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麗紅
江銅集團德興醫院,江西 德興 334224
由于外科的不斷發展,腹部手術越來越多,因手術造成的腹腔內粘連達90%,其中粘連性腸梗阻占40%[1],部分患者需再次手術,手術次數越多,粘連越嚴重。究其原因,除與其疾病本身及手術方式方法有關外,還與術后對腸護理缺乏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有關。針對以上情況,本院自2007年3月1日起,對收治的腹部手術患者給予其中半數病人以護理干預,并與對照組相比,收效顯著,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率明顯下降,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擇15~45歲之間的患者210例,其中胃腸手術65例,膽囊手術60例,闌尾手術85例。將210例分成2組:觀察組105例、對照組10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而觀察組采用常規護理和護理干預措施。
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
2.2 觀察組 采用常規護理和護理干預措施。由??谱o士負責護理,在計劃時間內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制訂規定干預內容,護士在實施每項護理干預后簽名,注明實施時間,確保每項措施執行到位。
2.3 護理干預
2.3.1 心理干預 ①建立干預基礎:尊重、關心、體貼患者,并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其痛苦,使患者產生信任的心理;②減輕依賴心理:向患者講解腹部手術的專業知識及注意事項,讓其知曉手術程序,增加承受能力,解除緊張心理,術后盡可能自己活動,如變換體位、行走,如廁等。囑家屬盡量減少過度攙扶動作。③解除焦慮心理:術后2h介紹術后情況,指導早期活動,及時溝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2.3.2 認知干預 ①護士對每一位患者在術前、術后、24h內均要宣教以下內容:腹部手術術后治療護理的基本知識;術后可以下床活動的最早時間,強調每位病情穩定的患者均要在術后24h內下床活動;早期下床活動對術后康復的好處;如可促進腸蠕動肛門排氣排便,減少腸粘連,正常活動對切口縫合無影響。
2.3.3 功能鍛煉干預 手術后腸粘連的預防重點在于早下床、及早運動,使小腸在較大范圍內不會長時間處于一種位置,使腸管不處于靜止不動的狀態。根據不同的手術遵從醫囑下床或者在床上翻身或者做伸曲雙腿的運動。使小腸在較大范圍內不會長時間處于一種位置,并使形成的輕度腸粘連在腸管運動時自行分離促進胃腸蠕動,改善腸道的血液循環,使腸管盡快恢復功能,避免腸粘連的發生。如果病情允許,可以適當應用一些促進排氣的藥物,包括口服及外用藥物。
統計學處理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P<0.05,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創傷、胃腸道暴露過久或手術操作刺激引起迷走神經麻痹,腸管蠕動減弱、水腫均可誘發粘連性。術后早期活動和促進腸蠕動及早恢復,則有利于防止粘連的形成[2],可改善腸麻痹、加速新陳代謝、促使營養及藥物吸收、避免或減輕腹脹、促使腸功能恢復,從而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使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提前、住院時間減少、及腸粘連發生率降低。
[1]曹偉新.外科護理學,第三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42.
[2]吳在德.外科學,第六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