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平,段眉會,陳淑娟,陳繼蓮
(1周至縣農業機械化學校,陜西 周至 710400;2周至縣農機管理推廣站,陜西 周至 710400)
周至縣農業機械化學校是隸屬于周至縣農業局的教學研事業單位,單位現有在職人員33人,其中: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人員30人,高級職稱人員4人,有中級職稱人員10人,有高素質的科發隊伍,該項目負責人暨農機校校眉會同志長期從事獼猴桃的機械化作業,曾多次出訪西蘭學習先進的種植、加工技術;段眉會同志先后在《中國農業》、《陜西農業科學》等國家級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目前,農機校現有科研項目科一個、機械推廣項目科一個、田間試驗科一個。單位與西安大機械電子學院建立了長期的研學關系,共同致力于獼猴桃加工機械化、現代化生產研發,有十分明顯的科技研發實力。單位專業從事農業機械的研究、教學工作,有一定的研發物質條件。
獼猴桃產業是周至縣的支柱產業,現在面積2萬hm2,產20余萬噸,加工業是獼猴桃產業鏈延伸的發展的后勁所在,提升加工水平,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周至農機校緊緊圍繞周至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實際情況,積極大膽地開展獼猴桃果脯加工6QM-系列切片機械的研發示范項目,向省農機局提出申請,得到了批準,2010年8月開始全面開展了市場調研和兩代樣基的研發研究工作,已初步研制出新的機械樣機,并運用了示范推廣工作中,明顯改善了人工加工的安全性,顯著提高了產品的經效益和食品安全衛生標準,并設計出了第三代適應性操作更強的產品。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項目預計從2010年8月到2011年9月完成。
周至縣目前有果脯加工企業100余家,年加工能力8萬噸,全部采取了人工操作的辦法,存在著經濟效益低,安全性存在著勞動緊張的明顯矛盾,很難適應獼猴桃深加工的國際市場需求,制約著深加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周至縣農業機械化學校2010年8月份接到省農機局研發項目的文件以后,立即成立了領導小組。以解決獼猴桃果脯生產中的切片設備的研究設計開發為內容。調研——查閱資料——確定方案——設計計算——試制樣機——性能試驗——改進設計——制造鑒定樣機——鑒定——申報專利。從獼猴桃物料特性試驗放手,重點突破切片機的工作原理采。
周至縣農機校搶抓時間,結合獼猴桃加工季節開展研發工作,進度如下:

圖2 6QM-300-II獼猴桃果脯加工切片原理圖

圖3 6QM-150-I獼猴桃果脯加工切片原理圖
6QM-150Ⅰ切片機的試驗示范發現其存在著如下問題需要改良提高:①果子切片損耗率大;②質量衛生合格率低;③運轉效率比較低(只相當于3人的工作效率);④生產的果片損失水分大、果型不規則。
有如下優點:①成品率90%以上;②切片質量:a、厚度0.7cm;b、均勻度:均勻(厚誤差小于 0.1cm);c、形狀:橢圓(環)形;d、完整性:85%;③生產率每小時300kg。
10月中上旬通過試驗示范發現6QM-300Ⅱ型機仍舊存在著如下問題:①生產效益達不到設計要求、只能提高人工效率3~5倍左右;②在喂料過程中仍舊存在人工進行,安全性存在隱患;③生產的果脯切片達不到有機食品質量要求

圖4 改良機型
2010年8月底9月初研制了6QM-150Ⅰ樣機,工作原理圖如圖2所示。
預期成果形態(發表論文、形成科技成果 等)通過試制機、并改進研發,最后成形投入試驗、示范運轉。鑒定成果:發表3篇以上的論文(中文)。條件成熟時,申報實用果品機制專利。通過項目實施,研發獼猴桃果脯切片6QM-系列切片機以每套3萬元銷售,年銷售50臺(套),可實現年銷售收入50萬元,獼猴桃果脯加工設備可以大大減少人力的投入,以每套設備每加工季節約功力20人計算,按每人每天50元計算,每臺設備加工季可節約人工費25000元。緩解了狒猴桃采收期用人高峰,人力不足的矛盾。同時,每個季節可節約能源消耗500度電,可節約費用1萬元,節約人力500人次,可安排外出就業打工增加動力收入,達到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的目的。
(1)經費不足,造成研究暫時無法提升和完善。
(2)由于獼猴桃果形形態不規律,加工存在很多問題,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