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明,徐延,徐京育
(1.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哈爾濱市中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3.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HD)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發病率和病死率都較高,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重要危險因子為血脂脂蛋白異常、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肥胖、血同型半胱氨酸增高、體力活動少、高齡和男性等。近年來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過程密切相關,認為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新的獨立的危險因素。本研究宗旨在于觀察溫陽通痹法對老年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影響,為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提供新依據。
1.1 病例選擇
根據《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藥物治療標準,選自2011年06月~2012年04月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院確診的126例不穩定型心絞痛(UAP)患者,其中篩選符合Ⅱ、Ⅲ級UAP診斷標準、中醫辨證屬陽氣虛衰型的患者60例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在60~75歲之間,病程在1~20年之間,合并高血壓10例,合并心律失常5例;對照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60~77歲之間,病程2~18年,合并高血壓11例,合并心律失常6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長短、合并癥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拜阿斯匹靈100mg,每天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口服;維生素B6片10mg,每天3次,口服;葉酸片5mg,每天1次,口服。心律失常患者給予抗心律失常治療;高血壓患者給予常規降壓治療。治療組采用桂枝龍骨牡蠣湯加味(桂枝 15g,龍骨 20g,牡蠣 20g,甘草 10g,茯苓 15g,黃芪 20g,太子參 20g,栝樓 20g,薤白 20g,半夏 15g,柴胡15g,元胡15g),日1劑,早晚分服。治療組與對照組在服藥期間均同時進行健康教育(包括飲食、鍛煉、體重控制、戒煙酒、限鹽等方面)及膳食評價。
1.3 療效觀察及方法
血脂(TC、LDL-C、HDL-C)、同型半胱氨酸,治療前1天清晨和治療后6周后,分別空腹抽取靜脈全血3ml。
1.4 心電圖ST段變化情況 治療前1天及治療結束
作者簡介:白天明(1987-),女,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6級中醫(中西醫結合方向)七年制學生。
通訊作者:徐京育(1963-),女,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不穩定型心絞痛。
收稿日期:2012-06-12
修回日期:2012-07-14
靜息12導聯心電圖,心絞痛發作時即刻查心電圖,并記錄治療兩組前后12導聯心電圖中ST段壓低≥0.25mV的導聯數(NST,單位:個)及12導聯心電圖中ST段壓低數值的總和(∑ST,單位:mV)。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兩組比較數據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2.1 治療前后血脂變化比較 將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的血脂(TC、LDL-C、HDL-C)、同型半胱氨酸情況進行比較,治療前兩組 TC、LDL-C、HDL-C、Hcy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C、LDL-C、Hcy均下降,HDL-C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兩組間比較:治療組較對照組HDL-C升高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TC、LDL-C、Hcy治療組與對照組降低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變化的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變化的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 <0.05。
組別 n TC(mmol/L) LDL-C(mmol/L) HDL-C(mmol/L) Hcy(μmol/L)治療組 30 治療前5.96 ±0.73 4.20 ±0.62 0.76 ±0.13 29.47 ±7.76治療后 4.06 ±0.34● 2.52±0.08● 1.03±0.21●▲ 16.60 ±4.61●對照組 30 治療前 5.91±0.71 4.16±0.62 0.74±0.15 30.06±7.81治療后 4.14 ±0.28● 2.59±0.25● 0.89±0.13 ● 7.01 ±4.09●
2.2 心電圖ST段改變比較
將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心電圖NST、ST段進行比較,結果兩組NST、∑ST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NST、∑ST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間對比,治療組與對照組NST、∑ST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NST、∑ST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NST、∑ST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NST(個) ∑ST(mV)治療組 30 治療前4.43 ±1.52 0.21 ±0.09治療后 1.70±1.15●▲ 0.06±0.04●▲對照組 30 治療前 3.90±2.33 0.20±0.08治療后 1.40±1.18● 0.11±0.07●
動脈粥樣硬化的特點是病變從動脈內膜開始,高脂血癥本身就可以致血管內皮(EC)損傷,EC通透性增加,進而允許更多的脂質進入[2],導致管壁脂質沉積。近期研究表明[3],Hcy主要是通過致炎癥因子、氧化應激及內質網應激、免疫反應等多種細胞機制損傷內皮細胞功能,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起始和發展。本次研究顯示,應用桂枝龍骨牡蠣湯加味治療后,結果兩組間對比,TC、LDL-C、Hcy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HDL-C差異顯著(P<0.05)。中醫認為痰之本在于腎,中年以后,腎精漸虧,腎虛不能溫煦脾陽,痰濁內生;同時腎陽主一身水液的變化,腎陽虛衰,五臟功能減退,水液輸化失常,直接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和水液的排泄,從而引起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的異常。
桂枝龍骨牡蠣湯具有調和陰陽氣血之功,再加黃芪、太子參補氣升陽,茯苓滲濕健脾,栝樓、薤白通陽散結,半夏燥濕化痰,元胡、柴胡升陽舉陷,全方共奏溫陽通痹之效。現代中藥藥理學研究證明,方中某些藥物成分具有調脂、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如栝樓具有擴張心臟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游離脂肪酸代謝及抑制脂質過氧化形成而起降低血脂作用[4];半夏具有抗心律失常,降低血脂作用;薤白具有促進纖維蛋白溶解,降低動脈脂質斑塊、血脂、血清過氧化脂質,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釋放反應,減輕動脈粥樣硬化作用[5]。
本次研究表明,應用溫陽通痹法以桂枝龍骨牡蠣湯加味能夠降低老年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改善心肌供血,為治療老年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又提供一條新的途徑。
[1]MiliGuPta,Priyanka Sharma,GitanjaliGarg.Plasma homocysteine:an indePendent or an interactive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ica Chimica Acta,2005;352(1 -2):121 -125.
[2]張書旭,余輝,楊俊,等.基于體積變化的四維計算機斷層圖像重建研究[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26):4818-4822.
[3]徐志紅,陸國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不穩定斑塊[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6,27(3):289 -292.
[4]王劍,黃水清,徐志偉.瓜蔞薤白半夏湯對兔動脈粥樣硬化模型主動脈蛋白聚糖的作用[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8,16(4):290-292.
[5]王付.經方藥理主治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痰瘀虛病理[J].河北中醫,2001,23(8):602 -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