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劉劍
湖北省鄂州市中醫醫院,湖北 鄂州 436000
隨著中藥制劑的日益發展,中成藥的種類越來越多。從給藥途徑分有:皮膚給藥、口服給藥、粘膜給藥、注射給藥等多種中藥給藥方式;從中藥劑型分主要有:湯劑、丸劑、片劑、膠囊劑、顆粒劑、散劑、糖漿劑、氣霧劑、膜劑、注射劑、硬膏劑、軟膏劑、糊劑、粉劑、丹劑、錠劑、洗擦劑、熨劑、炙劑、釘制、條劑、膏劑、茶劑、粥劑、露劑、酒劑、錠劑、餅劑等多種劑型。
由于劑型很多,因此在運用時,要根據說明書來使用,要注意其適應證,按照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用藥。還應注意用量,中成藥的用量是經過反復的臨床驗證得來的,因此不可以隨便加大或隨意縮小。也要注意在服用期間宜忌,如忌生冷,油膩及難以消化的食物。
中成藥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中藥制劑,它的使用,也應當遵循中醫的理、法、方、藥,作為一種特殊商品,進入OTC市場者眾多,在對中成藥的認識,合理使用等方面,出現了許多誤區,直接影響了中成藥的正確運用及市場形象。
2.1 患者缺乏較為系統地中醫藥基礎知識,僅限于對一兩種或數種中成藥有一定的服用經驗,或僅限于了解中成藥說明書所介紹的內容,缺乏對中成藥的組成、功效、適應證的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因此,在使用時,更多地有盲目性、盲從性,由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當然療效也就差的多了。例如神經衰弱按中醫分析,主證為失眠、心煩,精神疲憊,舌質紅,脈細數,當屬于陰血虧虛,心失所養,心火偏旺,用天王補心丹較為合適,而患者卻自購歸脾丸,看其適應證也可治療健忘、失眠、多夢易驚,但與證不符,患者用后心煩、失眠更甚。這就說明了一個淺顯的道理:不明方義,不知機理,就不會達到治療效果,且會使疾病加重。
2.2 醫藥企業宣傳不當,有誤導之虞。一些制藥企業宣傳失實,甚或過分夸張,或者說明書結構不符合要求,其功效主治過于簡易,從而使一些對中藥“一知半解”的患者誤用成藥。
2.3 中成藥雖有使用便捷等優點,但也有不易靈活加減化裁的缺點。一般說來,一種中成藥完全適合某一病情的情況是比較少的,何況病人的體質有別,感邪有異,病情變化多端,這就給恰如其分地運用中成藥增添了不少困難,這也就是中藥湯劑的運用比中成藥廣泛且療效好一個重要原因。臨床上,也有一部分醫生只圖簡單方便,甚至迎合部分患者心理,濫用中成藥,不予辨證,只圖將藥物推銷給患者。這種做法,不僅造成浪費,亦滋長了不正之風,也使中醫藥的優勢黯然失色。
因此,我們還必須強調:使用中成藥最根本的是要強調保持中醫的特點,也就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辨證施治。以臨床治療感冒的中成藥而言,其種類較多,但這些中成藥的組成不同,又各有適應證。如銀翹解毒丸有疏風散熱、清熱解毒之功效,適應于溫病初起及風熱表邪郁于肺衛,重在衛分者;桑菊感冒片有疏散風熱、宣肺止咳之功,主治風溫邪襲肺衛,病位在肺,以咳嗽為甚者;九味羌活丸有發汗祛濕兼清里熱之功,主治外感風寒濕邪,內兼里熱而以頭痛較甚者;藿香正氣丸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之功,適應于外感風寒,內傷濕滯的發熱惡寒、頭痛、胸悶、嘔惡、泄瀉等以消化道癥狀為主者。其它如感冒沖劑、糖漿、噴霧劑等等。真可謂是品種繁多,琳瑯滿目了。但盡管如此,與臨床所見的感冒類型,特別是不同病機的感冒,也仍然是藥少病多。如常見的氣虛、陽虛、血虛或挾食、挾氣滯、挾瘀血、挾痰飲等,就缺乏對證的中成藥,所以更要強調辨證用藥。
3.1 要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教育,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臨床處方用藥要確實符合病情需要,特別是一些具有補養作用的中成藥,若非病情需要,絕對不能亂開亂用,對一些指明要藥的病人,要給予解釋說明。
3.2 要加強中成藥知識的學習和宣傳,糾正亂用中成藥的不良習慣,同時糾正“藥物全能”的思想。建議廣告宣傳、中成藥說明書介紹要實事求是,盡可能將藥名錄全,功效與適應證均應清楚確鑿,切忌夸張,一些單純用包裝裝潢來吸引患者的作法,更是弊多利少。
3.3 對自發進入市場選購中成藥的患者來說,首先要明確患什么病,查看一下有關中成藥方面的書籍,選購與癥狀一致的一種或幾種中成藥,或請臨床中藥師或中醫師指導;同時,購買藥物時,要詳細閱讀說明書和藥品外包裝上的功效、主治、適應證 (或病)、服用方法、注意事項,然后選定符合病情的藥物,以達到藥病相符,合理用藥,藥到病除的目的;另外,藥品的批準文號及有效期也一定要查看,以確保購買到質量良好治療效果良好的中成藥。
總之,選購及服用中成藥時,要尊重中醫辨證論治的治療思路,做到因人因地、因時、因病、因藥而用藥,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