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豎
廣西容縣婦幼保健院,廣西 容縣 537500
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兒科常見病。本院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小兒腹瀉50例,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00例腹瀉患兒為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期間在我院住院治療的住院病兒。將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 (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 按照《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試行)執行[1]:無脫水者4 h內予口服補液鹽、米湯或糖鹽水20~40ml/kg,隨時口服預防脫水;輕、中度脫水給補液鹽口服,及時糾正脫水;重度脫水予靜脈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并同時加服思密達治療:1歲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用;1~2歲,每日1~2袋,分3次服用;2歲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服用。
(2)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內服治療。方藥以七味白術散加味為基礎方,藥物組成:黨參5g,茯苓10g,炒白術10g,廣藿香5g,木香5g,煨葛根5 g,炙甘草5g。加減:濕熱明顯者加黃連、黃芩各3~5g;水樣便屬寒濕重者加干姜3g,車前子10g(包煎);納食欠佳加炒山楂、炒扁豆各10g;伴有嘔吐者加生姜、半夏各5g;久瀉不止加石榴皮、肉豆蔻、補骨脂各5g。每天1劑,水煎分2次溫服,14d為1療程。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制定。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癥狀消失,大便鏡檢無異常,病原學檢查陰性。好轉:大便次數及水分減少,全身癥狀改善,鏡檢脂肪球或紅白細胞偶見。無效:大便次數及水分未改善或癥狀加重。
觀察組治愈40例,好轉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0%;對照組治愈13例,好轉22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70.0%。經Ridit統計學方法分析,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P<0.05)。
小兒腹瀉的發病率在我國僅次于呼吸道感染,屬于第二位的常見病、多發病。由于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成熟,生長發育快,所需營養素相對較多,機體防御功能差,腸道菌群失調,故容易引起腹瀉。
口服思密達可使腹瀉癥狀得到控制。它能覆蓋在整個腸粘膜上,對消化道病毒及其產生毒素有極強的固定、抑制作用,并隨消化道自身蠕動排出體外。此外,思密達還能維持腸道正常分泌功能,減少水電解質的流失,不影響其他藥物吸收利用,不改變腸蠕動,于口服補鹽同時服用,可以糾正水電解質紊亂[3]。思密達對腹瀉具有很好的療效,主要取決于它的藥理特性:該藥具有層紋狀結構及非均勻性電荷分布,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對消化道粘膜有覆蓋能力,并通過與粘液糖蛋白相互結合,從質和量兩方面修復、提高粘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御功能[4]。因此,對照組50例中,治愈13例,好轉22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70.0%,療效尚能令人滿意。但觀察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觀察組優于對照組 (P<0.05)。其原因在于加用了內服中藥。
中醫認為[5],腹瀉屬“泄瀉”范疇,多因感受外邪,飲食內傷,脾胃虛弱,濕熱蘊郁引起,主要病變部位在脾胃。脾虛則飲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水反為濕,谷反為滯,合污而下,并走大腸,乃成泄瀉;對于久瀉患兒,脾陽虛弱,生化乏源,累及腎陽,命火衰微致下利清谷。腹瀉的臨床癥狀雖很復雜,但致病的機制不外濕與滯。由于小兒“脾常不足”,因此,小兒腹瀉與脾虛的關系亦甚為密切。正如《幼幼集成·泄瀉證治》所指出:“夫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脾胃受傷,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輸化,乃至合污而泄瀉作矣”。由此可見,脾虛與濕盛是泄瀉發病的兩大病機。因此,健脾和化濕應該成為治療本病的重要治療原則。七味白術散原名白術散,首載于《小兒藥證直訣》:“若傷風吐瀉,身熱多睡,能食乳,飲水不止,吐痰,大便黃水,此為胃虛熱渴吐瀉,當生胃中津液,以止其渴,多用白術散”。該方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木香、藿香、葛根等七味藥組成。方中四君子湯益氣健脾;藿香、木香芳香化濕,行氣和中;葛根發散解表、升清止瀉,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和胃、祛濕止瀉之功[6]。動物實驗研究[7]表明七味白術散能降低人輪狀病毒(HRV)感染動物死亡率,促進小腸粘膜對鈉、糖的吸收,糾正脫水,促進糞便中HRV抗原消失,減輕小腸粘膜病變和損傷,從而對腸粘膜發揮保護作用,進而維護了小腸的吸收功能。研究還表明[8],七味白術散超微藥劑與傳統湯劑均能治療抗生素引起的小鼠菌群失調。研究還顯示[9],七味白術散能清除感染乳鼠腸道中的人類輪狀病毒 (HRV),明顯改善HRV感染乳鼠小腸黏膜上皮細胞病變。
本方為治療腹瀉提供了實驗室依據。因此,觀察組能取得較對照組更好的臨床療效。
本臨床研究結果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腹瀉能優勢互補,較單純西醫療效要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方鶴松,段恕誠,于衛力,等.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J].臨床兒科雜志,1992,10(4):239-242.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79.
[3]陳杰.思密達治療小兒腹瀉臨床療效觀察[J].中外醫療,2011,(4):126.
[4]柴月瑛.思密達高效治療急性腹瀉病240例臨床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11(6):136-139.
[5]赫翠玲.自擬健脾止瀉湯聯合西藥治療小兒腹瀉65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2):122-123.
[6]劉杰.七味白術散治療小兒腹瀉芻議[J].江西中醫藥,2008,39(7):15-16.
[7]賀雙騰,何飛舟,伍參榮,等.七味白術散治療輪狀病毒腸炎的臨床與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6,16(3):132-135.
[8]鄧紅潔,吳海,彭曉珊,等.超微七味白術散對菌群失調小鼠的療效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1,11(19):36-32.
[9]姜曉,伍參榮,田雪飛,等.七味白術散對人類輪狀病毒感染乳鼠小腸黏膜上皮細胞的保護作用[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0,17(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