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逾喆
河南省南陽市中醫院藥劑科,河南 南陽 473060
對我院2011年上半年部分中藥處方進行點評,目的在促進醫院安全、經濟、合理、有效的用藥,加強醫院處方書寫的規范化、標準化管理。現將結果報告如下,供參考。
隨機抽取2011年1-6月門診中成藥和中草藥處方每月各100張,共1200張。依據《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和《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進行點評。
在600張中成藥處方中,不合格處方28張,占處方總數的4.67%。未寫臨床診斷或臨床診斷書寫不全12張,占不合格處方42.86%;用法、用量使用“遵醫囑”、“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1張,占不合格處方3.57%;處方修改未簽名并注明修改日期5張,占不合格處方17.86%;藥品超劑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簽名5張,占不合格處方17.86%;中藥注射劑未單獨開具處方5張,占不合格處方 17.86%。
600張中藥飲片處方中,不合格處方42張,占處方總數的7.00%,未寫臨床診斷或臨床診斷書寫不全8張,占不合格處方19.05%;診斷與用藥不符5張,占不合格處方11.90%;腳注未寫13張,占不合格處方30.95%;用法用量不規范16張,占不合格處方38.09%。
由于我院西藥、中成藥處方點評工作開展較早,所以中成藥處方合格率相對較高。以前占不合格比重較大的比如:處方前記、后記缺項導致的處方不合格已全部杜絕。而隨著《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2010年11月的實行。書寫規范有了新的要求,譬如中醫診斷要包括病名和證型等,醫師逐漸在適應、執行新的要求,所以中藥飲片合格率相對較低。
3.1.1 未寫臨床診斷或臨床診斷書寫不全 《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對中成藥處方的書寫要求,應按照中醫診斷、辨證選用適宜的中成藥。中醫診斷包括病名和證型,中醫師習慣在診斷欄只寫病名不寫證型,所以這項不合格較多,占不合格處方的41.38%,但比以前已有很大改進,隨著習慣的形成和醫院的不斷要求,在不合格中的比重會越來越低。
3.1.2 用法、用量使用“遵醫囑”、 “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可能有不少病人在看完病后會自己要求要備一些清熱去火的中成藥,做為家用常備藥,醫師應病人要求在處方上隨手加上,用法常常寫的含糊不清,這種不合格現象在醫院的不斷強調下已越來越少,但還是存在。
3.1.3 處方修改未簽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這與醫生的認真仔細有一定的關系,《處方管理辦法》要求如需修改,醫生應當在修改處簽名并注明修改日期。這一點,雖然醫院一直在強調,但比例還是居高不下,有些記住了簽名,卻忘了修改日期。
3.1.4 藥品超劑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簽名 《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要求無特殊情況下,門診處方超過7日用量,急診處方超過3日用量,特殊情況下需要適當延長處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屬于不合格處方。醫師在遇到慢性病時往往會忘記注明原因,這由于大部分中成藥的不可拆零性,為方便病人對藥品的取用和保存,會超過7天量,可從不斷要求醫生注明原因和醫院多采購小包裝中成藥來改進。
3.1.5 中藥注射劑應單獨開具處方 《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中成藥注射劑應單獨開具處方。這一項也會隨著用藥習慣的形成,在不合格中的比重會越來越低。
3.2.1 未寫臨床診斷或臨床診斷書寫不全 和中成藥處方一樣需要醫生加強責任心和改變用藥習慣。
3.2.2 診斷與用藥不符 如診斷月經不調,證型淤血內阻,選用蒲公英、赤芍、當歸調經,而不選用益母草、當歸、川芎來調經。
3.2.3 腳注未寫 中藥處方腳注是指醫師開寫中藥處方時在某味藥的右上角加以注解。其作用是簡明指示調劑人員對該味藥的飲片的特殊處理方法。對芳香類含揮發油的中藥,時間煎煮太久、揮發油蒸發太多,藥效就要差很多。譬如:鉤藤、徐長卿、砂仁、豆蔻均需“后下”,同樣的還有些需要“先煎”的如:牡蠣、龍骨、石決明等,醫生如果不寫,藥師也不會另外包,這樣一來,就會因為煎煮時間不夠,煎出的有效成分就少了。如果不寫腳注,病人服用效果就會打折扣。
3.2.4 用法用量不規范 傳統中醫師寫飲片用法是“水煎服,每日一劑”,用法含糊不清,《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規定,用法用量緊隨劑數之后,包括每日劑量、采用劑型 (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裝膠囊等)、每劑分幾次服用、用藥方法 (內服、外用等)、服用要求 (溫服、涼服、頓服、慢服、飯前服、飯后服、空腹服等)等內容,例如:“每日1劑,水煎400ml,分早晚兩次空腹溫服”。加大醫生對《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的學習力度,改變傳統用藥習慣,對降低該條處方不合理的比重非常重要。
本次處方評價是對歸檔處方的點評,由于我院用業務熟練的藥師嚴格審核處方,所以過去導致中藥飲片處方不合理比重較大的原因如:中藥飲片超劑量未簽名,比如細辛用到6g(藥典規定1-3g),水蛭9g(藥典規定1-3g),黃連10g(藥典規定3-5g)等,及違反“十八”反用藥的處方已基本進不了調劑程序,所以這類原因已全部杜絕,對提高處方合格率作用很大。在這次點評中出現占比重較大的不合理原因如:中成藥處方未寫臨床診斷或臨床診斷書寫不全,中藥飲片腳注未寫,用法用量不規范等,都可以通過組織醫生學習《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和《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改變用藥習慣來避免。所以筆者認為不斷提高藥劑人員整體素質,嚴格處方審核程序,醫生加強中藥知識學習,熟悉特殊藥物的煎法及新的《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是提高處方合格率的兩條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