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宜群
(金陵科技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9)
黃褐斑中醫稱之為“黧黑斑”,俗稱“蝴蝶斑”。是指顏面出現淡褐色至深褐色甚或淡黑色斑塊的一種損害容貌的皮膚疾病。黃褐斑臨床常見分型中肝氣郁結型最為多見,治療通常采用藥物內服及外敷的方法進行治療。由于該病屬于慢性疾病,內服藥物時間偏長,大多數肝氣郁結型黃褐斑患者,性情急躁易怒,不能堅持。黃褐斑患者大多數都使用過剝脫祛斑產品,表皮受損嚴重,因此對外敷藥物的吸收能力通常較差。患者往往因情緒的變化影響治療。筆者2011~2012年間對前來就診并確診為肝氣郁結型黃褐斑的60例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采用中醫美容療法和中醫養生療法相結合的方法,綜合施治,并對臨床療效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對象:28~57歲肝氣郁結型黃褐斑患者60例,全部病例為女性患者。按照單純隨機抽樣方式將研究對象分為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中藥內服和中藥外敷的臨床常用中醫美容治療方法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中醫養生治療方案。
臨床診斷標準[1]:面部有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多集中于眉弓周圍及面頰部,呈對稱分布,無炎癥表現及鱗屑;兼胸脅脹痛,性情急躁易怒,痛經,經前斑色加重,舌淡苔薄白,脈弦或弦細,病情有一定季節性,常夏重冬輕。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著。
(1)中藥內服:對肝氣郁結型黃褐斑患者按照疏肝解郁、理氣消斑的治療原則,選用逍遙散加減。藥物組成:柴胡、當歸、白芍、白術、茯苓各10g,炙甘草6g。用法:日1劑,水煎,分2次服,服用1個半月。
(2)中藥外用:對肝氣郁結型黃褐斑患者使用七白膏[2]外敷。藥物組成:白芷、白蘞、白術各30g,白茯苓、生附子、細辛各9g,白及15g,雞蛋清適量。以上藥物,除雞蛋清外,研為細末,每次取細末20g,用蛋清調為糊狀,用手指均勻地涂敷于面部皮膚,20min后用溫水洗凈。每周2次,使用1個半月。
(1)養生茶:枸杞子10g,薄荷5g,佛手10g,玫瑰花5g。用沸水沖泡代茶飲。在整個養生治療過程中分3次飲用,分別為藥浴前、藥浴中和藥浴結束后,每次飲用100ml。
(2)藥?。河汕嗥?g,佛手5g,香附10g,青木香5g,白芷5g組成。煎汁加溫熱水浸泡全身。藥浴時間每次15~20min,每周2次。
(3)循經推拿:每次1h,每周2次。
①通督脈:督脈循身之背,陽,說明督脈對全身陽經脈氣有統率、督促的作用。故有“總督諸陽”和“陽脈之?!钡恼f法。督脈督一身之陽氣,只要是陽氣衰弱都可以在督脈上找到合適的穴位進行治療。臟腑的功能活動均與督脈有關。
②調理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后背膀胱經的主要循行部位分布著五臟六腑的背腧穴,人體內任何疾病都與膀胱經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③調理足厥陰肝經:可調暢情志。肝脈上行者循喉嚨,連目系,上出額至巔頂,本經經氣不利則巔頂痛,咽干,眩暈;肝主疏泄,肝氣郁結,郁而化火則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④調理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相表里,協助疏肝解郁。
⑤調任脈:任脈總任一身之陰經,調節陰經氣血,為“陰脈之?!?。任脈循行于腹部正中,腹為陰,說明任脈對一身陰經脈氣具有總攬、總任的作用。任脈對陰經氣血有調節作用,故有“總任諸陰”之說。
(4)香熏:使用天竺葵精油。能影響腎上腺皮質功能,讓心理恢復平衡,緩解壓力。具有平撫焦慮、沮喪、緊張情緒的作用,還能提振情緒,具有抗憂郁的功能。用量3ml,時間1h。
(5)音樂:選擇五行音樂中的角調。五行音樂能影響人體氣機運化,平秘陰陽,調理氣血,保持體內氣機動態平衡,改善人體的健康狀況。角調,為春音,以角音(3-Mi)為主音,具有木氣屬性,主生,通于肝,能促進體內氣機的上升、宣發和展放。具有通肝解怒、養陽保肝,能防治氣的內郁。聽木行音樂1h。
(6)養生藥膳:牛肝粥[2]100g。將白僵蠶、白芍、白茯苓、茵陳、生甘草、絲瓜裝入紗布包內,然后和牛肝、白菊花、大米一起熬粥,熟后撈出藥包吃肝喝粥。
療效標準[1]:基本治愈:色斑面積消退>90%,顏色基本消失;顯效:色斑面積消退>60%,顏色變淺;好轉:色斑面積消退>30%,顏色變淡;無效:色斑面積消退<30%,顏色變化不明顯。有效率以痊愈加顯效計。
筆者于2011~2012年間采用上述方法治療黃褐斑60例,每個病例治療1個半月。肝氣郁結型黃褐斑60例療效分析:治療組30例,基本治愈16例,顯效4例,好轉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66.7%;對照組30例,基本治愈7例,顯效4例,好轉13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36.7%。
患者,女,42歲。5年前面部出現淡褐色斑片,位于兩側外眼角的下方,近顴骨附近,之后斑片顏色逐漸加深,面積擴大,曾于2009年7月就診。就診時兩顴骨對稱分布深褐色斑塊,直徑最長處約20mm,平素脾氣急躁易怒,月經前兩乳脹痛,舌紅苔薄,脈弦細數。擬診肝氣郁結型黃褐斑,使用中醫美容中藥內服加外敷治療,因情緒波動未能堅持治療,30天后自行停止治療。2012年4月因色斑顏色加深前來治療,采用中醫養生與美容相結合的方法綜合施治,舒緩急躁情緒,1個半月后色斑基本消退,僅留下少許直徑1mm左右的斑點。
病因病機:肝氣郁結型黃褐斑因氣機紊亂,血行不暢,致氣血悖逆不和,不能上榮于面,則生褐斑;肝郁日久化火,灼傷陰血使顏面氣血失和或血瘀于面,亦可致褐斑發生。心理社會因素與黃褐斑的發病密切相關,抑郁和焦慮是黃褐斑患者的主要情緒障礙,在病變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進行診治過程中應重視患者情志失調引起機體氣機紊亂的特點。嘗試臨床實踐中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患者的心理因素、情境因素及藥物功效,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養生治療和心理疏導,以調暢情志,減少精神因素對治療效果的影響,提高黃褐斑臨床治療效果。
在中藥內服和中藥外敷的基礎上,結合中醫養生療法,采用養生茶、中藥藥浴、循經推拿、香熏、木行角樂、養生藥膳等技術綜合施治,促進氣血運行,使全身氣血趨于平衡,臟腑功能得到調整,治病求本,從根本上解決了肝氣郁結型黃褐斑的郁滯問題,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1]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黃褐斑臨床診斷和療效標準.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8(5):278.
[2]劉宜群.中醫美容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