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英 周 盈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人民醫院,山東 濰坊 261100)
兒童功能性腹痛是以腹痛為主要表現的功能性胃腸病,反復發作,影響兒童的生活質量[1]。筆者采用中藥治療兒童功能性腹痛,取得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寒亭區人民醫院門診治療的功能性腹痛患兒80例,診斷標準參考《中醫兒科學》:腹痛之疼痛常時作時止、時輕時重,發作時間不太長,能自行緩解;腹痛以臍周為主,疼痛可輕可重,但腹部無明顯體征;無伴隨的病灶器官癥狀,如發熱、嘔吐、腹瀉、咳嗽、尿頻、尿急、尿痛等;有反復發作的特點,每次發作時癥狀相似。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2例,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齡3~12歲;病程6個月至3年,平均1.50年。對照組38例,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齡4~13歲;病程3個月至3年,平均1.80年。全部患兒均經全面體格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中藥治療,藥物組成:白術6 g,砂仁 6 g,木香 6 g,厚樸 4 g,半夏 3 g,山藥 6 g,白芍 15 g,甘草3 g。因過食生冷或外感寒邪者,加干姜以溫中散寒;因暴飲暴食或過食不易消化者加焦三仙、萊菔子以消食化積;體質虛弱者加黃芪以益氣固表;厭食加麥芽、雞內金;便秘加大黃。藥物劑量根據患兒年齡、體質靈活掌握,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對照組對癥治療為主,復方維生素B每次2片,山莨菪堿片0.3 mg/kg,均為每日3次口服。兩組均以15 d為1療程。
1.3 療效標準 采用自擬標準。治愈:治療后所有癥狀消失。有效:腹痛有不同程度減輕,發作次數減少,其他癥狀好轉。無效:治療后腹痛仍反復發作,其他癥狀無改善。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治愈39例,有效3例,無效0例,治愈率92.86%;對照組治愈23例,有效10例,無效5例,治愈率60.53%。兩組治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小兒功能性腹痛多發生于2~12歲兒童,學齡前兒童最為多見,女孩發病多于男孩[2]。多因過食生冷、寒傷中陽或冷熱不調或腸胃為乳食所傷,腹內臟器、經脈受寒邪侵襲,經脈瘀滯,氣血壅阻不行,“不通則痛”,故痛也。治療宜溫中散寒、健脾行滯。方中木香用治胃腸氣滯,木香煎液能使大腸興奮,收縮力加強,蠕動加快,故能緩解胃腸氣脹所致的腹痛,常與砂仁同用以增強行氣止痛作用。白術補脾益氣,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脹滿,常與木香,枳實、砂仁同用。砂仁理氣健脾,溫脾止痛,用治脾胃氣滯,脘腹脹滿,常與白術、枳實同用,用治脾胃虛寒,腹痛瀉泄,常與熟附子、干姜同用,其揮發油有芳香健胃作用,可增強胃的機能,促進胃消化液的分泌,排除消化道的積氣。厚樸行氣化濕,用治濕阻中焦、脘悶腹脹、腹痛等,其煎液能刺激消化道黏膜引起反射性興奮。山藥補脾止瀉,用治脾胃虛弱,便溏久瀉等癥,常與黨參,白術同用。半夏降逆止嘔,用治寒飲嘔吐,常與生姜同用。白芍柔肝止痛,用治肝氣不和的胸、脅、胃脘疼痛。甘草補中益氣,用治脾胃氣虛諸癥,還能緩解胃平滑肌痙攣,抑制組織胺所引起的胃酸分泌,古緩急止痛,并且在組方中能調和諸藥,減輕藥物的偏性和毒性[3]。上述藥物或佐以溫中或消食之藥,標本兼治,使脾胃健運,氣機宣通,血脈流暢,“通則不痛”,故腹痛痊愈。經過臨床觀察,上述中藥治療兒童功能性腹痛效果明顯,值得深入研究。
[1] 王寶西.兒童功能性腹痛[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8,23(7):484-486.
[2] 張俊平.木香順氣散治療小兒功能性腹痛48例[J].中國醫藥導報,2006,3(30):89.
[3] 張伯臾,董建華,周仲璞.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