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瑪蓮
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吐列毛都中心衛生院,內蒙古 興安盟科右中旗吐列毛都 029423
男,42歲,自述左耳持續流膿1月余,有特殊惡臭,聽力下降;曾口服阿莫西林等藥物,未見明顯好轉,來我院門診就診。于五官科檢查可見鼓膜松弛部后上方有邊緣性穿孔,從穿孔處可見鼓室內有灰白色鱗屑狀物質,奇臭。建議行CT檢查,報告顯示:左側鼓室 乳突竇被軟組織密度影充填,鼓竇入口增寬,左側聽小骨未見顯示,可側外耳道上壁及乳突部分缺損,周圍見軟組織密度填充,面神經管未見異常。經臨床診斷為左側膽脂瘤型中耳炎。推薦該患者至北京治療。后于北京行切除術,并配合γ-刀治療,至今2年未見復發。
膽脂瘤也稱作表皮樣囊腫,為中耳乳突腔內的角化復層鱗狀上皮團塊,是起源于異位胚胎殘余組織的先天性良性腫瘤。中耳里脫落的上皮的堆集,越聚越大,不斷地向四周擴張,從而造成鄰近的骨質破壞,向上,向內向后都是重要的血管和神經,一旦破壞到神經會造成面神經麻痹,向顱內擴張會形成腦膿腫等危及生命的并發癥,所以,一經診斷是膽脂瘤性中耳炎,就必須手術治療。CT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圖像清晰,采用薄層及骨算法,可清晰顯示顳骨的細微結構,有利于對骨質破壞的觀察。所以采用適當的檢查方法,不難診斷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