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興 王 麗 段飛雪 宋憲仁 呂文濤 陳 剛 王 強 段鳳霞
(酒鋼(集團)公司醫院醫學影像中心,甘肅 嘉峪關 735100)
在多層螺旋CT中,16層螺旋CT具有掃描速度快、掃描層薄、圖像分辨率高、各向同性好等技術優勢;配合強有力的計算機圖像后處理功能,具備良好的人體各部位血管成像(CTA)的條件。本院自2006年開始使用16排螺旋CT進行CTA顯示血管病變,效果滿意。
1.1 一般資料 患者104例,男61例,女43例,年齡40~82歲,平均56.74歲。臨床疑診主動脈病變41例,椎動脈病變38例,腦血管病變25例。
1.2 掃描方法 使用飛利浦Brilince 16層螺旋CT掃描機,掃描參數120 kV,200 ~400 mA,層厚0.75 mm,0.42 s/圈。對比劑使用非離子型 Ultravist 370 mgI/ml,用量:80~100 ml+40 ml生理鹽水,注射速度3.5~4.2 ml/s,經肘靜脈注射。按照造影劑跟蹤軟件(Bolus Tracking)的智能CTA程序,設置探測主動脈層面與跟蹤,探測主動脈層面造影劑濃度,由設定的主動脈內造影劑濃度觸發啟動掃描。掃描范圍依部位而定,主動脈CTA從胸廓入口到盆腔(髂動脈起始部),椎動脈CTA從主動脈弓到顱底(包括基底環),腦血管CTA從顱底(包括上1/2椎動脈和頸內動脈)到顱頂,下肢CTA包括大腿與小腿。
1.3 圖像處理 掃描后將圖像進行0.75 mm的薄層重建,導入血管成像軟件包,常規進行多角度/多平面重建(MPR)、容積再現(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組(CPR)等后處理。
2.1 掃描時間與降低輻射劑量率 延時掃描觸發時間(20±4.5)s,全程掃描時間(12±3.5)min,降低輻射劑量(115±30)mAs。
2.2 16排螺旋CTA檢查結果 主動脈CTA 41例,顯示主動脈夾層動脈瘤9例,主動脈瘤12例,主動脈血栓與鈣化斑塊12例,盆腔動靜脈瘺1例,正常7例;雙側椎動脈CTA 38例,顯示一側椎動脈狹窄15例,雙側椎動脈狹窄9例,椎動脈變異8例,正常6例;腦血管CTA 25例,顯示血管畸形4例,動脈瘤2例,血管變異15例,正常4例。
CTA成功的關鍵主要取決于造影劑在血管內的濃度及掃描時間的選擇。掃描太早血管內造影劑濃度不足難以顯示,太晚可能因靜脈回流太多,靜脈血管重疊不利于動脈及其病變的顯示。由于飛利浦Brilince 16排螺旋CT具有造影劑濃度自動跟蹤技術,啟用自動跟蹤觸發掃描,因此對掃描時間的選擇可完全由機器軟件根據探測到的數據來完成,也可按自己設計的掃描程序進行掃描。其中,跟蹤層面與目標區(Locater)的選定是決定掃描觸發啟動時間的關鍵。基本原理是注射造影劑后Locater進行同層動態掃描及時間密度曲線,當密度達到預定值即啟動掃描。
主動脈CTA能清晰顯示主動脈解剖結構及病變細節,在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主動脈瘤及壁血栓與鈣化斑塊的診斷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MPR這種影像學成像技術不但操作簡單而且實用,操作者可以任意從軸、冠、矢三個方向進行觀察,對夾層動脈瘤的破口與內膜片更是可以直觀顯示,尤其對于需要精準測量的情況,譬如破口的大小、破口與血管之間的距離等,MPR具有獨特優點。但是MPR同時也具有局限性,該檢查技術缺乏整體性,對于血管的三維立體構型無法清楚展示地〔1,2〕。CPR是MPR技術中一個較為特殊的成像類型,對于走形彎曲的血管,CPR可以將其從一個平面完整地顯示出來,血管內部譬如管腔的結構,在CPR成像下可以清晰觀察〔3〕。VR所顯示的圖像近乎于解剖所見,對疾病的范圍和血管表面的狀況可以一目了然地進行觀察,該檢查技術還可以任意角度旋轉,從較多的方面檢查內膜片。對于主動脈與其周圍緊鄰組織和血管的位置關系能夠很好地顯示。但是對于顯示內膜破口的精準位置,VR 具有局限性〔4〕。
椎動脈CTA可以理想地展示椎動脈的走向、形態,同時關于椎動脈鄰近組織、顱底骨等的關系亦可清楚觀察。本研究在對患者進行CTA檢查后采用3D處理軟件,消除可能影響檢查結果的各種因素,譬如高密度的骨骼肌等,留下最準確的結果〔5〕。椎動脈走行在橫突孔內的位置是固定的,CPR技術應用血管顯示理想后可以直接展示其與橫突孔、鉤椎關節等的關系,同時觀察椎動脈是否有畸形、卡壓。
利用MPR、MIP和VR等后處理技術,重建腦血管圖像,可以多方位地觀察顱內血管情況,提供血管內外的影像信息及與鄰近結構的關系,有助于了解顱內血管變異和發育不良,有助于對患者病情做出預后判斷。Harbaugh〔6〕認為在某些情況下,腦血管CTA可替代動脈造影,還可作為腦血管疾病的篩選方法,尤其適用于不能做動脈造影的患者。但CTA對腦動脈瘤仍存在不敏感的因素。
1 李子平,張中偉.多層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的臨床應用〔J〕.廣東醫學,2006;27(5):614-5.
2 李 群,李愛銀,林東升,等.多排螺旋CT與多重建技術在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06;4(1):20-2.
3 李天然,錢根年,鄭春雨,等.16層螺旋CT血管造影的臨床應用〔J〕.中國 CT 和 MRI雜志,2005;3(3):34-6.
4 Gotway MB,Dawn SK.Thoracic aorta imaging with multislice CT〔J〕.Radiol Clin N Am,2003;41(3):521-43.
5 茹選良,陳天國,郝 毅.椎動脈三維CT血管成像的應用及臨床意義〔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3;13(4):224-6.
6 Harbaugh RE,Schlusselbery DS,Jeffery R,et al.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th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J Neurosurg,1992;76: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