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新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中國石化銷售企業使用勞務工的數量越來越大,勞務工已成為銷售一線的主力,對勞務工的管理事關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和長遠發展。加強和完善勞務工管理,仍然是銷售企業需要認真面對的一個課題。
近些年來,銷售企業在勞務派遣行為、日常管理、同工同酬、勞務工培訓教育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許多企業在勞務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勞務派遣行為有待進一步規范。一些企業在選擇勞務派遣機構上隨意性強,對派遣機構的資質、能力沒有認真考察。還有部分企業在勞務派遣協議中對“承擔連帶責任”的規定沒有細化,對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的義務劃分不明晰。這些給企業帶來了潛在的法律風險。
勞務工的部分權利未落實。勞務工大多工作在加油站、油庫等一線崗位,因定員偏緊,使部分企業勞務工的休息和帶薪年假待遇落實不理想。部分企業勞務工參加工會的權利未落實,大部分企業沒有將勞務工納入工會統一管理。
同工同酬未徹底實現。在大多數企業,許多勞務工所在的崗位并非“替代性、輔助性”崗位,有的勞務工甚至工作在重要崗位。而勞務工與正式工相比,在社會保險、公積金及其他福利上并未完全統一,而且勞務工的晉升通道有限,這讓勞務工對企業缺乏歸屬感。
勞務工隊伍整體素質不高。銷售企業勞務工隊伍普遍存在學歷低、年齡偏大的狀況,結構不合理。對勞務工培訓存在投入偏少、師資培養不夠、基層員工培訓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影響了勞務工整體素質的提高。
針對上述問題,應積極采取得力措施,不斷完善勞務工用工機制,提高勞務工待遇,加強勞務人員隊伍建設,讓勞務工真正成為銷售企業一線職工隊伍的主力軍。
認真規范勞務派遣行為。要把好勞務派遣單位的資質關,選擇資質合法、規模較大、管理水平較高的勞務派遣單位。規范勞務派遣合同管理,明確連帶責任的具體條款,規避法律風險。加強對勞務派遣單位的監管,對勞務派遣單位對勞務派遣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建立勞務派遣單位評價體系,對不認真履行勞務派遣協議、管理不規范的勞務派遣單位,及時予以更換。
積極創造條件讓勞務工充分享受權利。積極創造條件,讓勞務工享受到帶薪休假的權利,將勞務工納入企業工會的統一管理,讓他們享受到工會會員應有的權利。
建立公開公平的選人用人機制。為勞務工的成長成才搭建平臺,細化技能操作隊伍的崗位序列,利用層級和薪酬手段巧搭階梯,完善勞務工晉升辦法,如每年可按照勞務類引進人員累計數的一定比例對優秀的勞務工給予崗位晉升。建立健全管理骨干、技術骨干、技能骨干三支隊伍,拓寬勞務工成長通道。制定吸納勞務工轉為正式工的制度,明確標準,暢通渠道,將符合企業用人要求的優秀高技能勞務工有計劃地轉為正式工,激發員工的進取心、上進心,提高企業凝聚力。
調整勞務工薪酬分配機制。按照總部“要積極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進一步理順分配關系,完善分配制度,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高收入”的要求,逐步從工資增長機制、調整利益分配關系、完善分配體制上著手,根據當地社會勞動平均工資增長水平、物價上漲水平、GDP增長水平等,重新調整勞務工薪酬標準,逐步建立和完善勞務工薪酬穩定增長機制,實現勞務工與正式工的同工同酬,增強員工的自豪感,提高企業凝聚力。
提高勞務工隊伍素質。嚴把招錄關,優化勞務工文化、年齡結構。將勞務工納入企業教育培訓體系,并與正式工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崗培訓。通過各種方式加大對勞務工的全方位培訓力度,提高勞務工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