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宇 鄧曉蘊 李 欣 劉慧林 (唐山市工人醫院醫學影像科,河北 唐山 063000)
肺栓塞(PE)是指血凝塊突然堵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引起相應肺實質血液供應受阻,發病率、病死率高,而且容易誤診〔1,2〕。肺動脈造影(PA)是PE診斷的金標準,但該檢查有創。因此,尋找更有效、無創傷的檢查方法一直是診斷PE的研究熱點〔3〕。本文通過對154例PE患者核素肺灌注/通氣(V/Q)顯像和CT肺動脈造影(CTPA)的結果進行比較,分析CTPA對PE的臨床診斷價值。
1.1 一般資料 本組PE患者154例,男74例,女80例,年齡35~72〔平均(56.7±4.7)〕歲。臨床典型癥狀:胸痛、胸悶、咯血;伴有呼吸困難、咳嗽、突然眩暈、跌倒、心慌、出汗、腹痛等癥狀,有的會出現一側肢體疼痛和腫脹等癥狀。其中30例有手術和(或)外傷史,49例伴高血壓、動脈硬化,20例伴冠心病,55例伴下肢血栓性靜脈炎。
1.2 方法
1.2.1 檢查方法 本組154例疑似PE患者首先行核素V/Q顯像后,再進行64層螺旋CTPA,兩種檢查的平均間隔時間為2.7 d。
1.2.2 檢查技術
1.2.2.1 V/Q顯像 154例疑似PE患者均采用SD單光子發射型斷層掃描儀進行檢查。患者仰臥,從肘靜脈注入99mTc-聚合白蛋白,放射劑量為185~370 MBq(4~5 mci),5 min后進行掃描。1 d后進行肺通氣顯像,然后霧化吸入99mTc-亞錫噴替酸(DTPA),肺通氣顯像采集條件與肺灌注顯像相同。
1.2.2.2 多層螺旋CTPA 采用GE公司的64層螺旋CT機進行檢查。患者仰臥,定位像掃描,從肺尖至肺底進行常規平掃,層厚5 mm。增強掃描從膈上2 cm至主動脈弓水平,從肘靜脈注射100 ml碘海醇,給藥15 s后開始掃描,延遲30 s再行1次掃描。
2.1 病變檢出率 154例疑似PE患者中,CTPA診斷PE患者125例,檢出率為81.2%(125/154),靈敏度為87.5%,特異性為74.6%。V/Q顯像正確診斷 PE患者89例,檢出率為57.8%,假陰性36例,假陽性9例,其靈敏度為71.2%,特異性為69%。
2.2 64層螺旋CT檢查 增強掃描后發現1 568個栓子,主肺動脈235個(15%),肺葉204個(13%),肺段動脈 960個(60%)。右肺960個(60%),左肺596個(38%)。PE的直接征像有不同程度的肺動脈分支充盈缺損,包括完全性充盈缺損110處;部分性充盈缺損435處;中心性充盈缺損42處;附壁性充盈缺損17處。其中肺葉動脈受累98處,左右肺動脈主干受累29處。其間接征像有肺透光度增強、肺紋理稀疏54例,肺動脈高壓49例,肺不張11例,胸腔積液61例,胸膜肥厚25例,梗死灶形成32例,栓塞側肺動脈管腔擴大。
2.3 CTPA與V/Q顯像對肺段級肺栓塞的受累率比較 154例PE患者15 292支肺段動脈中,CTPA共發現8 349個肺段或亞段動脈的充盈缺損,受累率為54.6%;V/Q顯像示5 979個節段呈完全肺段性缺損,通氣顯像正常,受累率為39.1%。
PE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于其發病隱匿,漏診率和死亡率、病死率很高。非治療的PE死亡率達30%,而溶栓治療的死亡率僅為2.5%。在西方國家,PE占全部疾病死因的第3位,僅次于惡性腫瘤和冠心病。本組年齡高于西方國家(平均年齡為53歲),女性略多見(女∶男=1.08∶1)。早期的診斷和及時恰當的治療可以明顯地改善疾病的療效〔4,5〕并降低病死率〔6〕。
目前,PE的影像學診斷手段多樣,包括胸片、CTPA、核素灌注通氣顯像、螺旋CT。CTPA能完全顯示栓塞的動脈,為最準確的確診手段,但為有創檢查、價格昂貴、并發癥發生率高,死亡率達0.5%〔7〕,不適于急性PE病人;同時,血管的重疊不宜顯示肺外圍肺小動脈內的栓子。V/Q顯像是PE重要的篩選和確診方法,簡便迅速、無創傷、價格低廉,檢出率較高,對PE的診斷與CTPA的符合率達91% ~95%〔8〕。隨著多層螺旋CT的面世,CTPA在臨床上的應用逐漸得到重視,這種技術使診斷PE的敏感性得到明顯提高〔9〕。本研究中V/Q顯像對PE病人及其肺段栓塞檢出率、敏感性均低于螺旋CT增強掃描,可能由于螺旋CT是通過重建技術全面顯示栓塞的部位形態,結果與PE相仿。64層螺旋CT不僅能顯示肺動脈內栓子,同時能顯示肺內肺實質和縱隔的病變,能對臨床癥狀相似的非PE疾病做出鑒別診斷。核素V/Q顯像采用大分子聚合蛋白作為標記物,若血管栓塞的程度不足以阻擋血流通過,就無法確定其是否栓塞;但顯示栓塞部位、血管腔內的病變形態不及螺旋CT,不能滿足手術及溶栓需要。對于組織重疊較多的區域,檢出能力也會下降。雖然有研究報道螺旋CT增強掃描和V/Q顯像掃描對PE的診斷有各自的特點和優點〔10,11〕,但側重點不同,兩者不能互相取代,而是相輔相成。本研究證明螺旋CT的敏感性、特異性高,螺旋CT除可確切地顯示栓塞的肺葉、段及亞段的栓子外,還可對溶栓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因此,認為螺旋CT掃描結果陰性能夠有效地排除可疑病人的PE診斷,可以作為PE影像檢查新的金標準。
1 李銀平,華 琦,秦 儉,等.急性肺栓塞患者76例診治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96-8.
2 邢愛華.肺栓塞誤診為冠心病20例臨床資料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11):1398-9.
3 趙鳳芹,楊海山.急性肺栓塞的診治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3):1715-8.
4 陳 菲.急性肺栓塞的臨床特征與早期診斷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05;21(3):220-1.
5 劉捷安,藍光明,林愛玲.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診斷策略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32):46-7.
6 楊 韌,王 強,馮 勇,等.外科手術后肺栓塞13例診治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31(2):144-6.
7 王 辰,陸慰營,張中和,等.肺栓塞〔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8.
8 李蓓蕾,陳紹亮.核素肺通氣/灌注顯像在肺動脈血栓栓塞癥中的應用〔J〕.中華核醫學雜志,2006;86:399-42.
9 Schoepf UJ,Goldhaber SZ,Costello P.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Circulation,2004;109(18):2160-7.
10 Bajc M,Olsson B,Palmer J,et al.Ventilation/perfusion SPECT for diagnostics of pulmonary embolism in clinical practice〔J〕.J Intern Med,2008;264(4):379-87.
11 Torbicki A,Perrier A,Konstantinides S,et al.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the 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J〕.Eur Heart J,2008;29(18):2276-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