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同谞
(河南省鄧州市侯氏按摩學校,474150)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刺激或壓迫頸脊髓、頸部神經、血管而產生一系列癥狀的臨床綜合征。《黃帝內經》曰:“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脊柱相關疾病侯氏歸位論治診療體系采用矯正調曲、手肘觸摸、脊針應刺技術全方位調衡脊柱旁肌肉張力和椎體自然生理狀態。2006年3月~2011年12月,筆者通過對1574例頸椎病患者治療觀察,報道如下。
1574例患者,年齡14~82歲;其中男716例,女858例;病程最長者41年,最短者3個月;頭痛、眩暈者547例,頸肩背僵硬、困痛者473例,一側或雙側上肢困痛麻木者236例,合并有以上病癥者318例。所有病例影像學資料符合頸椎病特征,全部病例治療時間均在20天內。
診斷標準:參考《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①有慢性勞損或外傷史,或有頸椎先天性畸形、頸椎退行性變。②多發于40歲以上中年人,長期低頭工作或習慣于長時間看電視、錄像者,往往呈慢性發病。③頸、肩背疼痛,頭痛頭暈,頸部板硬,上肢麻木。④頸部活動功能受限,病變頸椎棘突、患側肩胛骨內上角常有壓痛,可摸到條索狀硬結,可有上肢肌力減弱和肌肉萎縮,臂叢牽拉試驗陽性。壓頭試驗陽性。⑤X線正位攝片顯示:鉤椎關節增生,張口位可有齒狀突偏歪,側位攝片顯示頸椎曲度變直,椎間隙變窄,有骨質增生或韌帶鈣化,斜位攝片可見椎間孔變小。CT及磁共振檢查對定性定位診斷有意義。
1.侯氏手肘觸摸診療技術:依據患者主訴癥狀確定發病穴區,頭痛、眩暈者在項區、C1~3區;頸肩背僵硬、困痛者在項區、C1~3區、C4~7區、T1~3區、T4~6區;一側或雙側上肢困痛麻木者在 C4~7區、T1~3區、T4~6區;合并有以上病癥者在以上相應穴區實施治療。讓病人俯臥于床頭開有小孔的治療床上,運用侯氏手肘觸摸診療技術在發病穴區內找到陽性反應物(痛點、結節、條索、緊張僵硬),使用一指禪手法、肘撥法、拇指揉法松解、分離、軟化、消除陽性反應物。
2.脊針應刺診療技術:為縮短治療周期,在發病穴區內有結節、條索、緊張僵硬的軟組織,運用侯氏脊針應刺診療技術,使用斜刺法、雀啄法、滯針法瞬間解除以上病理陽性反應物,3~5天針刺1次,5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7天。
3.骨盆脊柱整體矯正調曲技術:有關節錯位者,依據錯位類型,使用關節突或橫突定位矯正手法進行矯正;生理曲度改變者,使用骨盆脊柱整體矯正調曲技術進行調曲,恢復椎體自然生理狀態。
4.病癥所在區的治療:侯氏歸位論治診療體系對于病區尚處于炎癥、痙攣期的一般不做治療,如病區局部有結節攣縮的則可用手法或應刺法針刺治療。
臨床痊愈:頸痛及其相關癥狀全部消失,不影響活動及工作,隨訪1年無復發,共1476例,占94%。有效:頸部及其相關癥狀基本消失,僅在天氣變化時有輕度癥狀,功能恢復,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共98例,占6%。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變化或反而加重,計0例。
患者,男,63歲,2008年6月12日就診。主訴:頭暈惡心3個半月,輸液17天無效,3天來病情加重,行走需扶拐杖以防摔跤。頸椎X線片顯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C4~6椎體前緣及C3~4椎體后緣變尖,寰樞椎間隙左寬右窄。侯氏脊柱相關疾病歸位論治診療體系診斷為項區、C1~3區發病,采用侯氏手肘觸摸診療技術,在項區、C1~3區一次治療后癥狀消失,鞏固治療7天結束,3年后回訪一直未復發。
1.病因病理:脊柱相關疾病侯氏歸位論治診療體系認為,脊柱相關疾病的形成和歸屬與神經根的損害程度和修復密切相關;肌肉張力和椎體生理狀態的失衡是神經根損害的根本原因。脊柱旁肌肉的攣縮,影響穿過椎間盤腔隙壓迫椎間盤,同時也引起椎骨面小孔變窄、骨質退化,間接地壓迫刺激神經根,另一方面對露出來的神經根直接施加壓力刺激,神經根受到壓迫刺激而產生神經根損害,神經根損害導致靶肌肉(包括椎旁肌肉)產生疼痛和縮短;椎旁肌肉的縮短又加重了對神經根的壓迫刺激,這種自我持續循環使脊柱相關疾病成為頑癥。外傷、不良姿勢引起椎體移位也必然影響到脊柱兩側肌肉張力的失衡。因此,脊柱相關疾病的治療必須兼顧軟、硬兩個方面,重視局部、整體調理,達到“筋柔骨正”之效果。
2.治療機理:通過對肌肉張力和椎體生理狀態的調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水腫吸收,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松解組織間粘連及肌肉痙攣,調整椎間力學平衡,改善受損椎間盤、韌帶、肌肉的營養。正所謂:“痛則不松、不松則痛”,“去痛致松、以松治痛”。而舒經活血、祛風散寒、松弛肌肉及滑利關節可以達到“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的治病目的。
3.脊柱相關疾病侯氏歸位論治診療體系中,手肘觸摸診療技術可查準病因并同時對病灶(病理陽性反應物)進行治療,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脊針應刺診療技術對深層病灶可直達病理陽性反應物,瞬間緩解或消除病灶,二者協同解除椎間盤對神經根的損害,骨盆脊柱整體矯正調曲技術針對脊椎錯位和脊柱生理曲度矯正調衡,解除骨性改變對神經根的損害。三種技術從骨性、軟性,深、淺軟組織著手,全方位恢復肌肉張力和椎體自然生理狀態,解除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徹底修復受損神經根,從根本上治療脊柱相關疾病。
4.脊柱相關疾病侯氏歸位論治診療體系認為,凡是脊柱相關疾病都是在項脊區和十個經驗穴區產生,某一穴區產生某一病癥,某一病癥一定由某一穴區產生,在這一特定穴區實施治療就可以從根本上治療這一病癥,而特定穴區的治療必須徹底恢復攣縮的肌肉和使椎體恢復其自然生理狀態。其理論基礎是:脊柱相關疾病的形成和歸屬與神經根的損害程度和修復密切相關;肌肉張力和椎體生理狀態的失衡是神經根損害的根本原因。該療法的獨特之處就是按疾病所表現的癥狀、所處部位歸于對應的發病區,在發病區內實施針對性治療即可從根本上治愈這一病癥,并且只要病癥不是24h持續發作者均可于3~5min內查明病因并同時治愈或緩解這一病癥,不需做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在確立侯氏歸位論治診療體系開展治療過程中,尚未出現因體位、手法而發生的不良事故,因而該診療體系是一種診斷簡便、治療規范、療效顯著、安全實用的自然療法。該療法屬筆者獨創運用,由筆者以師承關系帶出的眾多徒弟多年來所做的臨床治驗可知:其使用方便,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可復制性強,易于推廣。筆者將進一步完善對其研究,為進一步推廣作準備。