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高敏 金紅梅
1.四川省南充市西充盛泰醫院,6372002.浙 江 省中山醫院
尋常型痤瘡是一種多發于面部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癥性疾病。其好發于青春期,皮損表現各異,容易診斷,難以治療,易于復發,失治及治療不當容易導致容貌的損害,屬于損容性皮膚病的一種。采用丹參注射液進行穴位注射治療尋常型痤瘡患者40例,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80例患者均為門診確診為尋常型痤瘡的病人,隨機將80例患者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40例,男17例,女23例。對照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齡15~28歲;病程3個月~5年;皮損有丘疹、粉刺、膿皰、結節和囊腫。兩組年齡、病程、皮疹數量及皮損嚴重程度無顯著性差別(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皮膚性病學》(第6版教材)[1]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有關尋常型痤瘡的診斷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西醫尋常型痤瘡診斷標準;符合中醫證候診斷標準;年齡15~30歲;治療前30日未服用相關的藥物,治療前7日內未外用相關藥物;無丹參注射液過敏史。
排除標準:年齡30歲以上者,或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婦女;近30日內服過治療本病的藥物,和/或7日內外用過相關藥物;合并其他系統疾病的患者;由其他原因所導致的痤瘡患者;不符合納入標準的其他病例。
治療組:患者取仰臥或俯臥位,穴位用甲紫溶液標記,碘酊固定,75%酒精脫碘、消毒。用5ml注射器抽取丹參注射液(四川三精升和制藥有限公司,成分:丹參)快速刺入雙側曲池、肺俞,得氣后回抽無血,緩慢注入丹參注射液。每穴注射藥液1ml,每3天注射1次,10次為1個療程。共進行2個療程(若未到2個療程已治愈,則按實際治療次數納入統計),2個療程之間間隔1周。
對照組:采用自血療法。常規消毒后用5 ml注射器,從自身靜脈中抽取4ml靜脈血,在血液未凝之前注射于雙側曲池、肺俞穴。每穴注射自體靜脈血1ml,每3天注射1次,10次為1個療程(若未到療程結束已治愈,則按實際治療次數納入統計)。
療效判斷標準:兩組病人治療前后均采用自行設計的癥狀積分量表進行治療評分[3]。量表從皮損分布、皮損數量、皮損腫痛、面部皮脂分泌等方面進行積分。皮損分布按三級評分:0分:無皮損;0.25分:額部、左頰部、右頰部、下頜部;1分:頸部、胸部、背部、上臂、臀部。皮損數量按五級評分(計數單位:個):0分:無皮損;1分:粉刺<30個,丘疹<5個,膿皰<5個,結節<2個,囊腫1個;2分:粉刺30~50個,丘疹10~20個,膿皰5~10個,結節3~4個,囊腫2個;3分:粉刺51~100個,丘疹21~30個,膿皰11~15個,結節5~6個,囊腫3個;4分:粉刺 >100個,丘疹>30個,膿皰>15個,結節>6個,囊腫>3個。皮損腫痛按四級評分:0分:無腫痛;1分:瘙癢、略腫脹疼痛,皮損縮小,色暗紅;2分:局部腫脹疼痛較明顯,無或略有破損,新發皮損色焮紅;3分:破潰明顯,有竇道。顏面油膩按三級評分:0分:無;1分:輕;2分:重。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及自制量表[3]:痊愈:皮損消退,或僅遺留少許色素沉著或疤痕,癥狀消失,積分值減少≥95%。有效:皮損大部分或者部分消退,癥狀減輕,95%>積分值減少≥30%。無效:皮損消退不明顯,癥狀未見減輕或臨床癥狀反見惡化,積分值減少<30%。復發:在觀察期間有新的皮損出現,或者療程結束3個月之后隨訪,原發處或其他部位出現新的皮損??傆行蕿槿逝c有效率之和。
兩組臨床療效和復發率比較:治療組40例,痊愈21例,有效13例,無效6例,復發4例,總有效率85%;對照組40例,痊愈4例,有效20例,無效16例,復發3例,總有效率60%。
與自血療法組相比,丹參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組的療效更好。治療組的痊愈時間最短為18天,最長為60天。兩組均存在復發,經統計學處理,兩組復發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
中醫認為,尋常型痤瘡發病原因多因為肺經風熱。明代《外科正宗》中記載:“粉刺屬肺……總皆血熱郁滯不散所致”,認為其病位在肺,病機為肺胃火熱上蒸頭面,血熱郁滯而成。表現為顏面潮紅,油膩,皮膚烘熱或灼熱,鼻息氣熱,可有癢痛等。中醫理論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當大腸熱盛上移于肺,熱久生毒而出粉刺,故而刺激大腸經穴,可以疏通面部氣血,使皮脂分泌恢復正常,因此取大腸經腧穴曲池;肺俞為肺的背俞穴,具有清肺經之郁熱、活血消風而利肌膚的功效。選用曲池、肺俞使肺氣得宣,肺熱得清,痤瘡得消。穴位注射是針灸治療方法的一種,在辨證論治思想的指導下,根據所患疾病,按照腧穴的治療作用和注射藥物的藥理作用,將特定的藥物按照一定的療程,注射到腧穴內,以發揮腧穴和藥物的綜合作用,從而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相比于傳統的針刺治療方法,具有減少用藥量、縮短治療周期的優勢。
丹參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丹參,丹參具有祛瘀止痛、涼血消癰的功用。根據現代藥理研究,丹參中含有脂溶性丹參酮,對痤瘡丙酸桿菌高度敏感,可以有效抑制痤瘡丙酸桿菌,是一種緩和的雌激素樣物質,有抗雄激素的作用,還具有類似氫化可的松的抗炎作用[4],臨床也有丹參酮膠囊口服用于痤瘡的治療。
本臨床觀察顯示,丹參注射液穴位注射療法既可以發揮丹參的藥理作用,同時亦可長時間刺激腧穴,發揮腧穴的經穴-腑臟相關特異性功效,對于尋常型痤瘡的治療具有一定的優勢。
[1]張學軍.皮膚性病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44.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92-295.
[3]黃高敏.穴位埋線療法治療尋常型痤瘡的臨床研究 .成都中醫藥大學碩士論文,2006:22-23.
[4]鄔浩杰.丹參的藥理作用研究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9(32):694-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