有度;化而為精,內藏于腎,腎精上承于心,心氣下交于腎,則神志安寧。如果暴怒、思慮、憂傷、勞倦、久病等傷及諸臟,精血內耗,彼此影響,多形成慢性失眠。老人多氣血陰陽有所不足,并常夾雜痰濁、瘀血、氣機失調、臟腑虧損等復雜病機,所以老年失眠較常見到且比較難治。

宋·趙佶《圣濟總錄·虛勞不得眠》[12]:“論曰老人臥而不寐,少壯寐而不寤者何也,少壯者,血氣盛,肌肉滑,氣道通。營衛之行,不失于常。故晝日精,夜不寤也。老人血氣衰,肌肉不滑,營衛之道澀,故晝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虛勞之人,氣血衰少,營衛不足,肌肉不滑,其不得眠之理。與老人同,蓋勞為病也。”指出虛勞不寐和老人不寐病機相同,即營衛氣血不足所致,在《難經》上有所發揮。明· 朱梓《普濟方》[13]記載與此相同。

明·龔信《古今醫鑒》[14]:“不寐有兩種:有病后虛弱,及高年人陽衰不寐者;有痰在膽經,神不歸舍,亦令不寐……酸棗仁炒熟,便補膽虛寒不眠;生用,便瀉膽實熱而多睡。”介紹了不寐的常見病機以及治法方藥。明·戴思恭《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卷之九·虛損門·不寐》[15]也有類似描述:“不寐有兩種,有病后虛弱及年高人陽衰不寐,有痰在膽經,神不歸舍,亦令不寐……傷寒不寐,當于活人書中求之。”明·龔廷賢《壽世保元》[16]:“不寐有兩種,有疾后虛弱及年高人陽衰不寐者,有痰在膽經,神不守舍,亦令不寐。”均對老年人不寐的病因病機做出總結,即年高體衰陽氣不足,陽氣不足以溫煦以至于濕邪凝聚成痰邪,痰濁阻于膽經,導致神不歸舍而不寐。從而為老年人失眠提出了一種常見證型——體弱陽虛痰濁型的治法,即補虛溫陽化痰法治療的思路。

明·李中梓《醫宗必讀》[17]:“不寐之故,大約有五:一曰氣虛,一曰陰虛,一曰痰滯,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大端雖五,然虛實寒熱,互有不齊,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說不寐有5種病機,但沒有說具體年齡。

清·張璐《張氏醫通》[9]:“不寐有病后虛弱,有年高人血衰不寐,有痰在膽經,神不歸舍,亦令人不寐。分別治以六君子湯,靈樞半夏湯,酸棗仁湯,竹葉石膏湯等。”跟前人論述稍微不同之處在于,指出老人病虛不寐、血虛不寐、痰邪在膽經不寐分別導致神不歸舍而不寐,還有用方選藥略有不同。清·何夢瑤《醫碥》[18]:“不寐有大病虛煩,及高年人陰虛陽孤不寐;有痰舍心經,神不歸舍不寐。分別治以六君子湯,溫膽湯或導痰湯加減。”此書于前人略不同在于老人不寐的病機有陰虛陽孤、陰陽不相交、不平衡而致,還有痰邪在心經致神不歸舍引起的不寐。清· 林佩琴《類證治裁》[19]載:“由高年血衰不寐,圣愈湯。”提出治療老人血衰不寐選方的精辟之處。

清· 陳士鐸《辨證錄·虛煩門》[20]有方用六味地黃湯加味,病機為腎不交于心。原書謂此證病機為:“心得腎之交,而心乃生,心失腎之通,而心乃死。虛煩者正死心之漸也。”故此種腎不交心而發虛煩,實由腎水不足所致。“老人孤陽無水,熱氣上沖,乃腎火沖心也。火之有余,實水之不足。”治以六味地黃丸大補腎水,麥冬、五味子補肺,金能生水,取虛則補其母之義。棗仁補心,白芍、柴胡、菊花柔肝、平肝又養肝。蓋肝為腎之子又為心之母,治肝則可調和心腎。《辨證錄·健忘門》[20]:“然而老年之人,乃陰盡之時,補陰而精不易生,非但藥品宜重,而單恃煎湯,恐有一時難以取勝之憂,服湯劑之后,以丸藥繼之,始獲永遠之效也。名扶老丸……此方老少人俱可服,而老年人尤宜,蓋補腎之味多于補心,精足而心之液生,液生而心之竅啟,竅啟而心之神清,何至昏昧而善忘哉。”此證雖是講虛煩和健忘,但很多老人不寐者均有虛煩和健忘的癥狀,所以治法是相通的。清·柏鶴亭等集《神仙濟世良方》[21]載:“果老仙曰:吾亦有一方,治老人不寐最妙,用六味地黃丸一料,加麥冬四兩,炒棗仁五兩。”廣安門醫院睡眠門診目前常用老人不寐方加減化裁治療中老年人腎虛精虧、心腎不交者,效果肯定。

清·馮兆張《馮氏錦囊秘錄》[22]:“概言衛氣不得入于陰而不得臥,尚未能盡其心腎神交入陰之至理也。蓋心主血而藏神,若元陰不足,則不能生血,血少則神無所倚矣。夫人之神,寤則棲心,寐則歸腎,故寐者,心神歸于腎舍也。心虛則神不能歸舍于腎,故不能成寐;腎虛則不能藏納心神于舍,故寐而不能沉,并不能久。是以壯年腎陰強盛,則睡熟而長;老年陰氣衰弱,則睡微而短。且有形之陰水既虧,則無形之相火流灼,以致神魂散越,睡臥不安。故不寐、健忘兩證,雖似心病,實由于腎虛也。”馮氏從陰血不足、心腎不交、水虧火旺來敘述老人不寐的實質雖似乎是心病,實際是因為腎虛所致,提出的觀點有別于前人。

清·潘楫《醫燈續焰》[23]載:“知老人不得寐也(宜八珍湯、歸脾湯之類),虛勞虛煩不得眠者(宜張仲景酸棗仁湯),膽虛驚悸不寐者(宜溫膽湯、六君子湯之類),痰飲停中、煩惑不合目者(宜內經半夏湯、導痰湯之類)”,提出老人不寐的治療方劑,均是經典方劑,并沒有偏方怪方,令人耳目一新。

清·羅美《古今名醫匯粹》[24]:“老年人及病后虛弱人,陽衰而不寐…… 亦有心血不足而然者,宜益營湯。”此論與前人類似,只是選方不同,只要病機不變,方藥是可以靈活選取的。

清·馬培之《外科傳薪集》[25]有治老人不寐丸和琥珀多寐丸兩個名方,分別治療老人不寐和健忘,均為現今臨床所常用。

概括《內經》論述失眠的病機不外虛實兩端,后世醫家對此也作了肯定。正如《景岳全書·不寐》[6]中說:“不寐證,雖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則盡之矣。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一由營氣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實證,無邪者皆虛證。”將不寐的病機概括為邪正即虛實兩端,同綱挈領,簡明扼要,讓學者更好掌握。

2.2 鼾眠

中醫學沒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病名,其臨床所表現的“睡眠時打鼾、白天嗜睡、乏力、睡不解乏 ”等癥狀,類似于中醫學對“鼾眠”、“鼻鼾”、“嗜睡”、“嗜臥”、“但欲寐”等的描述。鼾,鼻息有聲的意思,是指睡眠時喉間發出鼾聲。早在《內經》就有“息有音”的描述。如《素問·逆調論 》云:“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絡脈逆也。絡脈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對打鼾做出明確定義的是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鼾眠候》云:“鼾眠者,眠里喉咽間有聲也。人喉嚨,氣上下也氣血若調,雖寤寐不妨宣暢;氣有不和,則沖擊喉咽而作聲也。其有肥人眠作聲者,但肥人氣血沉厚,迫隘喉間,澀而不利亦作聲。”這里所述的打鼾與現在的鼾證相似,指出打鼾是在睡眠中發生,其聲音自喉咽間發出,強調氣血不調,氣道不暢,氣流沖擊咽喉則會發出鼾聲,并指出肥胖之人容易睡眠打鼾,是由于其氣血沉厚迫塞喉間,氣息出入澀滯不利而發出鼾聲[26]。

古代醫家對該病無專門的論述,多在風溫、痰證、多寐、嗜臥、嗜睡等病證中提及鼾癥的癥狀。《素問·診要經絡》首提“嗜臥”之名,張仲景《傷寒倫·辨太陽病脈證并治第一》有“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的描述。清·程國彭《醫學心悟》中有“鼻鼾者,鼻中發聲,如鼾睡也。此為風熱。鼻鳴者,鼻氣不清,音響從甕中而出也,多屬風寒壅塞,須按兼癥治之。”成無己的《證治準繩 》認為,“風溫則息鼾”,鼾癥的發生是因“風氣壅塞、衛氣不利 ”,風溫熱邪壅塞機體官竅,神機不運陰津虧傷所致。近代醫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亦認為:“嗜睡無節,忽然昏倒鼾睡者,兩尺洪滑有力,知其腎經實而且熱也。”清·吳謙的《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曰:“喉閉聲鼾者,肺氣將絕”、“喉閉肝肺火盛由,風寒相搏腫咽喉 ”,認為肝肺火盛遇風寒,內外邪爭咽痛鼾。明·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論及“因喉痹而過于攻擊致傷胃氣者,有艱于食飲倉廩空虛亦傷胃氣者,又有機體素弱不耐勞倦而傷胃氣者”,因“中氣內虛、疼痛外逼,多致元陽飛越 ……以致聲如鼾睡,痰如拽鋸 ”,系脾胃氣陽虛弱、痰濕內生的結果,也可能是喉痹所致[28]。

明·龔廷賢《壽世保元》[16]:“不寐有兩種,……一治心下怔忡,睡倒即大聲打鼾睡,醒即不寐,余以羚羊角、烏犀角,各用水磨濃汁,入前所用養心湯或復睡湯內,服之立效。蓋打鼾睡者,心肺之火也。”此書中提出鼾睡即鼾癥的病機,這在古醫籍中有關鼾癥治療的極少描述真可謂難能可貴。

近代中醫學家黃文東認為:“鼾而不寐乃痰熱內蘊,肺氣不利,夾肝火上逆所致”,說明呼吸道阻塞是本病的關鍵,情志因素的變化也有一定的影響[27]。

2.3 睡眠顛倒

《靈樞·營衛生會》:“帝問于岐伯曰……老壯不同氣,陰陽異位,愿聞其會……黃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氣使然……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2]”這是目前已知最早記載老人睡眠晝夜顛倒的經典醫籍。眾所周知,有不少老人白天總是精力不支,無精打采,坐下容易打盹瞌睡,而到了晚上則很精神,躺在床上而毫無倦意,甚至整宿不合眼,一夜無有效睡眠。這種情況臨床也很常見,應該先以認知療法結合中藥治療,告知老年患者這種睡眠顛倒本身打亂了正常的生物節律,加上老人臟腑虧損,多系統多臟器功能衰弱,老年人更是心腦血管病以及睡眠呼吸暫停的高發人群,心腦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很容易白天困倦。所以,老年人白天困倦時最好不要長時間睡眠,要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找對身體有益的事做,如打太極拳、太極扇、太極劍等,放風箏、垂釣、下棋、散步等文體活動。午睡不要超過1h,晚上睡眠不要過早,睡眠過早的老人主訴失眠的情況多是睡眠時相前移,即晚上很早睡,半夜醒來后再入睡很困難,白天精力不足,認為自己失眠,其實不一定是失眠,因為老年人本身需要的睡眠量就比較少,具體時間因人而異,但不以影響白天生活和工作為最好。

2.4 嗜睡

有突發嗜睡者,多與衛氣久留陰分有關。《靈樞·大惑論》曰:“邪氣留于上焦,上焦閉而不通,已食若飲湯,衛氣留久于陰而不行,故卒然多臥焉。”提出了邪氣留于上焦引發“卒然多臥”的機理。三焦是氣機升降出入的通道,也是氣化的場所,更是衛氣運行之道路。若因邪氣客于上焦或暴飲暴食,使三焦氣機壅閉,衛氣滯于腸胃之內,久留陰分,而不能外行于陽經,上行于上焦,則清陽不升,神氣衰微,精神萎靡,卒然多臥。《素問·脈要精微論》說:“頭者精明之府。”若痰濕之邪留于上焦,上焦頭部被濕濁所蒙,清陽不得伸,衛氣留于陰而不行,亦可猝然而多臥。老年人的“卒然多臥”常是危險的證候,如中風先兆等,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早予以治療,切不可掉以輕心。孫思邈從脾入手治療老年嗜臥,以建中湯治“喜臥者”,通過補養脾胃之治法,使水谷精氣充足,則氣血生化有源,達到補益心氣之目的,則不會有倦怠嗜臥之憂。此外,《內經》對腦與睡眠的聯系也有了一定的認識,髓海不足而嗜臥者需填精充髓治之,“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千金翼方·中風上》之“止睡方”用虎骨、龍骨、龜甲等治多睡欲合眼。虎骨、龜甲為血肉有情之品,兩藥具有直接填精充髓之效。

清·馮兆張《馮氏錦囊秘錄》[22]:“《靈樞》曰: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陽氣盛,則寤矣。所以夜半之時,萬民皆臥,命曰合陰,蓋斯時衛氣已盡,營氣方盛故耳,寐至夜半之后,則陰氣已盡,陽氣方盛,故多寤者,老人陰虛,尤多犯此,是以少陰之病,但欲寐嗜臥耳。”從陰陽之氣來解釋睡眠和覺醒的機理,對老人同樣適用,并提出老人多陰虛不寐或多寤的生理機制。

3 結束語

睡眠障礙的病機之本在于機體陰陽失調,一般不外飲食、勞倦、情志刺激傷及人體臟腑氣血,導致臟氣不平,氣機逆亂,陰陽所主失序,出現少寐,或夢寐不寧,或嗜睡,或睡行等癥。老年人也不例外,只是生理病理特點和常見病多發病稍微不同于年輕人以及小兒。從睡眠由心神主宰這一觀點出發認識老年睡眠障礙,啟發了從臟、腑、精、氣、神的角度分析睡眠障礙的病因病機思路,從而歷代醫家在臨證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逐步形成了以臟腑為核心論治睡眠障礙的基本原則。由于陰陽、營衛、五臟精氣神之間彼此聯系,故對于睡眠障礙的認識允許多視角、全方位,對不同體質、不同性格、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病因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季節所發生的同類疾病,均為辨證的重要依據,因此中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的方法,體現了個性化、人性化治療的重要特色。

重視五臟精氣神,以臟腑辨證為核心,結合多種辨證方法治療睡眠障礙是中醫臨床的一大特色,也堪稱一大優勢,其理論依據源自《內經》,加之后世醫家的不斷探索,中醫學睡眠理論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同時老年睡眠的理論體系還有待完善。目前,老年睡眠障礙仍是困擾老年人健康的棘手問題,臨床上以失眠最為常見,其次為鼾癥。如何發揮中醫睡眠臨床實踐的優勢,更好地解決復雜的睡眠障礙問題,尤其在中國人口老齡化到來之際做好老年人睡眠障礙的理論和臨床研究,造福于全人類中老年的睡眠健康衛生保健,對此中醫工作者任重道遠。

[1]劉同想,等.睡眠質量與疾病及衰老關系的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4,3(3):134-135.

[2]張 馨.中醫四部經典[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5.

[3]楊 旭.難經講義[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4.

[4]明·陶 華.傷寒六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

[5]陳可冀,周文泉.中國傳統老年醫學文獻精華[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7:11.

[6]明·張景岳.景岳全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9.

[7]明·徐春圃.古今醫統大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6.

[8]清·吳 澄.不居集[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

[9]清·張 璐.張氏醫通[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2.

[10]清·唐宗海.血證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8.

[11]唐·王燾著,余瀛鰲 等編選.外臺秘要集要[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2.

[12]宋·趙 佶.圣濟總錄[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1.

[13]明· 朱 梓.普濟方集要[M].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4.

[14]明·龔 信.古今醫鑒[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

[15]明·戴原禮 撰,王英 等整理.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6.

[16]明·龔廷賢.壽世保元[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

[17]明·李中梓.醫宗必讀[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

[18]清·何夢瑤.醫碥[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12.

[19]清·林佩琴.類證治裁[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8.

[20]清·陳士鐸.辨證錄[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8.

[21]清·柏鶴亭,等.神仙濟世良方[M].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2005:1.

[22]清·馮兆張.馮氏錦囊秘錄[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6:4.

[23]清·潘 楫.醫燈續焰[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5.

[24]清·羅 美.古今名醫匯粹[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7:3.

[25]清·馬培之.外科傳薪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9.

[26]徐婷貞,駱仙芳.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中醫辨證分型的臨床研究[J].中醫藥學刊,2006,8,24(8):1475-1476.

[27]劉艷驕.中醫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思路與方法[C].北京國際睡眠醫學論壇,2004:153.

[28]肖全成.中醫對鼾癥的認識和診治概況[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1994,17(1):38-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日韩黄色精品|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欧美a在线看| 一级全黄毛片| 亚洲最黄视频|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日韩色图区|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亚洲视频a| 91亚瑟视频|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大香伊人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电影| 欧亚日韩Av| 成人午夜久久|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av在线手机播放| 麻豆a级片|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精品另类|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亚洲乱强伦|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综合色在线| 婷婷丁香色|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在线97|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网站黄|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午夜日b视频| 亚洲乱码视频|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日韩色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