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群
四川省瀘縣中醫醫院,四川 瀘州 646102
隨著現代醫學診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臨床醫學診斷治療專科化的進一步加強,護理專科化已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和臨床的需要。《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 (2005~2010年)》[1](以下簡稱綱要)指出:“根據臨床專科護理領域的工作需要,有計劃地培養臨床專業化護理骨干,建立和發展臨床專業護士。”就反映了這一發展趨勢和臨床的需求,這同時也為我國專科護理實踐指明了一個方向。由于我國護理隊伍的現狀與國情不同于歐美發達國家,所以我國目前不能照搬歐美的專科護理實踐之路。在最早開展專科護理實踐的美國,專科護士大致分為兩個層次:初級專科護士 (specialty nurse,SN)和高級專科護士 (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初級專科護士是指具備某一專科護理領域的實踐經驗,并接受規定時間的專科繼續教育培訓,通過資格認證的注冊護士。高級專科護士也叫高級實踐護士,在美國包括開業護士 (nurse practioner)、臨床護理專家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注冊護士麻醉 (certified registered nurse anesthetist)及注冊護士助產士 (certified nurse midwife)。結合我國護理隊伍和護理教育的現狀,我認為我國目前護理專科化主要是培養初級專科護士,同時培養部分臨床護理專家。這樣才能較好地保證臨床護理的需要。
而初級專科護士的培養可采用美國的模式,即選拔具備某一專科護理領域的實踐經驗的護士或護師,接受半年至一年的脫產專科繼續教育培訓,通過考試獲得資格認證即成為初級專科護士。而學歷起點我認為大專為宜,否則會將大部分護士拒之門外,制約護理專科化的發展。這也是不少同行的觀點[2]。而專科護理的范圍也應與臨床分科相適應,除綱要中提到的重癥監護、急診急救、器官移植、手術室護理、腫瘤病人護理等專科護理領域,還應包括呼吸內科、心內科、神經內科、腎內科、胸外科、心外科、神經外科等專業。
實施護理專科化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有助于提高護理水平,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綱要》[1]指出:“遵循‘鞏固基礎,提高水平’的原則,在保證臨床基礎護理質量的基礎上,以提高臨床若干專科領域的護理技術水平為著力點,培養臨床專業化護理骨干,促進護理工作的專業化發展。”
尤黎明[3]認為:“高級臨床護理的發展方向,應是填補常規醫護工作的不足或缺失之處,與其他醫務人員的工作應達到互補而不是競爭的效果。因此,現階段我國高級臨床護理的發展,應以護理專科化為主。”顯然,護理專科化就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一步針對不同疾病實施有效的急救、專科性護理措施、生活方式指導與干預等,從而提高了整體護理水平,可提升整體醫療服務質量。浙江中醫院何桂娟主任[4]報道的糖尿病專科護士護理服務模式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2、提升護理人員地位與自我成就感
很久以來,我國就存在重醫輕護的傾向,護士的地位得不到應有的承認,在不少人的眼里護士工作不過就是打針輸液、發藥、量體溫、測血壓而已。同時,在一些醫院,護士還要做護工的工作,這嚴重地挫傷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降低了職業滿意度,從而影響了她們的自我評價。黎月英等[5]指出:“讓專業的人士做專業的工作,也是發展專科護理,提高專科護理質量的根本。”護理專科化首先能讓患方認識到護理不僅僅是基礎護理,還有更廣闊的內涵;其次能讓護理人員及患方認識到護理是一門獨立的醫學學科,是一門專業的學問,醫護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最后護理專科化還能讓護理人員獲得自我成就感,提高她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性,提高職業滿意度。
3、有助于改善醫患關系
在醫患關系緊張的今天,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是醫護人員的一大工作目標。護理專科化能減少因專業知識欠缺而造成的護理失誤,對患者生活方式的指導與干預能夠增進護患之間的了解,有助于在平等互信的基礎上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
4、有利于轉變醫學模式,做好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病、肥胖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簡稱慢性病)的流行,讓我們認識到以前的以還原為基礎的生物醫學模式的無能為力,因為這些疾病多不能用還原的方法治療。所以轉變醫學模式勢在必行。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將從生物病因為主的預防保健擴大到以生物-心理-社會綜合的預防,從而更全面、有效地提高預防效果,即要衛生服務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而逐步擴大服務范圍:(1)由生理服務擴大到心理服務;(2)由醫院內服務擴大到醫院外服務;(3)由醫療服務擴大到預防服務;(4)由技術服務擴大到社會服務。以上工作的實施顯然光靠醫生是不能完成的。而專科護士在這些方面均可發揮作用,讓我們的醫療服務不僅局限于治療疾病,還包括預防,包括心理干預,這樣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醫學模式轉變。大力開展社區服務是醫學模式轉變的一個具體體現,是貫徹預防為主方針的有效途徑。而這一工作也需要專科護理人員的參與才能更好地完成。
5、有利于科室建設,提升專科專病的治療水平
護理專科化與醫師專科化一樣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由于對專科專病的預防治療有更全面深入的認識與了解,熟悉專科急危重癥的觀察與搶救措施,對專科用藥有更豐富的經驗,這些都有助于配合醫師提高科室急救水平和專病治療水平;有助于與患者進行有效地溝通;也有助于減少醫療糾紛與事故,從而有利于科室建設與發展。
6、有助于改善待遇,減少護理人才流失
護理專科化的實施,可將護理人員分為護理管理、專科護理及普通護理三大類,有利于在此基礎上區分待遇,減少因待遇偏低而導致的高年資護理人才的流失。此外,護理專科化可提升護理人員地位與自我成就感,也有助于減少護理人才流失。
7、有利于中醫護理的開展。
《綱要》[1]要求以提高中醫護理技術,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和優勢為主線來發展中醫護理。實施中醫護理的前提是必須掌握一定的中醫理論和操作技能。讓每個護士掌握中醫護理是不現實也無必要的,而護理專科化是可行之道。中醫護理專科化的基礎應該安排在學歷教育階段,具備一定的臨床護理經驗后再接受中醫護理專科化培訓,是較實際的做法。而中醫護理的開展必有助于中醫的發揚光大,讓中華民族的這一奇葩永放異彩。
我國的護理專科化剛剛起步,前途是美好的,而道路是曲折的,需要護理界全體同仁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勇于實踐,開拓護理新篇章。
[1]衛生部醫政司.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 (2005~2010年)[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0):721-723.
[2]尤黎明.對專科護士崗位定位及學歷要求的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05,5(5):5
[3]尤黎明.對中國護理模式的護理專科化發展之路的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07,7(8):21-23.
[4]何桂娟,馬綱,章國慶,等.糖尿病專科護士護理服務模式研究[J].護理學報,2008,15(7):27-30.
[5]黎月英,陳瓊芳,房潔新.臨床專科護理工作體系的建立與效果評價[J].護理學報,2009,16(7B):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