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百紅 李新紅
(山西省介休市晉中第三人民醫院,032000)
面肌痙攣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是一種比較頑固的疾病。近年來筆者運用梅花針叩刺為主治療面肌痙攣12例,療效滿意,現介紹如下。
12例患者均是門診病人,男4例,女8例;年齡30~60歲4例,60歲以上8例。其中8例曾經接受過針灸治療,4例為初治。
取穴:主穴:陽白、四白、太陽、頰車、翳風、風池。配穴:以眼瞼痙攣為主配顴髎、迎香;以口輪匝肌痙攣為主配地倉、承漿。刺法:穴位及梅花針消毒后根據痙攣部位選穴叩刺,手法快捷,由輕到重,以局部出血為度,然后以干棉球拭干,如出血不暢可加拔抽氣罐。隔日1次,5次為1個療程。對于陰虛陽亢者結合中藥調理。
療效判定標準:癥狀消失,半年內未復發為痊愈。癥狀明顯減輕,偶爾發作為好轉。癥狀無改善為無效。
治療結果:12例患者中8例痊愈,占66.7%;4例好轉,占33.3%。
患者,女,65歲,2001年11月6日就診。病史:患者近半年來每遇天氣變化及寒冷即出現面部肌肉抽動,曾經在外就診,針灸治療療效不佳。查體:右側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動,以顴部面肌為主。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緊。診斷:面肌痙攣,風寒阻絡型。依上法治療,梅花針叩刺一次后即覺面部發熱,癥狀改善,1個療程后未再發作,半年后隨訪未復發。
面肌痙攣是陣發性發作的一側面部不規則的肌肉抽搐。多發生于中年及老年人,尤以女性多見。本病開始時多為眼輪匝肌間歇性輕微抽搐,逐漸擴展至半側面肌,特別是牽引口角提肌的抽搐。中醫認為,本病多因風寒之邪客于肌表,或因陰虛陽亢而致風陽上擾,面肌痙攣。局部穴位梅花針叩刺,直接作用于皮部,改善了局部微循環,面神經得以滋養,有“血行風自滅”之意。梅花針叩刺,簡單易行,收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