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憲明 王 瓊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本文對蘇州市養老護理院康復服務現狀與需求的調查,目的在于了解養老護理院目前康復服務現狀與需求〔1〕,并提出相應對策。
1.1 對象 蘇州市8家養老護理院的入住者157人,男85人,女72人,年齡53~97〔平均(78.9±15.4)〕歲;同時被調查的還有入住者家屬157人;9家養老護理院負責人就該院開展康復服務情況調查。
1.2 調查方法 采用一對一即與調查對象面對面的問卷調查方式。對于認知、言語能力正常或言語表達相對準確的老人,把調查表的每個問題告訴他們,并解釋不懂的題目,以確定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對于無填寫能力者,把每個題目和選項讀給他們聽,讓他們自己選擇由醫務人員代簽或由其家屬或護工代筆,當場回收問卷。
1.3 調查內容 入住養老院老人的基本情況、對康復服務需求、養老院目前康復服務開展情況、康復治療設備與康復服務人員等。
2.1 主要生活來源 包括不定期社會救助、個人所得、家庭供養、享受五保供養(農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城市)等,結果顯示靠個人所得(79.0%),且月收入大于1 000元(94.3%);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城市)為1.9%;享受五保供養(農村)為9.6%、不定期社會救助(1.3%),靠家庭供養(8.2%)個人所得生活經費來源與入住養老護理院所需經費關系密切。因此,大部分入住養老護理院的經費支付有基本保障。
2.2 醫療保險情況 醫療費用完全自理(5.1%)、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86.0%)、享受農村合作醫療(7.6%)、其他保險(1.3%)。
2.3 對康復醫學知識的了解 近一半老人(51.6%)對康復醫學內容不了解、了解一點(43.9%)、了解較多(4.5%)。
2.4 康復服務費用 勉強能夠接受(26.1%)、認為費用較合理(12.1%)、費用太高,負擔不起(57.3%)、費用合理4.5%。
2.5 康復服務需求
2.5.1 需要接受康復治療服務 需要接受為61.8%、非常需要(9.6%)、不需要(28.6%),不需要原因相對集中在對康復醫學了解甚少或負擔不了康復治療費用。
2.5.2 接受康復治療原因與愿望 其中老年常見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骨關節病等)為56.7%,康復保健(43.3%);接受康復治療愿望是能受到康復護理照顧、減輕家人的負擔與安養晚年(54.7%)、要求日常生活中能夠獨立,盡量減少他人的幫助(45.3%)。
2.5.3 老人家屬對康復服務的要求 接受康復治療后能夠接近正常生活活動能力(79.6%)、治療后其生活能夠獨立(19.7%)、功能障礙減輕(0.7%)。
2.6 養老護理院開展康復服務現狀
2.6.1 養老護理院中具有基礎康復醫療服務、康復護理、康復訓練指導、心理咨詢、科普知識普及、康復輔助用具、無障礙環境等服務為28.6%,而大本分養老護理院的康復服務都不全,有的基本沒有康復服務,只有提供一些輪椅等輔助用具。
2.6.2 康復設備情況 設備≤2種為28.57%,3~4種(14.29%)、5~9種(28.57%)、≥10種(28.57%)。
2.6.3 康復治療師的需求量 至少需要10個(12.5%)、至少需要7個(12.5%)、至少需要4個(12.5%)、至少需要2個(62.5%)。
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中,無重要臟器疾病的老人僅占5% ~20%,而慢性病的發病率約為53.9%〔2〕。養老機構應完善醫療、保健和康復功能,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為一體,進一步加快康復醫療服務費用的政策改革是養老機構的康復服務的基本保證〔3〕。
進入養老護理院的老人幾乎都需要康復治療與保健。由于老年常見慢性疾病患病高,病程長、反復發作,致使相應的臟器出現功能障礙,而功能障礙又加重原發病的病情,形成惡性循環。目前大部分養老護理院尚無具備比較完善的康復服務,還遠不能滿足老人需要;老人缺乏相關的康復知識、康復治療和康復輔助用具使用不到位、康復治療費用支出有困難、幾乎無慢性病康復管理、康復專業人員不夠等。調查顯示大部分需要接受康復治療的老人及其家屬都希望通過康復治療可以減輕病情,改善他們的功能障礙,接近正常生活活動或能提高他們的自理能力。
3.1 強化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 康復主要通過非藥物性的治療,對有功能障礙老人加強康復物理治療(PT)、作業治療(OT)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訓練,將康復訓練與ADL訓練密切結合,改善其功能。如癱瘓臥床、感知覺障礙、步行功能障礙、關節運動障礙、肌萎縮無力、心肺功能減退、認知功能減退等,運用康復訓練手段,教會床上自我翻身技巧、從臥位到床邊坐起、用健手助患手穿衣、鞋襪、進食和如廁等。
3.2 加強平衡能力訓練,防止跌倒 老人有不同程度的肌力下降、關節功能障礙、神經系統的病變等、使得平衡能力下降,有步行困難。要編制個性化康復醫療體操,每天要有一定的關節活動度和肌力訓練,防止肌萎縮,加強平衡能力訓練,防止跌倒。增加康復設備,給需要的老人選擇配置助行器,加強輔助用具訓練指導,增強步行功能。
3.3 慢性疾病管理 開展慢性病康復護理與管理,對慢性疼痛采用綜合康復治療〔4〕,增加OT活動的多樣性,如將小組訓練方法融入娛樂競賽活動,動手動腦,制作工藝品等。
3.4 心理康復 對不同程度的情緒抑郁、焦慮老年患者,在康復治療過程中始終要與患者的心理康復相結合。特別是一些高齡老人,需要親情與社會愛心人士給予心理支持。因此,要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如定期組織大學生志愿者為養老護理院老人開展愛心活動。
3.5 宣傳普及康復知識 將健康教育與康復知識宣教結合,定期請康復專業人士到養老護理院舉辦康復基礎知識講座,提高老人對康復的認識,真正認識到康復的重要性,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康復治療。開展康復咨詢活動,發放普及讀物,增強康復預防和自我保健意識〔5〕。
3.6 加快康復人才培養 通過專業培訓,提高養老護理院康復服務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傳授適宜康復訓練技術,提高康復護理人員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操作技術;康復專業治療師需通過學校的專業教育培養,增加到養老護理院的見習與實習機會,為學生提供老年康復治療技術操作實踐,為今后的老人康復服務提供良好的就業基礎〔6〕。
1 勵建安.社區康復〔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1-3.
2 孫澤宇.我國城市老年人長期護理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6):2138-40.
3 徐 剛,袁兆康,朱 宏.老年人群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及利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4):1417-9.
4 姜明霞,裴道靈,趙加奎.社區慢性病康復服務的實踐與思考〔J〕.社區衛生保健,2007;6(1):23-4.
5 張雪霞,朱 丹.北京地區養老院服務和管理現狀〔J〕.護理研究,2006;20(22):1986.
6 陳志英,張慧清.老年公寓養老護理的服務模式〔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7):9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