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萍
吉林省臨江市市醫院外科療區,吉林 臨江 134600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其發病率一直呈持續上升趨勢,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身心健康。大多數患者需要手術及化療治療為主。手術切除乳腺以及術后化療給女性患者的身體和心里上帶來了很大的創傷以及生活質量下降,承受著很多痛苦,因此乳腺癌患者術后不同階段的護理及健康教育指導在患者整體治療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患者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以免引起呼吸道堵塞,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切口、引流管、輸液情況等,血壓平穩后,可采取半臥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可使皮下積液降至最低,促進切口愈合,減輕痛苦,減少住院天數。鼓勵患者深呼吸,協助排痰,預防肺部感染。
由于乳腺癌術后影響病人的形體美,因此多數病人情緒極其低落,表現出煩躁、自卑,甚至缺乏治療信心。護士除應主動與病人溝通并得到病人的充分信任外,還應盡可能采用她們最容易接受的實施方式,勤巡視、多交談,介紹治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盡量減少病人的痛苦,必要時遵醫囑給予止痛劑,促進睡眠,使病人減輕疼痛。
應注意加強營養的補充,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如瘦肉、禽蛋、牛奶、新鮮蔬菜水果等,以利病人術后的恢復,增強抵抗力。忌高脂飲食,并告知患者避免飲酒,少喝咖啡。
繃帶或胸帶松脫滑動應重新加壓包扎,減少創腔積液。胸帶包扎松緊度適當可使引流更充分,減少皮下積液、積血,減少感染,促進傷口早期愈合,有利于盡快康復。應觀察患側上肢皮膚顏色、溫度、脈搏,防止胸帶過緊引起肢體血運不良,過松不利皮瓣與胸壁緊貼愈合。保持有效引流,應注意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注意有無水腫發紅現象,有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鼓勵患者盡早進行患肢的功能鍛煉。早期正確的功能鍛煉,可促進淋巴回流和血液循環,防止患肢腫脹、松解軟化疤痕組織,預防疤痕攣縮引起的患肢功能障礙。
患者由于缺乏醫療知識,對化療產生畏懼心理,影響食欲、睡眠和情緒,應安慰、開導患者,讓患者了解到治療不但靠藥物,還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讓患者感到醫護人員始終在積極為其治療,使其以愉快的心情接受化療。化療期間應大量飲水減輕藥物對消化道粘膜的刺激,有利于毒素的排泄。合理使用止吐劑,減少胃腸道反應。合理調節飲食,應進少油膩,易消化,刺激小,含維生素豐富食物。
出院后不宜經患側上肢測量血壓,行靜脈穿刺,防止肢體腫脹,避免皮膚破損,減少感染發生。避免用患側上肢搬動、提拉過重物體。遵醫囑堅持放化療、內分泌治療,并定期去醫院復查。術后5年內避免妊娠,因妊娠能促使乳腺癌復發。術后對性生活無影響,應盡快恢復性生活,夫妻雙方坦誠相待,誘導正向觀念,養成良好的心態,與病魔作斗爭,提高生活質量。
乳腺癌病人應正確看待自己的疾病,有些病人一旦患了乳腺癌,就錯誤理解為“癌癥=死亡”,產生緊張、恐懼、疑慮和痛苦的心里反應。乳腺病具有手術創傷大、愈合慢、特別是外觀改變等特點,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傷害,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做好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可減輕和消除手術后的恐懼、焦慮心理,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戰勝病魔。可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耐受力,大大降低各種術后并發癥,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承受重大疾病的心理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護理中我們應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化療不良反應,耐心的向患者介紹化療的目的和意義,優化病區環境,關心體貼患者并及時為其解除痛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保證其嚴格服從并堅持全程化療。乳腺癌患者術后護理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健康教育、康復指導、心理護理應該貫穿在治療過程的始終。要求護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心、精心的護理、精湛的技術、高水平的理論基礎,換位思維是現代護理的重要因素。
[1]陳國萍,陳蘭美300例腫瘤病人心理護理體會 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 2004.4.265.
[2]譚愛梅吳月鳳王梅等康復訓練應用于乳腺癌術后患者的實踐[J] 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1)824-826.
[3]房珂張美麗胡寧麗惡性腫瘤臨床化療的多部位護理[J]現代腫瘤醫學 2005.13(2)286-287.
[4]李樹玲馬守翠崔維英等Ⅲ度放射性皮膚損傷的觀察與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5.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