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夢茹
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 (COPD),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預防可以治療的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且是呈進行性發展,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本病與肺部對香煙煙霧等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屬于中醫學“肺脹”、“喘證”、“咳嗽”、“痰飲”等范疇,臨床表現為咳、痰、喘、胸部脹悶等。按照中醫“緩則治其本”的治則,發揮中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優勢特色,運用中醫綜合療法加強緩解期的治療,減少本病的急性加重,對于本病的預后和提高治愈率將大有裨益。本文將近年來COPD緩解期的中醫藥治療的主要學術觀點綜述如下。
COPD緩解期的治療非常重要。中醫目前普遍認COPD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屬肺脾腎虛,標實乃風 (寒)熱痰夾瘀。本病辨證分型目前尚未統一,臨床多根據病情分為急性重期和緩解期。喻氏等[1]認為急性期常見證型為痰熱蘊肺、肺腎兩虛型,外熱內飲型,痰濕阻肺、肺脾兩虛型;緩解期常見證型為肺脾兩虛型,氣虛痰瘀型,肺郁痰瘀、肺腎陽虛型 。陳氏等[2]分析了500例 COPD患者辨證分型,總結出發作期分為痰熱壅肺和陽虛水泛,緩解期可分為肺虛、脾虛、腎虛三種。余氏等[3]調查 266例 COPD患者得出,急性期多為痰氣互結、痰熱壅肺、瘀血、寒飲停肺,緩解期多為肺腎氣虛、肺氣虛、肺腎陰虛、氣陰兩虛、肺脾氣虛。
歷代醫家均認為COPD病位首先在肺,繼則可影響脾,腎,后期病及于心。肺主一身之氣,為生氣之源,與人體元氣的生成密切相關。故《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肺者,氣之本。外邪從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肺,以致肺之宣降功能失調,氣逆于上而致咳,升降失常而為喘。日久則肺虛,肺之主氣功能失常,影響呼吸出入,肺氣壅滯,導致肺氣脹滿,張縮無力,不能斂降。若肺病及脾,子盜母氣,脾失健運,則可導致肺脾兩虛。韓云等[4]研究發現,C0PD患者存在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表現在FVC、FEV1、FEV1/FVC、MVV均明顯下降,而脾氣虛下降更為明顯,表明COPD脾氣虛患者比肺氣虛患者的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更為嚴重,因此認為COPD從肺氣虛到脾氣虛也是病情逐漸加重的過程。孫子凱等[5]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病日久涉脾,健運失司,聚濕成痰,影響肺之宣降而出現咳喘痰多、脘痞胸悶等癥,此所謂“其標在肺,其本在脾”。臨床所見此類證型患者多具自汗,畏風短氣等肺虛癥狀,又有神疲 、納呆、便溏等脾虛征象,且能見到咳嗽、微喘、痰多質稀等標實表現。因此,健脾之味如蒼術、白術、茯苓、薏苡仁等可酌情加入。清·林佩琴《類證治裁·喘證》說:“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加,呼吸乃和。若出納升降失常,斯喘作焉。”故若久病肺虛及腎,金不生水,致腎氣衰憊,肺不主氣,腎不納氣,則氣喘日益加重,呼吸短促,動則尤甚。病理上,肺氣久虛,肅降失司,與腎氣不足,攝納無權,往往互為影響,以致出現氣短喘促,呼吸表淺,呼多吸少等腎不納氣的病理變化。王真[4]認為對于COPD應根據“腎乃生氣之源”、“腎主納氣”以及“發時治肺,不發時治腎”等理論加辨證施治。曹世宏[7]認為COPD穩定期尤重脾腎二臟,補腎為治本之舉。由于“金水相生”,所以肺陰虛損,久必及腎而致腎陰亦虛;腎陰虛,不能滋養肺陰,亦可致肺陰虛,兩者最都形成肺腎陰虛。錢承輝[7]認為,中醫這一“肺腎相關”理論對COPD防治有一定指導意義。
COPD緩解期治療的根本目的在于預防急性發作,改善日常活動能力,防治或減緩心肺功能的繼續惡化。中醫治療需抓住肺、脾、腎三臟不足、本虛標實的病理性質,采用補肺平喘,溫腎健脾之法進行治療。喻氏等[9]認為治療COPD在清肺化痰的同時,應注意溫腎化痰與活血逐瘀,應用天龍喘咳靈加減治療63例患者,肺功能,咳、痰、喘等癥狀均得到改善 。絡氏等[10]在西藥的基礎上加用具有益氣活血養陰、清肺化痰止咳之效的保肺定喘沖劑治療 COPD慢性遷延期患者36例,結果較單用西藥組,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活動后氣短癥狀以及減少患者急性發作次數,能顯著地增加肺通氣功能,還能顯著提高動脈血氧分壓及降低肺泡氣動脈血氣分壓差,同時能夠顯著降低血漿內皮素-1的濃度。中醫學認為,慢阻肺系外邪襲肺,肺失清肅,宣降失常,痰阻氣滯,日久則由氣及血入絡 ,痰濁與瘀血相結,壅塞肺絡。從病理生理學角度看,慢阻肺由于肺泡低氧,高碳酸血癥導致肺血管收縮 ,血粘度增加 ;另一方面 ,缺氧、感染使血小板活化 ,導致血栓形成 ,肺微循環障礙 ,更加重血液流變學的病理變化。浦氏[11]在常規用藥的基礎上,加用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COPD患者,結果患者肺功能及動脈血氣的改善均優于單用西藥組。張氏[12]采用具有補氣 、清熱 化痰、活血作用的益氣服正湯加針刺定喘、心腧、膈腧、腎腧、中腑、尺澤、孔最、膻中、關元穴,治療288例癥見脾肺氣虛、痰濕內阻的COPD患者,總有效率 為93.1%,氣虛痰阻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血清 CD3、CIM、CD8明顯升高,CD4/CD8比值獲得糾正。孫氏[13]認為臨床常用代表藥 物 有地龍、川芎 、芍藥、丹參。現代藥理學己證明,地龍等活血藥物能穩定肥大細胞膜,抑制炎性介質的釋放,從而緩解氣管痙攣,改善喘息等臨床癥狀;同時通過抑制鈣離子的內流,直接擴張小動脈,降低肺循環阻力 ,增加心排血量,改善肺血管順應性及血液流變學,改善微循環,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吳國珍等[14]研究發現,C0PD穩定期患者血漿NO水平下降,ET水平升高,經中藥固本化痰祛瘀湯治療后,ET水平明顯降低,提示固本化痰祛瘀湯具有保護肺血管內皮、調節NO/ET的水平、減輕肺動脈收縮,降低肺動脈壓的作用,為活血化瘀法治療穩定期COPD提供了客觀依據。肺脾腎虧虛是COPD最基本的病理改變,黃氏等[15]研制了由人參 、蛤蚧、淫羊藿、胡桃肉、補骨脂、五味子等組成的補肺固本沖劑,臨床觀察300例COPD緩解期患者可不同程度改善癥狀及肺通氣功能。趙氏等[16]為提高COPD患者生活質量,防止肺功能惡化,在進行肺康復治療的同時,對15例患者以金匱腎氣丸為基礎,酌加補氣養陰之品,效果優于單純進行肺康復治療。張氏等[17]根據COPD穩定期的主要病機是肺腎兩虛,對30例患者用調補肺腎膠囊治療后,綜合療效及中醫證候療效分別為93.33%和96.67% ,并能改善氣短癥狀、肺通氣功 能,提高血PaO2,降低 PaCO2。胡氏[18]研究表明,COPD患者常伴胃腸功能紊亂,脾腎兩虛患者的胃電圖波幅明顯低于健康人,說明患者易引起脾虛,在一定程度上COPD從脾論治提供了依據。
中醫藥是國粹,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COPD急性加重期,中藥治療作用雖不及西藥迅速,但在緩解期,中藥較西藥有明顯的治療優勢,應發揮中醫整體辨證論證的特色,借鑒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在臨床上治療COPD應著重中藥辨證施治,發揮中醫藥傳統治療特色,加強宣傳教育及慢阻肺知識的普及,綜合治療以期達到控制COPD的目的。
[1]喻清和,邱志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辯證治療淺析[J].中醫藥學刊,2003,21(7);1190.
[2]陳凱佳,梁直英,劉小虹,等.5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證型規律探討[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1,11(18):1755-1757.
[3]余學慶,李建生,李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中醫證候分布規律研究[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3,18(4):44-46.
[4]韓云,許銀姬,林琳.慢性阻塞性肺病中肺氣虛和脾氣虛患者呼吸功能的差別[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2,19(3):177.
[5]孫子凱,曹世宏.26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證治規律探討[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8,14(1):13-14.
[6]王真,張泓,宓雅珠.溫補脾腎方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23例[J].浙江中醫雜志,1999,34(6):234-235.
[7]李素云,吳其標.曹世宏教授論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經驗選粹[J].中醫藥學刊,2002,20(1):28-29.
[8]錢承輝.中醫臟象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153.
[9]喻清和,邱志楠.天龍喘咳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04,13(6):354-355.
[10]駱仙芳,柴秀娟,陳益民,等.保肺定喘沖劑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6例l臨床研究[J].中醫雜志,2002,43(4):268-270,
[11]浦明之.復方丹參注射液對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J].吉林中醫藥,2004,23(2):14.
[12]張玲.益氣扶正湯加針刺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288例[J].陜西中醫,2003,24(10):882-883.
[13]孫建.淺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從風痰瘀虛論治[J].浙江中醫雜志,2009,44(4).
[14]吳國珍,劉紅健,高山風.固本化痰祛瘀湯治療c0PD緩解期的臨床療效及其對N0、ET的調節作用和意義[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3,9(3):40.
[15]黃大文,陳鵬,李英姿,等.補肺固本沖劑對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肺通氣功能的影響.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2,9(10):17-18.
[16]趙文,羅鳳鳴,何成奇.肺康復與補腎中藥對COPD穩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12(24):2643-2644。
[17]張洪春,晃恩祥.調補肺腎膠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l臨床研究.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3,26(2):53-56.
[18]胡惠娟,董蓮萍,連至誠,等.COPD及肺心病不同中醫證型患者的胃腸動力障礙-胃電圖改變及與血氣異常的關系.廣東 醫學,2003,24(1):116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