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令梅 吳秀華
(山東省泰安市中心醫院,271000)
乳房脹痛是產科常遇到的問題,產婦在分娩3天后往往出現乳房充盈,有部分產婦出現不同程度的乳房腫脹、疼痛。乳房脹痛是指產后因乳腺管不通,乳房不能及時排空,乳汁淤積而形成硬結,觸摸乳房時乳房有堅硬感,并有明顯觸痛。這給產婦帶來巨大的身心痛苦,造成其喂奶的恐懼心理,極大地影響了純母乳喂養的成功率。近年來,我院在產前產后對孕產婦進行護理干預,使產后乳房脹痛的發生率明顯降低,現報道如下。
2010年1~8月在本院分娩孕婦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抽取200例(在我院行定期產前檢查)為觀察組,與觀察組同期分娩、未在我院行產前檢查的孕婦隨機抽取200例為對照組。兩組均為無內科及妊娠合并癥的單胎孕婦,在年齡、孕周、分娩方式上無明顯差異。
加強健康教育宣教:①充分發揮我科門診孕婦學校的作用,加強母乳喂養相關知識的宣教,告知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及營養需要,使孕婦堅信:母乳喂養是母親天經地義的職責,乳房的形狀、大小都不影響泌乳。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抗感染因子,能完全滿足出生后4~6個月嬰兒的營養需要,產褥初期還能幫助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盡早幫助產婦恢復體型。②主動做好指導及衛生,熟悉病房環境,消除孕婦恐懼心理。
異常乳房的護理:產檢時發現平坦乳頭或凹陷乳頭應及時指導糾正。方法為:用拇指、食指放在乳頭根部向外牽拉皮膚,每個方向旋轉進行,每天2次,每個方向3~5下。入院后可用10ml注射器牽拉糾正,由護士幫助進行。方法為:取10ml一次性注射器1支,將注射器頭部平整切掉,拉出注射器活塞,從切除斷端反向插入。將平整光滑的后端開口罩住乳頭抽吸,利用負壓的作用將乳頭吸出。每日2次,每次10下左右。反復多次練習,能使乳頭根部肌纖維松弛,使乳頭延長,便于嬰兒含接。
清潔乳房:孕晚期指導孕婦每天用濕熱毛巾熱敷乳頭和乳暈,經常清潔乳房可增加乳頭乳暈的韌性,忌用堿性肥皂或酒精,以免引起局部皮膚干燥或皸裂,乳頭長期不潔也易使泌乳孔被污垢堵塞,影響產后乳汁排出。
孕婦入院后可進行疏松法乳房按摩[1]。方法為:將按摩精油或潤膚油涂在乳房上,首先雙拇指指尖相對放于腋前線邊緣,其他手指呈持球樣環放于乳房四周。雙手持乳房邊緣,沿肋骨從乳房四周向乳頭方向邊推邊向上提舉,似把乳房基底部與胸壁剝離樣,然后放松。按逆時針方向按摩移動至乳根部,使全乳各部位都得到推拿。每天2次,每次3~5min。
乳房按摩:方法:兩組產婦均得到母乳喂養相關知識的宣教和指導,如早吸吮、早接觸、母嬰同室、按需哺乳、指導喂養技巧等。
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由專門培訓的護士在產后第一天開始對產婦進行疏松式乳房按摩,每天2次,每次5~10min。同時配合穴位按摩:天溪穴(該穴位在胸外側部,相當于第四肋間,距前正中線6寸),以雙手拇指關節同時指壓左右兩邊天溪穴,指壓5~10次,可促進乳汁分泌,防治乳房脹痛。膻中穴(該穴位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連線之中點),用拇指或由手掌大魚際部先順時針后逆時針方向各按揉20次,有寬胸理氣、活血通絡之功效,又有催乳作用并能防治乳腺炎。第二天及第三天:用拇、食、中指的指腹順乳腺管走行進行縱向按摩,使乳腺管通暢;用拇、食、中指在乳暈四周進行各個方向的旋轉按摩。當乳汁淤積難于排出時,一手托乳房,并微微振動乳房,逐漸加大振動,另一手拇、食、中指從乳暈向乳頭方向按摩,乳暈及周圍組織有硬結時,根據乳腺管的走行方向來回按摩,對乳頭短、平、凹者進行乳頭部的按摩牽拉。以上按摩每日進行2次,每次持續10~15min,按摩時輔以潤膚油[2],按摩力度以產婦有酸、脹痛的感覺為度[3],每次按摩前后在乳房局部用熱毛巾熱敷,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強按摩效果。之后對有乳房脹痛及乳房硬結者用手工擠奶法或吸奶器排出淤積的乳汁。
飲食指導:孕婦分娩時大量液體排出,在生產過程中出汗較多,產時出血,產褥早期皮膚排泄功能旺盛,出汗較多,因此產后應多給高熱量的易消化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多喝湯水,以利于身體恢復和促進泌乳。如紅糖水、藕粉、蒸蛋羹、蛋花湯、豆腐湯、青菜湯等,少食煎、炸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盡管產婦對營養素的需要比孕婦還高,但食物的數量要吃得適當,特別是產后3天內,除注意營養搭配均衡外,注意飲食易消化吸收,清淡,避免攝入過多的動物脂肪,以免引起新生兒消化不良,或是產婦攝入過多的油脂造成乳房過渡充盈引起乳房脹痛或并發乳腺炎。
兩組產婦產后3天乳房脹痛情況比較:觀察組200例,泌乳通暢194例,乳房脹痛4例,硬結2例;對照組200例,泌乳通暢136例,乳房脹痛44例,硬結20例。
母乳喂養關系到嬰幼兒的身心健康,而乳房脹痛又是影響母乳喂養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目前,許多學者致力于產后乳房脹痛的護理干預。但筆者以為,產前產后護理干預同等重要,它能及時發現并糾正異常乳頭,乳頭的護理增加了乳頭皮膚的韌性,使嬰兒哺乳時既有利于含接又不至于乳頭皸裂,有效地預防和減少了產后乳房脹痛的發生,提高了母乳喂養的成功率。
產后乳汁分泌除與產婦的營養、睡眠、情緒和健康狀況有關外,還與嬰兒吸吮與乳房按摩有密切關系。早期乳房按摩可使泌乳提前,因按摩乳房并牽拉乳頭可不斷刺激垂體分泌催乳素和催產素,使乳房泌乳功能順利實現,且短期泌乳量增加,能滿足嬰兒需要。同時配合穴位按摩可活血通絡,促進乳腺發育,使乳腺管通暢,有利于乳汁排出,通則不痛,從根本上解決產后乳房脹痛、乳汁淤積和乳腺炎。早期乳房按摩增加了乳房血液循環,促進靜脈、淋巴回流,加速炎癥介質的分解、稀釋,使局部炎癥消退。實踐證明,產后3天內進行乳房按摩不會引起產婦不適,且可使乳房腫脹現象明顯減少,不僅減少乳房腫脹給產婦帶來的痛苦,而且提高了母乳喂養成功率,值得推廣。
在保證新生兒早吸吮、每天喂哺8次以上的同時注意產婦的平衡膳食,產后3天內清淡飲食,可減少乳房脹痛的發生率。
[1]馬光麗 .疏松式乳房按摩治療哺乳期乳腺急癥11545例.中醫外治雜志,2009,18(2):40.
[2]吳寶華.產后穴位按摩治療產婦缺乳的效果觀察.護理與康復,2008,7(6):460-461.
[3]樂杰.婦產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85-2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