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英霞 哈爾濱商業大學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把物流視為降低企業成本和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希望把其物流活動外包給專業的物流服務供應商。如何選擇合適的物流服務供應商,如何對物流服務供應商的服務能力進行評價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在分析中國制造業物流外包現狀的基礎上,探討了制造企業實施物流外包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阻礙,從服務價格、服務質量、企業信用、基礎設施等四個方面構建了制造企業物流外包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為制造企業進行物流外包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近年來,我國工業品物流總額保持較快增長,從2006年的51.7萬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58.4萬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8.8%。從社會物流總額的構成來看,工業品物流總額占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一直在85%以上,這說明制造業仍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主導地位。然而,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7.8%,與歐美國家的10%相比,顯示出我國社會經濟運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較高。因此,加快制造業的物流發展,建立制造企業物流外包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并鼓勵制造企業物流業務分離外包,已經成為我國制造業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009年國家把“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工程”列為《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九大重點工程之一;2010年中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提出了《關于促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意見》,而后各級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推動兩業聯動的政策措施。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和經濟活動的日益全球化,制造企業越來越專注于自己的核心業務,專心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將非核心的部分業務外包。根據2011年國家發改委和南開大學現代物流研究中心對中國工商企業物流業務外包的總體情況的調查顯示,近年來我國開展物流外包業務的工商企業比例逐年上升,2010年達到63.3%,比2009年增加了2.1%,比2006年增加了20.7%,這表明我國工商企業已認識到物流服務外包是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中國經濟中出現的物流外包供應商主要由四部分構成:一是國際性的物流服務供應商,如FedEx、UPS、APL、DHL、TNT、EXEL、MAERSK等;二是由傳統倉儲企業、運輸企業轉變形成的物流企業,如中海、中鐵、中遠物流、中外運物流、中郵、中儲、招商局物流等;三是新興的專業化物流企業,如寶供、大通、大田、新科安達、華運通、九川物流、深圳中海;四是從工商部門獨立出來的物流企業,如海爾物流、安泰達、頂新物流、安得物流、聯華。在物流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物流服務形式也日益多樣化。有些物流企業為貨主企業提供多式聯運、貨運代理、商業配送、流通加工、社會化儲運服務等專業化物流服務,有些物流企業為貨主企業提供系統化物流信息服務或全程物流服務,即提供從物流方案設計到全程物流的組織與實施的物流服務。2010年,中外運與中國北車簽署了物流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享對方優勢資源,全面提高服務品質和經營效率,實現共贏。2010年,中遠物流與惠普簽訂物流協議,中遠物流為惠普及其供應商富士康等公司在重慶基地的電子產品和零部件提供國際物流服務。
發達國家的物流外包已經發展到高級階段,物流外包已經逐步向集成性和戰略性轉變,外包雙方的關系已經由過去的競爭關系轉變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我國制造業物流外包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大多以短期合作和部分外包為主,外包雙方關系只是一般的委托代理關系,再加上信息溝通不暢,往往不能取得預期的外包效益。阻礙我國制造企業物流外包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制造企業將物流業務委托物流服務提供商代為管理,可能會造成物流服務提供商濫用委托方給予的權力,損害委托人利益而使自己得益,特別是當存在信息溝通障礙時,物流服務商可能因為自身的利益在制造企業對其控制力減弱的情況下提供較差的服務或抬高服務價格反而使制造企業對外包業務失控。根據第九次全國物流市場問卷調查的結果,2010年工商企業物流外包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仍然是擔心失去對物流作業的控制力。尤其是運輸業務,物流供應商商務人員向客戶口頭承諾后,并未簽訂書面協議即轉交操作人員,有時會導致操作失控,服務達不到客戶的預期,業務合作常常被迫中斷。
由于管理和資源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大多數物流企業都只能提供簡單的運輸和倉儲等單項或分段的物流服務,而在物流信息、流通加工、物流方案設計等方面的服務能力還不夠,特別是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的能力較弱,中國物流外包業務的具體比例見圖1所示。在外包物流的需求企業中,有23%的生產企業和7%的商業企業對物流供應商的服務不滿意。而在美國,有80%的企業對物流供應商感到滿意,這也說明我國物流供應商的服務能力和水平還有待提高。另外,物流供應商的內部管理不善也是物流外包發展緩慢的主要根源。

圖1 中國物流外包業務的比例
制造企業在進行物流外包時,與物流供應商之間是一種委托—代理關系,常常會導致雙方目標不一致、信息不對稱。由于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逆向選擇會導致市場失效,從而使制造企業有可能錯誤地選擇了素質較差的物流服務供應商,使物流外包的優勢不能得以發揮。另外,在委托—代理關系中,制造企業難以監控物流供應商的行為,而且物流供應商擁有制造企業眾多的信息和技術資源,物流供應商很可能從自身利益出發,將制造企業的信息、核心技術、商業機密等泄露給其競爭對手,使制造企業的利益受到損失。目前,我國物流供應商信用缺乏問題十分嚴重,在物流外包中,物流企業工作人員攜客戶貨款潛逃;過度承諾,實際服務質量不達標;違約后拒不承擔責任;違規泄露客戶信息,對客戶企業的經營造成嚴重損失等,這些都嚴重影響我國物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由于制造企業缺乏對物流成本核算的全面了解和對物流市場變動的合理預測,往往在外包實施之前的財務預算分析并不能準確預測未來外包業務實施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項費用。因而導致物流外包的成本很模糊,常常物流外包運作結束后才會發現其成本嚴重超支,制造企業達不到降低成本的目標。制造企業也往往會忽略與物流供應商進行談判和起草合同時所需的費用,管理物流外包時所需要的費用,以及物流外包風險一旦發生后所造成的損失,從而導致物流外包成本上升,甚至超過自營物流成本。據調查數據顯示,2009年各企業對外支出物流成本為49.2%,2010年對外支付的物流成本占企業物流成本的52.5%,同比提高3.3個百分點。
物流業務外包后,制造企業要對現有資源和業務流程進行重組,組織結構將轉變成流程型網絡結構,業務結構也將由垂直變成水平。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利益的再分配過程,這意味著職能部門原來所從事的工作很可能會被第三方物流企業所替代。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企業內部員工的抵制,從而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制造企業部分員工可能會擔心由于自己所從事的業務被外包而失去工作,從而會降低工作熱情和對企業的信心,這會影響制造企業的績效水平和生產率,同時也會造成管理上的困難。當擁有部分物流能力的企業由自營轉向外包時將會增加監察、協調、集成等管理難度。
物流外包供應商選擇的準則主要集中在價格、服務、信用、技術等方面。但是每家制造企業的具體情況不同,在實際應用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中選擇適合的準則。本文從服務價格、服務質量、企業信用、基礎設施等四個方面綜合評價物流外包供應商的整體狀況,共包含四個一級指標和二十個二級指標。
1.物流作業收費標準。物流作業收費標準取決于運輸方式、運輸時間、運輸距離、貨物性質、重量、體積等因素。
2.運輸單價。運輸價格按運輸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鐵路運價、汽車運價、水運運價、航空運價和管道運輸運價;按貨物運載方式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為零擔運價和整車運價;按運輸距離遠近的不同,可以分為短途運價和長途運價。此外,依據運輸特點和條件的不同,還有聯運運價、特種貨物運價、專程運價以及區域運價等等。運輸單價的單位一般是噸公里,就是每噸每公里多少錢。
3.緊急定單處理費用。緊急訂單中一類是大客戶生產安排變化而產生的緊急配送,另一類是對采取款到發貨的銷售部門給過來的訂單,交貨要求都比較急,造成物流配送的很大麻煩,由此會產生緊急定單處理費用。
4.非工作日時間的服務費用。非工作日時間的服務費用也是物流成本中的一部分,這一部分收費應有明確規定。
1.可得性。可得性是指當客戶產生物流服務需求時,物流外包供應商所擁有的服務能力,它主要通過物流能力供應率、物流活動準確率、物流信息及時率和準確率等指標來衡量。物流能力供應率是指能夠按照客戶要求實施的物流活動的比率;物流活動準確率是指能夠按照客戶要求準確完成物流活動的比率;物流信息供應率是指物流供應商對客戶需求的響應能力;物流信息準確率是指物流信息與實際情況相比所達到的一定程度,它直接影響整個供應鏈的效率。
2.作業能力。作業能力反映了對客戶所期望的完成時間和數量的實現程度,主要通過速度、一致性、靈活性、故障與恢復等指標來衡量。完成速度是指從客戶訂貨開始或從客戶下達指令開始,至貨物裝運實際送抵或按照客戶指令履行完畢所需的時間;一致性是指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在眾多作業完成周期中按時遞送的能力;作業靈活性是指處理異常的客戶需求的能力;故障與恢復是指物流服務商應制定一些有關預防或調整特殊情況的方案,以防止故障發生,并有適當的應急計劃來完成恢復任務。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的物流外包經驗表明,對待關鍵的物流作業流程應由外包雙方共同參與,確保彼此在作業過程中步調一致,這是物流外包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
3.物流配送中的貨損貨差率。物流配送中的貨損貨差率和貨運延誤率的計算公式如下:(1)貨損率(%)=貨損噸數/貨運總噸數×100%;(2)貨差率(%)=貨差噸數/貨運總噸數×100%
4.貨運延誤率。貨運延誤率(%)=延誤貨運噸數/貨運總噸數×100%,通過以上貨損貨差率和貨運延誤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核物流外包供應商的服務質量。
5.定單處理時間。訂單處理時間就是指一個評價期內訂單從顧客發出到收到貨物的平均時間長度,通過定單完成時間長度考核顧客服務的時間。它包括一般訂單處理時間和緊急訂單處理時間。
6.顧客滿意度。顧客滿意度可以通過市場調查問卷來獲得,其評價值:(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比較差,很差)=(4,3,2,1,0)。顧客滿意度的計算公式如下:

7.增值服務滿意度。增值服務滿意度可以通過市場調查問卷來獲得,其評價值:(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比較差,很差)=(4,3,2,1,0)。增值服務滿意度的計算公式如下:

1.企業綜合素質。主要從領導層素質、業務人員素質、公司組織機構及規章制度等方面進行考察。
2.信用能力。主要以物流外包供應商的各項財務指標為依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業經營發展能力的狀況,主要包括獲利能力、運營能力、償債能力和未來發展能力等四個方面。
3.管理狀況。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安全生產、服務質量管理等方面。
4.信用環境。包括政府的監管力度及市場競爭狀況等方面。
5.信用記錄狀況。主要包括企業對合約的履行情況、工商、銀行和海關信用等級、企業對發生的意外事故進行賠償的情況、社會責任實施記錄等方面。其中,企業綜合素質、管理狀況、信用環境、信用記錄狀況為定性指標,根據企業的以往表現情況,結合相關專家進行打分得出所需要的數值。
1.物流設備與設施。包括倉儲中心、配送中心、流通加工設備、信息處理設備等,它是為客戶提供物流服務的基礎。
2.物流與信息技術。物流技術主要反映的是現代物流技術的應用情況,例如自動化立體倉庫、自動導引車、準時化戰略、快速反應等在物流作業中的應用;信息技術主要反映的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情況,例如條碼、射頻、電子數據交換、衛星通信、信息監控技術等在物流作業中的應用,它是物流外包雙方信息交換和高效溝通的保證。
3.網絡覆蓋率。主要包括物流網絡線路和節點狀況、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的數量和位置等,它關系到提供服務的地理范圍,并直接影響運輸、倉儲和配送等成本。完善的網絡是吉田集團成功的關鍵因素。吉田集團在廈門、成都、北京、上海等10個大中城市建立了物流中心,并在國外不少城市建立了分支機構,以信息化管理手段,將這些物流中心聯在了一起,統一指揮、綜合配送,大大縮短了貨物到達終端市場的時間。
4.物流系統柔性。主要反映的是物流供應商處理異常顧客服務需求的能力。例如,物流供應商擁有的綜合信息,可根據聯想具體的業務要求,采取先進電子標簽揀貨系統和倉儲規劃布局,有針對性地滿足聯想業務變化的需要。通過這一物流技術革新,既滿足了聯想制造的個性需求,同時也給物流供應商運用綜合信息自身帶來了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綜上所述,從現代物流發展來看,在一個國家工業化過程中,發展制造業物流是推動現代物流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文試圖從服務價格、服務質量、企業信用、基礎設施等四個方面構建了制造企業物流外包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為制造企業進行物流外包決策奠定了理論基礎。在實踐應用時,物流外包供應商評價指標數據的獲得和評價方法的使用,對于制造企業物流外包供應商評價是一個難點,也是進一步研究的重點之一。▲
[1]劉偉華,劉希龍,賀登才.我國制造企業物流外包模式及其發展路徑[J].工業工程,2009(8):1-5.
[2]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運行調節局,南開大學現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國現代物流發展報告2011[M].中國物資出版社.2011,382.
[3]劉一鳴,朱美虹.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的制造業物流外包研究——以杭州24家制造企業為例[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1(20):74-75.
[4]張蕓.物流外包專注和專業才能精益 [J].中國儲運,2011(6):44-46.
[5]萬世鑫.物流外包的制造型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
[6]顧睿.生產企業物流外包中甄選最佳第三方物流供應商模型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8.
[7]王璇,郭偉辰.關于第三方物流企業信用評價的分析研究[J].開發研究,2011(4):129-133.
[8]吉鴻榮.我國物流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模塊化設計[J].物流技術,2012(2):176-179.
[9]申光龍,趙娜.影響企業業務外包決策因素體系的構建——以物流外包為例 [J].物流技術,2011(8):4-7.
[10]申家星,程建.家電制造企業物流外包策略及實施研究[J].物流科技,2011(9):7-8.
[11]楊振華,張長森.基于物流外包的第三方物流商選擇研究 [J].商業時代,2009(1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